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怎么打造?我们是怎么从“土味”一步步走到“高端”的

卢大发 2025-04-12 16:50:09

我是卢大发,从卖豆腐的小摊起步,到今天做成一个源头豆制品工厂品牌,回头看,农业这条路,最难的不是种地,不是生产,而是:你怎么把一件“土得掉渣”的好东西,变成让人愿意掏钱的“高端产品”?

这篇文章,我不讲理论,就分享一些我们这些年踩坑、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一、“土味”不是错,但不能“原地踏步”

很多农产品都特别讲究原生态、传统手艺,比如手工腐竹、土鸡蛋、散养猪、老坛酱菜……

这些都好!问题是:你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你好;你不包装起来,人家看不上你。

“土味”是初心,但不能成为发展的天花板。要从“自产自销”变“有品牌认知”,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二、啥叫“高端”?不是贵,是专业 + 可信

我们做豆制品的时候,有个困惑:别人卖腐竹,9块9一袋包邮,我们用非转基因黄豆、做18道工序、18次检测,卖贵一点,别人说“你这也太贵了吧”。

但我们没退,反而更坚定做下去。

因为我们知道:“高端”不是说你卖得贵,而是你敢不敢透明,能不能持续做好,能不能让消费者信得过。

✅ 我们公开原料溯源;

✅ 每一批产品都送第三方检测;

✅ 做了视频记录,让消费者看得见每一步。

慢慢的,买我们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复购,愿意推荐。

三、打造农业品牌,这几步我们实实在在走了1. 告别“摆摊思维”,建立基本包装和定位

别再想着“我东西好就行”。我们曾经用塑料袋一装、手写个标签就卖,结果卖不出去。

换成了:

食品级包装袋;印上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添加品牌LOGO,说明“无添加”“非转基因”;

一下子,客户多了,投诉少了,信任值高了。

2. 敢于讲故事,不靠吆喝靠“讲理”

我们开始拍视频、写文章,不是吹牛,是讲我们怎么做豆制品的——

👉 腐竹怎么拉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不加防腐剂?👉 什么样的豆子更安全?

内容真实、有图有实录,比广告更打动人。

3. 渠道要分层,不能一招走天下

我们现在的渠道是:

线上:抖音电商、微信小程序、社区团购;线下:素食馆、火锅店、预制菜企业;还有自营的微店做老客户维护。

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打法,但我们始终坚持:不卖最便宜的,只卖看得见安全的。

四、“农业品牌高端化”,我们做了这几件“死磕”的事

✅ 原料上:只选东北非转基因黄豆,入厂必检测; ✅ 工艺上:全程标准化生产,设备洁净、无菌; ✅ 检测上:批批检测,批批可追溯; ✅ 加工上:不用漂白剂、劣质添加剂; ✅ 宣传上:敢开直播、拍视频、上短剧讲产品故事;

不是为了装,是因为我们知道:消费者信的是“细节”。

五、不是我们做得多牛,是我们没忘了初心

很多人觉得农业品牌做高端很难,其实不难,难的是你敢不敢:

每一批产品都放心给自己家人吃;面对竞争,不靠低价,而靠实力赢;面对客户,不光卖货,而是传达价值。

我们是怎么从“土味小厂”走到品牌化的?靠的不是烧钱,是靠坚持做好每一个细节,慢慢积累出来的口碑。

✅ 给想做农业品牌的朋友几点建议:别怕土,但要把“土”讲出价值来;别追快钱,品牌就是慢工细活;别怕透明,把流程、原料、标准都公开,反而赢得信任;别只卖货,要会讲故事、做内容、传理念;别怕贵,便宜没好货,好货也得好好卖!

📌 最后问你一句:

你觉得一个农产品品牌最打动你的是啥?包装?原料?背后的故事?还是那种“吃得安心”的感觉?

欢迎留言说说,我也会分享我做品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真实故事。我们一起把“看不见的农业”,变成“看得见的品牌”。

👉 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农业创业、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记得关注我,大鱼号【卢大发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