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刚到印度,莫迪立即对华钢铁征12%关税,8倍逆差成筹码?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4-23 10:23:18

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印裔妻子对印度开启为期4天的访问,万斯还没出发,印度的欢迎横幅就已经准备好了。

然而,就在万斯落地前数小时,印度突然公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中印贸易额达127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出口1135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仅143亿美元,逆差高达8倍。

莫迪政府选在此时“亮底牌”,显然想在中美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可万斯携妻子访印也不是“回娘家”那么简单!

美印各取所需:贸易谈判与战略捆绑

特朗普政府正通过全球关税战重构产业链,而印度被视为替代中国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万斯此行旨在推动《美印21世纪协定》。

计划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从当前的1300亿美元提升至5000亿美元,并在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深化合作。

美国尤其希望印度在电子代工(如苹果手机组装)和稀土供应链上取代中国,削弱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

而印度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一方面承诺削减对美商品关税、采购F-35战斗机等军备以换取美国让步。

另一方面,选择在万斯抵印前公布对华贸易逆差数据,试图以“筹码”姿态抬高谈判价码,此外,印度突然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临时关税,既保护本土产业,又向美国递交“投名状”,那么莫迪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不是代表印度将会配合美国来孤立中国呢?

印度为何“离不开”中国?

根据印度商工部数据,中国对印出口的45%是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而印度对华出口的20%是铁矿石等原材料。

这种“工业品换资源”的贸易结构,决定了印度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更耐人寻味的是,2024年美印贸易额仅为1183亿美元,略低于中印贸易额。

这意味着,要是印度盲目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其自身经济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就在万斯抵达当天,印度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以遏制中国廉价钢铁破坏印度市场,表面看是向美国“纳投名状”,实则暗藏玄机。

首先“临时”这个词就很微妙,要是后期和美国谈判的结果不太好的话,印度还可以随时取消这个关税。

重要的是,印度钢铁业成本比中国高12%-14%,加税后进口钢价与本土持平,保护国内产业的意图明显,类似操作早有先例,2023年9月,印度曾对中国不锈钢管加征30%关税。

此次“临时”加税更像一场政治表演,既安抚美国,又避免彻底激怒中国,印度的“战略模糊”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了。

俄乌冲突期间,印度一边低价购入俄罗斯石油,一边接受西方军援,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走钢丝的策略风险极高。

2019年特朗普对印度钢铝加征关税时,印度曾威胁反制,最终却因忌惮美国市场而妥协,如今莫迪手握“8倍逆差”筹码,能否复制此前的成功?答案未必乐观。

中国的底牌:四大反制手段直击印度软肋

印度在经贸上对华发难,中国至少有四张牌可打,断供电子零部件:印度手机制造业80%的元件依赖中国进口。

卡脖子基建项目:中国企业在印承建78个电力、港口工程,一旦停工,印度“智慧城市”计划恐成空谈,电力设备断供:印度电网65%的特高压变压器来自中国西电集团。

数字支付限制:印度UPI支付系统的跨境结算70%依赖中国技术支持,上面说到的领域一旦被反制,印度经济或将遭遇“系统性休克”。

结语

印度的“平衡术”看似高明,实则暴露了其发展模式的脆弱性,服务业占比60%、制造业空心化、基建依赖外资,这样的经济结构注定难以承受大国博弈的冲击。

莫迪若一味追求“左右通吃”,最终可能沦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毕竟,美国“离岸平衡”的本质是让盟友冲锋陷阵,而中国手握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反制底气十足。

对印度而言,与其在钢丝上跳舞,不如务实深化与华合作,才是实现“大国梦”的正道,莫迪的“8倍逆差”筹码,看似是谈判利器,实则是悬在头顶的双刃剑:稍有不慎,伤己更甚于人。

信源:

北晚在线2025年04月22日——万斯携妻访印,可不是“回娘家”那么简单……

澎湃新闻2025年04月22日——万斯偕印裔妻子访问印度,4天行程能否推进美印贸易谈判?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