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宠:从尊荣到囚徒
1. 王皇后的政治困局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属关陇顶级门阀,其立后本为巩固李治与关陇集团的联盟。然其“性简重,不曲事上下”(《旧唐书》),既无子嗣,又失宠于李治。为对抗萧淑妃,她引武媚娘入宫,却反被武氏夺尽恩宠,终成权力游戏的弃子。
2. 萧淑妃的骄纵之祸
萧淑妃出自兰陵萧氏(南朝士族),诞有素节、义阳、宣城二公主,一度宠冠后宫。其“性刚愎,言辞锋锐”(《新唐书》),与王皇后争斗多年,却因武媚娘入宫而遭李治冷落。两大门阀贵女的相争,最终为寒门出身的武则天铺就登天之阶。

二、废黜:太极殿上的血色诏书
1. “杀女构陷”的致命一击
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诞女暴卒,嫁祸王皇后。李治怒而下诏:“皇后阴毒,杀吾爱女!”(《资治通鉴》)。尽管无实证,但此事彻底摧毁李治对王皇后的信任。
2. 冷宫囚徒的绝望岁月
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王皇后与萧淑妃同被废为庶人,囚于太极宫西侧的别院。史载其囚室“门窗密闭,唯以墙壁凿孔递食”(《唐会要》),形同活墓。冬日严寒,二人“披发跣足,以手掬残羹”,凄惨之状令宫人侧目。

三、惨死:“骨醉”之刑与诅咒回响
1. 武则天的绝杀令
显庆元年(656年),李治偶然行至囚室,闻王、萧哀泣:“陛下念旧,使妾等重见日月乎?”武后闻讯大怒,命人“杖二人各百,剔其手足,投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资治通鉴》)。数日后,尸体被肢解示众。
2. 临终诅咒与历史谶语
萧淑妃受刑前厉声诅咒:“阿武妖猾,愿来世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新唐书》)。此诅咒令武则天终身畏猫,甚至禁猫于宫中,成为唐代宫廷禁忌的源头之一。

四、身后:政治隐喻与历史评价
1. 门阀政治的陪葬品
王皇后之死象征关陇集团的彻底失势。其叔父柳奭(原中书令)被诛,太原王氏百年声望遭重创;萧淑妃之死则宣告南朝士族在初唐的式微。两大家族再未恢复政治影响力。
2. 李治的复杂心结
李治晚年曾梦见二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遂命迁葬其遗骸。然掘墓仅见“朽骨零落,不可辨识”(《朝野佥载》),侧面印证当年虐杀的残酷。这种愧疚心理,成为武则天进一步掌控李治的突破口。
3. 史书的道德审判
①传统视角:宋代史家多斥武则天“毒虐淫丑”,视王、萧为无辜烈女;
②现代重估:学者雷家骥指出,二人实为门阀政治衰亡的祭品,其悲剧源于“贵族女性在皇权集中化过程中的必然牺牲”。

结语:红颜白骨的权力寓言
当王皇后的血渗入太极宫的砖缝,当萧淑妃的诅咒在长安夜空中回荡,这场惨烈的后宫屠杀早已超越个人恩怨。
它是初唐皇权撕裂门阀枷锁的象征——旧贵族的鲜血,浇灌出新秩序的荆棘。而武则天踏过这些白骨走向御座时,历史的车轮正隆隆碾过一个时代的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