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与籀文,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石鼓文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㫚鼎》西周中期青铜重器,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有搨本。制鼎人名舀,故又为《舀鼎》。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青铜器铭文中精美的一章。
秦公簋铭文是先墨书、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铸造而成,开创了中国早期活字模之先导。字体规整严谨,疏密有致,静穆大方,有其独特的风格。
西周裘卫盉铭文中,贝已经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把当时具有货币职能的贝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记载下来,这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尚不多见。
毛公鼎铭文的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
哀成叔鼎铭,其文字记载哀成叔出生于郑,后来游宦到周侍奉康公,当了家臣。此鼎是哀成叔死后,其家人为他作的一件殉葬器,目的是希望他死后永远侍奉康公。
班簋的铭文,对于研究毛伯家族的事迹、西周王朝的官制以及西周时期周王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楚简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期的风格。内容主要涉及先秦典籍、司法文书、卜筮祭祷记录、日书和遣策等,对先秦历史及文字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嘼叔奐父盨铭文记录了嘼叔奐父为孟姞制作盨的用途和祝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礼仪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盂鼎铭文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西周多友鼎铭在西周金文作品中可称长篇巨制,其笔意从容稳健,曲线美消除了力的锋芒,结体和布局都相当讲究,为典雅美中的上乘之作,堪称一时之楷式。
虢季子白盘铭文给人的整体感觉应归于清丽一路,韵味风神流荡。但细观文字,其线条却是极富变化。部分字的字口稍有漫漶渗蚀,使笔画产生了类似刻画的情趣。
牆盘铭文是西周中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品,字形整齐划一,笔势流畅,线条圆劲,布白停匀,章法疏朗有致,展现了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
还有很多精美大篆遗迹比如禽簋铭、善夫山鼎、师望鼎等等,大篆文字大多铸于铜器之上,故显得笔画圆润,这种形质奠定了以后书法崇尚中锋的基础,成为后世学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