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先生曾评价王冬龄先生乱书,认为乱书通过将汉字重叠,让懂草书和不懂草书的人都无法识读,这样就打破了书法审美固有的文化壁垒,同时它本质又是书法,所以就成为世界性的书法艺术,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这是十分伟大的。
张旭光先生的这番评价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如果书法失去了可识读性,那么书法的本质就变了,就不再是书法,而是由文字组成的绘画。
同时还有人认为为了让书法走向世界,牺牲文字的可识读性,这样的作品不应再称为书法,更不应该以书法的身份走向世界,这样让世界对书法产生错误的认识。
还有人认为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外国人的文化差异而牺牲文字的可识读性,这是一种文化自卑的表现。
尽管很多国人对于乱书存有反感,但是并不影响乱书在国际艺术界备受赞誉的事实,乱书屡屡拍出高价,并且被很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收藏。
乱书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甚至走上了世界时装T台,真正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创作元素。
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在为书法是否该主动走向世界的问题而纠结,特别是还牺牲了文字的可识读性,让书法与绘画混淆。
书法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凭借强大的中华文明远播海外,至今影响着亚洲很多国家文化的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日渐封闭,书法并没有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强艺术,更值得注意的是,率先震撼国际艺术界的现代书法作品并不是中国书家的作品,而是日本的井上有一。
这带给中国书法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书法可能被认为是日本的文化艺术,我们传统的文化艺术有可能因此被抢走。
对于这样的但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无法被别人抢走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今在世界文艺领域充斥着太多日本元素,其中很多都是源于中国,但是都已经被烙上了日本符号。
这种情况已经混淆了国人的认知,很多国人分不清国货和日货,比如汉服和和服,中国灯笼和日本灯笼等等,所以才会出现在一些欢庆场所出现太多日本风的荒诞情况。
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反噬是十分明显的,至今我们使用的很多词汇都源自日本,比如科技、健康、地下室等等,日本很早就通过开放将文化传播至世界,抢占了主导地位,影响了别国文化发展。
改变认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能单纯的认为我们的好东西拿出去别人就一定会认同,首先要让对方能够理解才有可能持续关注,有兴趣了解我们的艺术。
这就要求书法要尝试与世界文化接轨,当今很多书法家都在极力的将书法艺术推广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王冬龄先生就被国外很多知名高校聘为艺术教授,这都是书法的骄傲。
书法想要发展成为强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华传统文明的代表,就不能封闭,而要积极的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书法,进而了解中国文化。
如果现在我们还在纠结书法是否该走向世界,书法该如何走向世界,那么书法就真的要被打上日本的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