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23年的时候,湖南的一把手赵恒惕,派人去抓一个年轻人,他叫毛泽东。
就在这时,一个国民党警界的头头站了出来,他悄悄地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毛泽东,让毛泽东得以逃脱追捕,转危为安。
新中国一建立,毛主席就当上了国家的大当家。他好几次拿起笔,给毛主席写了长长的信,信里满满的都是对主席的关心和问好,还顺便提了一下,看能不能给自己找个工作干干。
大家心里都清楚,毛主席的行事风格就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来都不搞啥特殊待遇。后来有人给他写了信,主席竟然亲自回了三次信,还帮他给安排了工作,这事儿可真是不多见。
那么,毛主席破例给谁安排了工作?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呢?
【进京谋职,周恩来亲笔签发特聘书】
共产党人不怎么谈个人情感,他们心里装的是党和国家,是人民的利益。他们觉得,要想让党和国家长久稳定,就得做到大公无私,把个人情感放到一边。
毛主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三大准则:爱亲人但绝不搞特殊;怀念过去但从不图私利;帮助亲戚但绝不偏袒私人。
他的这些规矩,不单是他自己做事的标准,也是共产党员们的一个好榜样。
新中国一建立,毛主席就当上了国家的一把手。这下子,好多亲戚朋友都来找主席,想让主席给安排个工作。
主席一直以来的家庭风气就是,从不利用职权办个人私事,也不搞特殊待遇,对孩子也是这样要求。他强调要实实在在,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干出一番成就来。
主席向来公正无私,但他绝不是个没感情的人。碰到那些确实碰上难处、需要搭把手的人,他总是乐意伸出援手,从不小气。
他每次都会从写稿赚的钱里,抽出一部分来帮衬那些日子过得难的人,真正是把个人和公家的事情分得清清楚楚。
1950年的某一天,毛主席的办公桌上躺着刘策成寄来的一封信。信里头满满都是对往昔交情的怀念,还有对毛主席真挚的问候。
另外,刘策成也说了,他特别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关照,给他找个做文史方面工作的岗位。
接到刘策成的信,主席立马就回了信:
策成兄:你的信我已经收到了,都看明白了......说到你想找份工作,我已经跟湖南那边的朋友说了,你直接去长沙找程潜就行。
刘策成在长沙盼了足足半年,工作的事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心里头越来越急,一咬牙,决定自己跑一趟北京,看能不能直接找到毛主席,说说心里话。
到了北京以后,刘策成立马动手给主席写了封信,把自个儿现在碰上的难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
主席立刻安排人把刘策成接到了惠中饭店,而且在那里,他享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所有该出的费用也都给安排妥当了。
而且,主席还特别跟周恩来总理说,得让他亲自来安排刘策成的工作。
1951年6月份,一纸特别的聘请书出炉了,刘策成被调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去上班。
刘策成到底有啥特别本事,能让毛主席这么上心,还亲自给他安排工作呢?
【毛主席的老师刘策成】
刘策成是毛主席曾经的老师,他来自湖南新邵,字号为武。这人特别聪明,记性超好,看过的东西基本都能记住。他读书特别多,啥书都看,尤其是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理解。
毕业后,他因为成绩特别好,学问也很深,就当上了老师。
刘策成在课堂上特别厉害,不管是古代的事儿还是现代的事儿,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就像个活生生的知识大宝库。他上课从来不用看课本,因为那些知识都深深地记在他的脑子里了。
他的课上总是人满为患,学生们都被他那出众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就连毛主席,也经常在下课后专门去找刘策成,一起聊历史、说当下,天南海北地聊着。
刘策成对这名学生特别看好,觉得他在众多学生里头,算是相当“出众”的一个。
1920年那会儿,刘策成下定决心要搞政治,他先后在浏阳和衡山当上了县长。他心里头就一个念头,得当个好官,为老百姓说话,坚决不跟那些贪官污吏混在一起。
他当官那会儿,做事公平公正,不贪污不受贿,工作勤奋还特别关心老百姓。老百姓都很喜欢他,都亲切地叫他“刘青山”。
那时候,毛主席忙着张罗文化书社的事儿,他打算通过推广新的文化和思想,让老百姓开开窍,也让全省的青年们振作起来。
他在《大公报》上写了篇文章,说了说自己的想法,结果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的注意,社会各界都纷纷起来。
文化书店在8月2号那天开张了,不过因为手头紧,生意很快就遇到了麻烦。毛主席心里明白,要是想让书店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找人帮忙。
他到处想办法找钱,从刚开始搞到这个10月份,东拼西凑也就弄到了几百块钱。这样一来,书局里的书根本就不够卖,老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后来,他给以前的老师刘策成写了封求助信。刘策成在早些年也是热情支持革命,站出来反对袁世凯当皇帝的人。
知道他的学生毛主席正致力于解放民众思想,他心里头那个高兴啊。二话不说,他赶紧凑了300大洋,打发人给毛主席送去,给文化书社添了把劲儿。
这大笔钱让书社的资金难题大大减轻,书社开始慢慢走上正轨。有了各方的支援,书社的经营范围一点点扩大,业务也变得更多更忙了。
1923年的时候,毛主席写了两篇东西,里面全都是对赵恒惕的各种看不惯和批评。那时候,毛主席是明摆着站在谭延闿那边的,而赵恒惕和谭延闿呢,两个人是死对头,关系很僵。
赵恒惕心里头对毛主席那叫一个不满意,恨得牙痒痒。没过多久,谭延闿也被赵恒惕给打压得没办法,只好走人。赵恒惕这下子更是嚣张,对工人运动下手特别狠,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搜捕毛主席,加上那两篇文章的事儿,他是铁了心要跟毛主席过不去。
刘策成和赵恒惕两家关系挺不错的,刘策成的儿媳其实是赵恒惕的侄女儿。后来,赵恒惕就让刘策成跟在自己身边,主要是想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些。
刘策成被点为湖南省警察厅的一把手,他心里门儿清赵恒惕那家伙的狼子野心和狠辣手段。一听说赵恒惕打算对毛主席下手,他二话不说,直接站队到了学生那边。
刘策成和毛主席因为有着师生间的深厚感情和共同的革命抱负,所以他们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友情。
【帮毛主席化险为夷】
这次抓捕毛主席的任务交给了警察署的头儿王建屏。刘策成和王建屏两人性格合得来,关系铁得很,刘策成对他是百分百放心。
刘策成觉得亲自出面不太合适,于是把王建屏叫来商量这事儿。他直截了当地讲:
这次要抓的毛泽东,他以前是我的学生。你得动动脑子,既要找个法子把这事儿透露给他,又得让我能跟上面有个交代。
王建屏对刘策成非常敬重,而且他这个人很正派。他听说毛泽东是刘策成的学生,那想必毛泽东的人品也相当过硬。
接着,我立马派人去毛主席住的地方,跟他说这事儿。可遗憾的是,运气不佳,毛主席那会儿刚好不在家,出门去了。
他们到处打听消息,后来在湖南工省团联合会碰见了毛主席。他们连忙告诉他,现在情况紧急,赵恒惕的手下正在到处抓人呢,得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躲风头。
一方面,王建屏悄悄安排手下把这事儿偷偷告诉毛主席;另一方面,他却大张旗鼓,领着人假装去抓毛主席,弄得动静挺大。
表面上功夫做得相当到位,王策成能够顺利向赵恒惕有个交代。说实在的,刘策成确实发出了抓捕的命令,只不过他那学生太“机灵”,没让人逮着而已。
事后,毛主席觉得这次能安全脱险真是太走运了,心里特别感激他的老师刘策成。多亏了刘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他才能在那么关键的时刻保住性命。
赵恒惕在这场“交差”游戏中被彻底戏耍,至死都没能明白,当年为何没能抓到毛主席。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姻亲王策成在背后暗中相助的结果。
刘策成当上了警察厅长后,他主要的心思都放在了修整那个有名的天心阁古迹上。
在警局工作期间,我慢慢觉得这份工作跟我的性格和理想不太对路。那里的警察又贪又横,不光不给老百姓办实事,还特别霸道,一门心思只顾着自己捞好处。
刘策成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后,就离开了,转而去湖南省自治处干起了秘书的活儿。他还是一心扑在社会救济上,想为这事儿出点力。
抗战一打响,国家遇到了大麻烦,那时候咱们得拧成一股绳抗日。刘策成也坐不住了,他直接给蒋介石写了信,大声疾呼大家得一起上,抗日到底。
蒋介石一门心思地坚持“要想对外抵抗,必须先稳定内部”的想法,对其他意见一概不听,因此刘策成不小心触怒了蒋介石。
虽然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毛主席了,但他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毛主席的情况。到了1939年4月份,周恩来去了南岳衡山进行考察。
刘策成知道这事后,就自己上门去见了他。以前毛主席跟周恩来聊过,说起过在长沙时和刘策成老师一起经历的好多事情,因此周恩来对刘策成印象特别深刻。
打那以后,刘策成就一门心思扑在研究庄子上了。主席给他找了份工作后,他又忙活着重新整理修订《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这本书。
那时候,他视力差得很,已经严重近视了。但就算这样,他还是拼尽全力去创作那部作品,里面包含了他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
1953年,他那本《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终于面世了。这本书后来还荣幸地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呢。
这部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帮了大忙,真的挺有意义的,影响也很深远。
从刘策成和毛主席过去的那段友情里,咱们能看出来一些特别深刻又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咱们的日子里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刘策成一听说毛主席碰到了难题,立马就上去帮了一把。反过来,当毛主席知道刘策成有需要时,也是二话不说,给了他不少支持和好机会。
主席不仅时刻挂念着国家的未来,还特别在意那些为国家付出努力的人们。
他特别清楚刘策成的能力和成就,所以当刘策成碰到难题时,他立马伸手拉了一把,给了他不少支持和好机会。他这种大度和聪明,让我们对主席更加佩服了。
【结语】
从毛主席和刘策成之间的这个故事里,咱们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位伟大领导人的性格和底线。
毛主席,是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好同志,他心里头想的,永远都是党和老百姓的好处,从不是他自己的那点小九九或者个人感情啥的。
毛主席坚持的三大原则是:疼爱亲人但不搞特殊,怀念过去但不图私利,帮助亲戚但不徇私情。这不仅是毛主席平时做事的标准,更是他身为共产党员的显著特点。
这些规矩就像他心里的指路明灯,让他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道路上一直牢记最初的信念,保持公正无私。不过,毛主席可不是个没感情的人。
他从不小气,总会乐意地从自己写文章的收入里抽一部分钱出来,去帮助那些真正缺钱的人。这种把公事和私事分得清清楚楚的性格,真的让人特别佩服。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新中国一步步迈向昌盛强大。毛主席的为人处世和坚守的底线,对每位共产党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只有一直牢记最开始的信念,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重要,才能做到完全不自私,保证党和国家长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