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国在中国就不去?特朗普高调宣布参加能源峰会,中方直接缺席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4-23 10:24:30

英国宣布召开能源峰会,旨在推动气候转型和能源安全,然而,峰会还未开始,中、美、俄三国截然不同的态度,逐渐将国际政治博弈抬到明面上。

美国派出不承认气候变化的官员参会,中国以“日程冲突”为由婉拒邀请,俄罗斯则直接被排除在外。

中、美、俄三国的态度各不相同,也让其他国家对峰会的真实目的产生了疑问。

能源峰会

峰会对外宣称要推动气候转型和能源安全,但参会各方的实际行动却与这个主题并不一致, 特朗普派了公开不承认气候变化的人参加峰会,这本身就和会议主题不太搭调。

想想特朗普政府以前的做法,比如退出气候协定,大力支持石油天然气,就能明白美国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他们更可能是想拖慢这个进程,让其他国家更依赖美国的石油天然气,而且,美国邀请的国家也挺有意思,主要是有很多化石燃料或者有潜力开发的国家,看起来他们是想进一步巩固自己在能源领域的老大地位。

这次峰会,英国作为东道主,扮演的角色有点复杂,一方面,英国借口俄乌冲突,没邀请俄罗斯参加,想借此减少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方面的影响力,加强西方国家对传统能源的控制权。

另一方面,英国又积极邀请那些产油大国和大型能源公司来参加,看起来更像是要维护现有能源利益格局,维护那些已经拥有优势的企业的地位。

既想削弱对手,又想维护自己和盟友的利益,希望借助这次峰会来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但邀请的参与者和峰会想要实现的目标可能不太一致,存在一些冲突。

中国婉拒了这次峰会的邀请,理由是“日程冲突”,官方解释说,近期外交活动安排密集,同时国内又要召开首个聚焦《能源法》的可持续燃料产业峰会,高层官员实在难以兼顾。

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对这次峰会的议题设置不太满意,并且对美国可能阻碍清洁能源转型的行为有所顾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技术生产国,2024年光伏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43%,风电新增装机量占比达60%,面对美国推动的化石能源议程,中国既无兴趣亦无必要参与一场与其战略方向相悖的会议。

中美贸易战已从关税战蔓延至能源领域,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高达145%,涵盖新能源产业链关键部件,而中国则以限制稀土出口、推动能源进口多元化作为反制,参与同一会议,可能被视为对美妥协的信号。

而且,峰会邀请名单以传统能源生产国和西方企业为主,却排除了俄罗斯等关键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被边缘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选择缺席既是对议程失衡的抗议,也是对国际能源治理机制改革的呼吁。

中国主动退出,俄罗斯则被排除在外,但两国都没参与西方主导的能源管理,这实际上形成了对西方能源规则的共同抗拒。

这种微妙的共同立场,让中俄在能源方面有了更多合作机会,比如增加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交流可再生能源技术,从而一起应对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西方国家常把能源问题和政治挂钩,这让全球能源转型变得更难,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没被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导致能源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中国没参加一些能源峰会,确实让峰会的影响力打了折扣,但是,中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实际贡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全球能源转型需要更多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优势明显,这使得中国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影响力持续扩大。

可以说,中方正凭借其在这些领域的领先优势,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它不仅能加速自身绿色发展,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助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次英国能源峰会搞得不太顺利,从准备阶段到实际开会,问题不少,邀请哪些国家、讨论什么内容,关键是有些重要国家没来,让人觉得它根本没法承担起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任务。

结语

本来应该是一个大家一起讨论能源发展的好机会,可惜受到了大国竞争的影响,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全球能源转型不能只考虑地缘政治,更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

必须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推动公平、可持续的能源转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能源的安全,携手共进,方能应对挑战,开创能源新纪元。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2025.04.17:《英媒称中国将缺席英国能源峰会,“美国想夹带私货”》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