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番评价得到后人普遍认同,也被认为是书法时代性的准确描述,成为研究古代书法风格的主要参考标准,更成为今人学习书法的风格取向。
这番评价还说明书法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文化不同,对书法的审美也不同。
书法发展的历程当中,经历了书体的演变,书写规范的探索,书写工具的改良,书写方式的进化,书写表达的拓展,最终发展成一门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
几乎每个时代都对书法有创新和突破,这是依托中华文化从未停止发展的步伐,文化的强大支撑,保证了书法持续的生长。
书法发展到今天,面临着重要的转折期,那就是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这让书法能够摆脱传统束缚,但是也让书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失去了实用性的书法不再承担文化传播的重任,这让书法逐渐开始与文化脱离,但是失去了文化的支持,书法的内涵将大打折扣,生命力会衰落,在与其它艺术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被其它艺术吞噬的风险。
文体和语境的变化,让书法难以适应当代文化的表达,反复抄写古文又难以展现书者文化,书法面临巨大变革势在必行。
如何继续保持书法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赋予书法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是当今书法家共同的责任,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书家都在试图探索书法的表达方式,更为注重个性表达和艺术表现力,更为崇尚创新,一些前卫创新方式也赋予书法更为丰富的表现。
很多书法家开始尝试将书法与其它艺术形式深度融合,探索书法的各种发展可能,这些探索实践都拓展了书法的发展空间。而这也逐渐形成了当今书法的时代特征,那就是尚变。
没有哪个时代能有当今书坛这么丰富的变化,这么多样的风格面貌,这就是当今书坛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符合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
当今书坛也并非为变而变,而是变得有法有根有据,所以很多创变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比如崔寒柏先生的实用性书法,王镛先生的现代派书风,王冬龄先生和曾翔先生等人的前卫探索,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方向都丰富了当今书坛,也为书法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这些书法家的努力,让当今书法能够与时俱进,就有了鲜明的时代特性,让后人在总结书法历史的时候不会忽视当今书法,甚至会大书特书的详尽论述,让当今书法成为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