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五角大楼加速整合太平洋多域作战体系,同时美国政客公然鼓吹在台海部署"自主系统"制造威慑。两则报道揭示美国军事布局正从传统热点转向西太平洋核心区域。
马里兰州一场闭门会议上,美海军中将博伊尔坦言,当前太平洋地区的海空天网四维战场需要"颠覆性改革"。不同于过去各军种独立演习的模式,美军正将海军、空军、太空军等七大军种战术单元纳入统一训练框架。这场代号未公开的跨域联合作战实验,目标直指"复杂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突破。值得玩味的是,这场规模空前的演练选择在南海仲裁案七周年与台海局势升温的节点启动。

五角大楼资料图
五角大楼2024财年预算文件显示,太平洋战区联合司令部获得的拨款同比激增23%,其中用于跨军种协同作战的"全域指挥控制"系统研发经费高达37亿美元。对比中东战区经费削减12%的数据,美军战略重心转移的轨迹愈发清晰。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抛出"自主系统打造地狱景象"的狂言后,五角大楼技术部门负责人私下向《防务新闻》承认,现有无人舰艇集群的电子对抗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故障率超过60%。这恰好印证了解放军东部战区某信息化旅在朱日和对抗演练中,成功瘫痪蓝军无人作战群的实战案例。
台湾海峡最近三年已记录到美军侦察机抵近飞行1247架次,但2022年9月"里根"号航母穿越台海期间,其舰载预警机因受强电磁干扰被迫返航的事件,暴露出美军前沿存在的脆弱性。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发布的兵棋推演报告显示,在预设台海冲突场景中,美军航母战斗群生存概率不足四成。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重提打造"史上最强军队"时,刻意回避了国防工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洛马公司F-35生产线因芯片短缺已出现14个月延期,雷神公司为"标准-6"导弹增产新建的三条生产线,实际产能仅达到设计值的55%。更严峻的是,美国海军现役舰艇中45%已超设计服役年限,空军三分之一的F-22战斗机因零件老化停飞。
这串数字背后是美军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2023年陆军征兵缺口达1.5万人,创下越南战争后最高纪录;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突破19%;空军飞行员年均飞行训练时间较十年前减少35小时。即便特朗普真能兑现万亿军费承诺,这笔资金中超过四成需要用于填补既有装备维护与人员保障的窟窿。
美方在台海问题上不断升级的威胁性话语,与其实际军事部署存在明显脱节。关岛安德森基地的B-52轰炸机群已三年未进行跨洲际实弹打击训练,驻日美军F-15C/D机队超过70%的机体出现结构性疲劳裂纹。这种"口号威慑"与"能力真空"并存的怪象,恰如兰德公司报告所指出的: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正从"威慑基石"滑向"心理安慰"。

B-52轰炸机资料图
当五角大楼将太平洋演习的指挥权下放至战术层级,暴露出的是其战略规划系统的失灵。海军分析中心披露,美军现行联合作战条例中涉及跨域协同的137项操作规范,仍有89项停留在理论推演阶段。这种"带着漏洞上战场"的演练模式,与其说是创新突破,不如视为迫于形势的仓促应对。
西太平洋的波涛之下,力量对比的天平早已开始倾斜。美国海军学会会刊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造船业过去五年下水的军舰总吨位相当于整个英国皇家海军。当霸权思维遭遇实力此消彼长的客观现实,华盛顿决策者或许需要重新审视:究竟是谁在制造"地狱景象",又是谁在真正守护地区和平?
完蛋货,熊包,熊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