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这不是商业谈判,而是生存权的争夺。”
3月11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一纸降价通知,要求中国供应商在每轮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中降价10%,试图将特朗普政府单边政策的成本全数转嫁给中国企业。
这一行为,直接将利润率普遍不足5%的供应商逼至生死边缘,若接受要求,企业将陷入亏损甚至破产,若拒绝,则可能失去沃尔玛这一长期订单来源。
甚至还有多家美国企业一同向中国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对此国家商务部直接出面约谈,就连外交部都出面回应。
沃尔玛的“压榨剧本”
数据显示,沃尔玛在2025财年营收达6810亿美元,营业利润增长8.6%,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中国。
然而,赚钱之后不想着怎么感恩,却选择向产业链最脆弱的环节施压,因为其想要完成“天天低价”的承诺,所以就想牺牲合作伙伴利益为代价。
并且这一举举动还是为了迎合美国政府,自2025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就重启对华关税战,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沃尔玛作为美国零售业龙头,也是迅速响应,将压力传导至中国供应商,要求其降价以“抵消”关税成本,若按此要求,供应商需将原本仅2%-3%的利润率压缩至负值,相当于“赔本供货”。
其高管甚至直言:“要么降价,要么终止合作”,这种“既要低价,又要甩锅”的逻辑,暴露了其将中国企业视为“成本血包”的傲慢。
为了能够快速实施,沃尔玛采取“各个击破”战术,对不同品类供应商提出差异化降价要求,并单独施压谈判,然而,中国供应商早已识破伎俩,联合抵制,并明确表示“降价即破产”。
中国制造业平均净利润率长期维持在3%-5%,部分企业甚至低至2%,沃尔玛要求的10%降价幅度直接触及生存红线,如果真要这样,这些供应商也宁愿断供也不亏本。
而且,中国也不是只有沃尔玛一个超市,还有盒马、永辉等国内商超也可以达到需求,再不济还有电商,这些都是供应商的出路,离开沃尔玛照样可以活得精彩。
商务部约谈
面对沃尔玛的“霸王条款”,政府也是选择亮剑,3月11日,中国商务部正式约谈沃尔玛,明确表态,在中国领土做生意,就别想转嫁成本,“跪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约谈不仅是对沃尔玛的警示,更是向全球市场宣告,中国供应链已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定义规则”,不久后,沃尔玛部分品类中国供应商暂停发货,供应链压力直接传导至其美国门店货架。
如果沃尔玛不听警告,执意要对供应商压价的话,中方可能启动法律程序,限制其市场准入,谁离不开谁,只有动起来之后才知道。
硬核反击
面对压力,中国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以国家撑腰、市场重构、技术升级、组合拳展开反击,厨具供应商黄凯公司60%产能原供沃尔玛,现加速与盒马、永辉等本土商超合作,国内订单占比提升至40%。
广西牛奶工厂通过“同源厂货直供”模式,以同等品质、更低价格抢占本土市场,月销售额激增300%。
东莞电子企业将产能转向中东、东南亚,通过TikTok Shop、Shein等平台直接触达消费者,利润率反超对美出口。
拼多多Temu、阿里速卖通等平台日均新增中国供应商超千家,形成“去沃尔玛化”的出海网络,这些举动,直接打破了所谓的“沃尔玛依赖症”。
原本想要“舔”美国政府,但是却低估中国供应链韧性,殊不知,沃尔玛全球采购的70%依赖中国,超1.5万家中国企业支撑其运营。
眼看沃尔玛的施压不顶事,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宝和零售巨头塔吉特,也有想法和供应商商议分担额外成本,并且还会对售卖的价格进行上调。
这种把关税算到中国人头上的举动,自然是不可能被认同的,零售专家、上海尚益咨询创始人胡春才直接表示“我们绝对不能答应,肯定得予以回击”。
并且这一次商务部约谈,也是释放明确信号,供应链治理不再是企业间的“弱肉强食”,而需纳入国家主权框架,试图让中国“吃药”治美国“关税病”,终将自食苦果,甚至连外交部都出面回应,意思就是这件事全权由商务部掌控。
结语
当中国企业挺直腰杆、国家力量坚定护航,任何试图转嫁成本、践踏公平的行为,终将撞上这座钢铁长城,任何企图用旧霸权碾压新时代的幻想,都将在东方崛起的铁拳下粉碎。
这场“成本战”,不仅打疼了沃尔玛,更打出了中国制造的尊严与未来,留给沃尔玛的选择也只剩两个,要么尊重中国市场,要么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没有软柿子,只有硬骨头!”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封面新闻---2025.03.13:《沃尔玛因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被约谈 商务部回应》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2025.03.14:《沃尔玛风波下的中国供应商,已经决定不会一再后退》
原文刊登于参考消息---2025.03.13:《商务部等部门约谈沃尔玛,因其要求一些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
原文刊登于环球时报---2025.03.18:《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专家:绝不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