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妮·霍尔泽
Jenny Holzer
1950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68-1970年就读于杜克大学
1970年转学到芝加哥大学
1972年转学并毕业于俄亥俄基督教大学
1975年硕士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

Jenny Holzer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巧合的是,给她接生的医院也叫霍尔泽医院。在她的家庭中,父亲是一名汽车推销员,母亲和自己一样对骑马充满热情。
霍尔泽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但在青春期抑制了这种兴趣。她说:“我疯狂而快乐地画画,直到五六岁,但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试图变得正常。”
1968年至1970年,霍尔泽在杜克大学读本科时,对艺术的热情重新燃起。为此,她转学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美术学士学位,主修绘画、版画,立志成为一名抽象画家。后来她再次转学,并于1972年在乔治亚州的俄亥俄基督教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
霍尔泽担心艺术领域缺乏经济稳定性,在她坎坷的本科生涯中,换了好几次专业。在短暂考虑过法学院之后,她于1975年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PEOPLE LOOK LIKE THEY ARE DANCING BEFORE THEY LOVE
丹比皇家白色大理石脚凳
43.2 × 58.4 × 40 cm
1983-1985

“直到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正常’是遥不可及的(也许我可以接受),所以我又回到了艺术领域。”霍尔泽回忆道。
1976年,她搬到了纽约市。在那里,她参加了惠特尼博物馆的独立学习计划。惠特尼项目热衷于将艺术家培养成知识分子,并以包含全球文学和哲学的阅读清单为特色。这些作品引起了霍尔泽的共鸣。她认为,思想可以被简化成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短语。


她的第一个公共艺术项目“真理”(Truisms, 1977- 1979)就是由这样的总结组成的,这些总结用黑色斜体印在白纸上,匿名地贴在曼哈顿下城的建筑物、电话亭和标牌上。大多数都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比如“滥用权力是意料之中的事”。

尽管最初她对这件作品的影响持怀疑态度,并表示希望保持匿名,但这件作品还是引起了纽约艺术界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和策展人的极大关注,霍尔策尔很快就出名了。
后来,她扩展了“真理”系列(Truisms),加入了更多的信息平台,如海报、贴纸和t恤。当时,她对在画廊展示自己的作品没什么兴趣。霍尔泽说:“匿名很关键。我希望人们考虑这些想法,但不要对谁提出了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思考。”

这些充满犬儒主义和政治含义的文本,随后是更有结构和复杂的“煽动文章”(Inflammatory Essays ,1979-82),“生活系列”(Living series,1981-82)和“生存系列”(Survival series,1983-85),它们作为牌匾和标志无缝地融入各种城市景观。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快节奏的媒体文化兴起期间,她开始从抽象的形式方面转向,将文字融入她的艺术中。通过策略性地将她基于文本的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间,她发现艺术甚至可以吸引那些不积极寻求它的人,引发思考和辩论。


在2010年3月出版的《Dazed》杂志上,霍尔泽评论道:“我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否是一名艺术家,或者我能否成为一名艺术家,或者我是否值得成为一名艺术家——我认为,我的实践更像是站在一个临时演讲台上,但实际上并没有在那里。”


把语言变成艺术媒介
霍尔泽开创性地将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模糊了艺术与日常交流之间的界限。无论她是参与广告美学,还是复制政治信息的权威字体、设计和语气,她的意图都是质疑和挑衅,而不是模仿。
虽然与同时代的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雪莉·莱文(Sherrie Levine)和路易丝·劳勒(Louise Lawler)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霍尔泽的语言研究方法并不植根于说服或对抗。
相反,她使用了神秘莫测的、自由浮动的语言,凭借同样令人信服和使人迷惑的匿名权威,来保持意义的模糊性,并破坏传统语言系统的稳定。


在20世纪80年代,霍尔泽探索了将文本融入三维空间的新方法。她用她标志性的格言装饰着长凳、牌匾和石棺,所有这些都唤起了权威般的力量,让她的广泛陈述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
在她的“生活系列”(Living series,1981-82)中,她在铜牌上展示了简短的教学文本,传达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制度性声音。然而,它们的内容令人惊讶,揭示了日常生活的亲密思考:呼吸、睡眠和人际关系。


霍尔泽还是最早一批对LED材料进行艺术探索的艺术家之一。1982年,在公共艺术基金(the Public Art Fund)的赞助下,在时代广场的一块巨大的电子广告牌上,她的九首“真理”(Truisms)每隔42秒闪现一次。这是她第一次使用LED技术,成为她的标志性媒介。
她意识,到这些标识具有创造特定地点体验的潜力,与传统的纸质海报不同。她继续使用这些LED标识,来赋予她的话语一种公正的权威感。


Conclusion
一套六平和白色地面蚀刻
68.6 × 54.6 cm
2016
1989年,她在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的装置,将标志性的螺旋圆形大厅的一半,变成了电子游戏厅一般的场景,满是闪烁和频闪的色彩效果。
霍尔泽继续探索公共领域现代信息系统的政治和模式。在史诗般的基于光线的投影中,她开始使用世界各地纪念性建筑的正面——从洛克菲勒中心到新加坡市政厅——作为画布,投射滚动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建筑表面滑动,然后消失在夜空中。

这些夜间灯光展示带有一种制度批判的基调,在她的特定场地艺术中产生共鸣。1990年,霍尔泽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代表美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在世女艺术家。
她的装置在LED标识板上闪烁着多语种文字,蚀刻在大理石长凳上,并雕刻在展馆的大理石地板上,为她赢得了享有盛名的最佳国家展馆金狮奖。霍尔泽调整她的作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使她的表达方式保持一致,她也能保持多样化。

修身齐家,仍忧天下
1985年,霍尔泽离开曼哈顿,和丈夫迈克·格利尔(Mike Glier)搬到了纽约州北部。格利尔是她在惠特尼独立学习项目(Whitney Independent Study Program)结识的风景画家。
夫妻俩搬到了胡赛克瀑布村(Hoosick Falls)。那里曾经是一个农业生产中心,在19世纪末达到了数千人口的高峰。当他们搬过去时,那里已经是一座风景如画的“鬼城”,周围环绕着青山和农舍。

这对夫妇分别在1986年收养了一只名叫莉莉的小母马。后来在1988年,他们生了一个女儿,也起名叫莉莉。在这里,他们养了一群动物。就这样,霍尔泽自称“乡巴佬”,并且“能够在泥土和杂虫中生活很好”。
搬离纽约并没有妨碍她事业的飞速发展。谈到她意想不到的成功,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弹,霍尔泽反思道,“从街头到博物馆的转变并不是最舒服的。”

到1990年,她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大,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精英主义,而这与她的初衷相反。她的初衷是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到观众。
为了平衡身为人母和高调艺术家的需求,霍尔泽挣扎着退出艺术界几年,1993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并重新强调政治参与。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她的创作灵感,主要集中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1993年,她参加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1994年,她创作了全新的艺术系列,灵感来自巴尔干地区波黑政府针对妇女和儿童的战争罪行。
2004年,霍尔泽开始在LED装置和投影中使用通过《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获得的,解密了的美国政府文件中的文字。这些文件使用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的材料,重点关注政府监控和美国军方的不公正行为。

霍尔泽对解密文件的研究让她重新回到了绘画领域。2006年,她发布了一系列丝网画布,其中包括一份ppt演示文稿,用于向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副总统,介绍2002年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情况。
在2012年与艺术家同事琪琪·史密斯(Kiki Smith)的一次采访中,她详细阐述了她调查这些文件的动机:“许多记者和出版商对报道的内容和方式持谨慎态度。所以我去了国家安全局和其他机构,去获取当时士兵、军官、联邦调查局、在押人员、政治家、立法者、政策制定者、政府、总统和政府律师所写的东西。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霍尔泽作品的规模、范围和受众也越来越多。她对语言的处理方式,对不同寻常场景的选择,以及对社会和文化重要性问题的关注,影响了一代新概念艺术家。
其中,克里斯托弗·伍尔(Christopher Wool)、马丁·菲雷尔(Martin Firrell)、格伦·利根(Glen Ligon)和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 Montgomery)是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他们显然要感谢霍尔泽的作品。
霍尔泽最近的作品关注政治上的权力滥用和战争,这促使杰拉尔德·莱恩(Gerald Laing)和史蒂夫·芒福德(Steve Mumford)等美国抽象画家,更直接地参与到美国政治的主题中。
Cut deal
碳 纸
66.4 × 54 cm
2024

INTRODUCTION TO INTERDICTION
羊皮 月亮金 白金 亚麻 油
147.3 × 111.8 × 3.8 cm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