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本正加速推进以新型导弹为核心的扩军计划,试图将军事影响力辐射亚太地区。2022 年年底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日方提及导弹袭击是 “明显威胁”,声称实施反击是 “自卫最低限度措施”,要 “尽早、尽可能远” 打击敌方导弹发射场和入侵部队,此言论为其自卫队列装远程导弹披上 “正当性” 外衣。

“战斧” 巡航导弹资料图
从 2023 年起,日本修改美制 “战斧” 巡航导弹订单,加快部署国产升级版 12 式反舰导弹,今年 2 月防卫省还称研发有 “积极成果”,有望提前量产。据美国 “防务新闻” 网站消息,今年 1 月和 3 月初,美国国务院分别批准了超 45 亿美元和约两亿美元的对日军售,包括多种先进导弹及相关设备,助力日本导弹研发部署。英国 “国际战略研究所”《2025 军力平衡》报告显示,日本今年起接收射程超 900 公里 12 式陆基巡航导弹和射程约 1600 公里舰载 “战斧” 导弹,后续还有多款导弹将陆续交付。
不过,日本的国防投资在国内遭遇政治和经济难题。岸田文雄曾承诺在 2023 - 2027 年国防计划中将国家安全支出提至国内生产总值的 2%,但继任者石破茂领导少数派政府,推动相关立法受质疑。而且日本公众虽普遍支持增军费,可面对更高税负来筹措国防开支,态度摇摆不定。在九州部署远程导弹对威慑关键,但当地居民不乐意导弹出现在 “自家后院”,庆应义塾大学政治学教授神保谦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大量政治交易,而政治家们尚未尝试。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自卫队有效运用新型导弹也存疑。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指出,日本若想提升防区外打击能力,得加强指挥控制与目标数据收集,当下其自卫队 “杀伤链” 与西方国家有差距,探测跟踪目标技术不足。美国兰德公司专家杰弗里 · 霍农称,日本缺乏独立完成瞄准的特定技术或基础设施,未来在 “杀伤链” 环节仍要依赖美国,不过美日军事合作不太受政治因素干扰。
但美日军事同盟稳定性存变数。特朗普政府与传统盟友矛盾加剧,美日东道国支援协议 2027 年到期,上次续约特朗普就要求日本大幅提高驻日美军补助。近期美国副防长候选人埃尔布里奇 · 科尔比在国会听证会上抱怨日本国防投入不够积极,声称日方军费占 GDP 比重达 3% 才合理,而特朗普也公开表示美日权利义务不对等,新任美国驻日大使乔治 · 格拉斯还称会对日施压增军费。日本官员则回应称不会按他国指示定国防开支。

特朗普资料图
此外,日本陆上自卫队还计划本年度首次在国内实施地对舰导弹发射训练,以往该训练多在海外,受限于参训部队规模,本土训练能扩大规模、强化协同作战,提升针对地区强国威慑力,近年日本政府持续强化九州、冲绳等西南方向地对舰导弹部队部署,可当地渔民担忧训练会影响渔业活动。
日本这一系列军事动作,犹如在亚太地区家门口拉响警报,其军事扩张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令人警惕,其背后政治、经济、技术、同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地区安全格局面临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外交部此前也针对相关情况把话说透,亚太地区各国都应保持高度关注与警觉,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