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崎岖坎坷,每次遇到困境,就像走过隆冬、陷入冰冻,然后迫不及待地希望春风复来、绿意盎然。不过生命中越是充满了磨难,就越能感悟深刻;走过的路越长,也越能了解更多的古迹,更让那些文人墨客有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
芳菲、紫陌,浮云、碧水,还有垂柳、绿杨,怪石、假山等等,都可能成为诗行中的意象,诗人巧妙地将其叠加和组合,就形成了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温馨的画面。下面分享王渔阳的两首七绝,颇有言外之意,令人玩味不尽。

真州绝句
清代 •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王士祯,人称王渔阳,清初诗坛领袖,24岁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王渔阳认为诗歌创作应该直取性情,归于神韵。他的很多作品刻画细腻,描写形象,却不发一句感慨,更不着一字议论,而是通过景物的渲染,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神韵。

王渔阳曾在扬州担任推官,有一次他外出公干、途径真州(江苏仪征),忽然感觉江上的渔家与周围的景物,共同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这首诗。
作者首先采用白描手法,介绍视线中的景象。那些渔民以捕鱼为生,长年累月地在江边生活。江畔的小路上杨柳婆娑,清澈的水面上菱角飘香,不远处还能看到一些稀疏分布的老屋。

前两句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只是展现了很平常的渔家风光。如果后两句依然如此平淡,诗人就辜负了清初诗坛领袖的称号。果然,第三句一转,尾句再呼应开篇,立刻令人感觉眼前一亮。
诗人赞赏最好的风景出现在夕阳西坠、江风停歇之时,远远望去,半条江都被夕阳和红树改变了颜色,正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
渔民们满载而归、泊船靠岸,然后提着鲈鱼,散落在大树下叫卖,期望将一天的辛苦,换成养家糊口的铜板。全文情景交融,渲染了一派幽淡旷远的气氛,也委婉地传达出对渔民们辛苦劳作的同情。

蟂矶灵泽夫人祠
霸气江东久寂寥,永安宫殿莽萧萧。
都将家国无穷恨,分付浔阳上下潮。
王渔阳曾在康熙年间前往广东祭告沧海,返回途中经过长江沿线的蟂矶(xiāo jī,位于安徽芜湖)。诗人偶然发现了位于江畔的孙夫人祠,一时间感慨万千,赋诗抒怀。灵泽夫人,即三国时期孙权的亲妹孙尚香。

篇介绍这座祠堂的历史背景,孙权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不仅没有夺回被蜀国占领的荆州,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传奇女子,便为灵泽夫人设立了祠堂,希望她能保佑江东这一带的父老乡亲。
蜀、吴灭亡之后,曾经繁华的宫殿变得极其荒芜,江东这一片水域也忽然显得极其寂寥。后人更是逐渐淡忘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往事,唯有孙尚香的传奇经历令人记忆犹新。“霸气”与“寂寥、萧萧”的对比,尽显古今之沧桑巨变,令人慨叹不已。

后两句耐人寻味,诗人忽然将笔触转到孙尚香,她是刘备的夫人,也是孙权的妹妹,吴蜀相争,她到底应该帮谁?没有人可以告诉她准确的答案,她也悲愁万分,最后竟然满怀悲伤地在蟂矶一带自沉。
可怜一位闭月羞花的女子,如果出生于布衣百姓之家,或许可以嫁一位勤劳善良的后生,然后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见帝王府中并非只有富贵和荣华,还有常人想象不到的悲哀和痛苦。
结尾以景结情,浔阳江是蜀国和吴国的分界线,夫人家国无法两顾,只好“分付浔阳上下潮”,讨个忠孝两全的美名,其实她内心的悲苦又有几人知道?全文构思新奇,情感深沉,读之令人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