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山西,忻口会战(9):陈长捷督战前线,战斗燃至关子村

星辰与大海 2025-04-08 02:24:06
“铁腕”陈长捷

16日上午,第61军军长陈长捷正在前线督战,突然接到军参谋长李铭鼎打来的紧急电话,说卫、傅两总司令派高参持命令来军部,要陈急速返回石合子。陈问什么事由,高参的答复是,回来就明白了。下午1时许,陈长捷回到石合子军指挥所,才知道军长郝梦龄同第54师师长刘家麒,在后沟西北、官村以南高地上督战阵亡。卫、傅联署命令,要他担任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

陈长捷奉命后,即以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身份进驻忻口村北后沟九号窑洞(国防工事编号,这里既是中央兵团指挥部,也是第9军指挥部),接替了郝梦龄的职务。

陈长捷

当时中央兵团部队庞杂,有中央军旁系、也有晋绥军,指挥不灵。从番号上看,有第9军的4个团,第61军的2个团,第35军的2个旅,第21师的2个旅,独立第2、3、5旅,新编独立第4旅等许多部队,但这些部队经过连续的激战,伤亡很大,实际兵力并不多。前线官兵人心浮动、士气低落。而且,各部队使用的枪支则有汉阳造、中正式、套筒、捷克式、晋造65式,口径有56、79、大小不一,给弹药补给造成很大的困难。所谓国防工事多与实际兵力部署不相适应,很少用得上。通太原的火车则时开时停,对前方补给,杯水车薪,缓不济急。当时没有行政配合,没有民工支援,没有宣传鼓动。随军后勤人员齐集忻口村中、白天炊烟四起,夜晚灯火通明,经常遭到日军飞机、大炮扫射轰击,伤亡相当严重。

接任后,陈长捷亲自前往忻口村西北山地,观察战况。走了不到3里路,正好遇到防守南怀化左后侧的方克猷独立第2旅溃退下来。陈长捷大发雷霆,他拔出手枪连连向天空开枪,护卫们也开枪堵击,强制止住惊慌失措的溃兵。陈大声吼道:“站住,站住,谁要逃跑我就枪毙他,给我回去。”见了方克猷,陈当面怒斥他说:“冲上去!当着全国军队的面向后跑,不嫌丢脸吗?再下来,小心你的后果!”陈的威严起了作用,这个旅果然冲上去恢复了阵地,没有再敢后退一步。

16日晚,卫立煌下令,将中央兵团改编为中央地区队,以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61军军长陈长捷分任正、副总指挥。但以后,王靖国虽名为正总指挥,仅负责调动后方部队支援前线,实际指挥中央地区队作战的仍是陈长捷。

陈长捷有军事才能,能以严立威,并任劳任怨、认真执行作战任务。他接替副总指挥后,立即调整部署,明确了各部队防守责任,命令所有的高级指挥官一律上第一线与士兵共存亡。并严令各部队必须认真执行命令,伤亡再大,也不得私自转移阵地或向后撤退。

但是,第9军某旅长却拿着陈的命令,找到指挥部来,说他的防线过长,无力据守,要求改变计划。陈长捷先晓以大义,劝其勉为其难。但该旅长态度十分强硬,还在喋喋不休地强词夺理。陈勃然大怒,拍案指责:“你们军长尸骨未寒,你便如此猖狂,你拿命令找我,我去找谁?你既不能守,我先枪毙了你再说,来人!”当卫士们进来时,他吓得面如土色,连声说:“部下错了,饶我这一次吧!”说罢呆若木鸡,站在那里。参谋长李铭鼎顺水推舟,一面从旁指责:“临敌抗命,罪应不赦,可是看你的样子,倒还有些悔悟畏法。”一面又对陈为其说情。陈这才有些缓和,挥手厉声说:“记住!军法是不能开玩笑的,跑步回去,顶住打!”别人乘机摆头示意,他才匆忙退出。

刚出门,陈就用着福建腔的北方话说:“你把我看得不成玩意儿,这仗还怎么打?我只好拿出个人的样子让你看看!”这个旅长直到最后也没敢再生枝节。

就这样,陈长捷凭借他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将中央地区一度混乱的局势稳定下来。

17日以后,晋绥军第35军之第211旅、第101师之第201旅(附第399团)、第209旅、第215旅,陕军第177师之第529旅等部队相继赶来,加入了中央地区队的战斗序列。与此同时,山炮2个团,约50门晋造山炮也开抵忻口。尽管中央地区队的兵力、火力大增,但陈长捷鉴于此前反攻失败的教训,决定仍取守势,以上述部队接替第21师等伤亡较大的部队的阵地,同时命各部于夜间不断派出小分队袭扰日军。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战斗力,陈命令全部炮兵一律进人阵地,营的观测所都推进到步兵第一线,由营长亲自观测,直接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各部积极搜集门板木材加固工事,规定掩体沟壕,必须增加掩盖,掩盖积土要在1米以上,以减少伤亡;还指定了几节车皮,专由铁道集中向后方运送伤员。

行本大队投入进攻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连续反攻,使日军伤亡惨重。到16日晚,步兵第21旅团第一线的4个步兵大队中,大町大队几乎遭到全歼,丧失了战斗力:山口大队则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志鹤大队和中岛大队的伤亡也不小。

当天,就连三浦旅团长也负伤了。关于三浦负伤的细节、日方资料语焉不详。《步兵第21联队战斗详报》仅有如下记载:“(18日凌晨)粟饭原大佐接到迁参谋的电话,得知因三浦旅团长负伤,第5师团决定暂不设旅团长,由板垣师团长直接指挥3个步兵联队,参谋长(工兵大佐西村利温)予以辅佐。”

而多年以后,陈长捷回忆道,战役期间三浦旅团长被中国炮兵击毙了。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我炮兵为躲避敌机轰炸,白天暂匿于石窑洞里,黄昏后进入不断变换的放列线,对南怀化和泥河一带敌炮兵群与飞机场,给予突然的猛轰。据俘虏说,在泥河村北的前进机场上,有一天,敌旅团长和炮兵长官正乘飞机降落,突然遭到我方炮击,旅团长以下10多人均毙命。该机场被轰后,由工兵花了一天的时间始行修复,以后又撤到原平去了。”

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明确的是,三浦旅团长并未在忻口战役中阵亡,而是一直活到1953年才去世。但战役中他确实负了重伤,而且被运往后方医治。至于他负伤的具体细节,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决定调整部署,将丧失战斗力的第3(大町)大队撤往二线阵地休整;把伤亡较大,但仍有一定战斗力的第1(志鹤)大队留在1300高地及其周边阵地,就地防御。同时将预备队第2(行本)大队投入进攻,向其左翼1300高地以东方向扩张战果。

当日上午7时,7架中国空军的飞机飞抵王家庄附近的日军炮兵阵地上空,准备投弹,但见日军地面防空火力凶猛,因此在仓促投弹后立即飞走,没有给日军造成任何损失。上午11时50分,日军野炮大队为配合步兵第42联队的进攻,将观测所推进到联队本部附近。

中午时分,大场命第2大队向“丸谷山左方高地”(位于1300高地东北)发起进攻。该高地的守军是第21师第63旅第126团。下午4时25分,一阵激烈的炮击突然响起,日军开始炮火准备了。大量炮弹铺天盖地砸向“丸谷山左方高地”。该高地在晴空下,刚刚还是清晰可见,顷刻间就被烟雾和火光所吞没。第2大队趁势开始前进,越过第一线的地裂沟,陆续登上阶梯状的高地,下午5时20分到达“八合目”附近。这里离守军阵地不到100米了。此时,日军炮兵又恰到好处地实施了3分钟的“突击支援射击”(火力压制),轰隆的爆炸声,还有火柱、沙土在第126团阵地上腾起。

守军被炮火压得连头都难以抬起来。炮火刚停,日军第5中队就立刻发起冲锋,其官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首先从右侧突入第126团阵地。接着,联队副官前田少尉也抡起军刀,孤身一人从第8中队的右方突入阵地。守军还没从猛烈的炮击中回过神来,日本兵就像从地里冒出一样,突然出现在阵地上,东突西杀,与第126团官兵展开肉搏战。混战中,前田少尉不管不顾地向前劈杀,不一会就血糊满脸。第126团在此前的反击中伤亡过大,且士气低落,在日军生力军的冲杀下,抵挡了一阵子便撤出阵地。下午5时40分,日军完全占领“丸谷山左方高地”。

忻口战役期间,双方多次展开白刃战。但日军和中国军队拼刺格斗,通常占据优势。优势到了何种程度呢?下面的资料很说明问题:根据日本陆军大学1941年7月10日编写的《支那事变初期北支那作战史要》第3卷附表记载的数字推算,忻口战役中造成日军第5师团伤亡原因的比例数为:被枪打死、打伤的占60.33%。被炮打死、打伤的占24.89%;被手榴弹、各类炸弹炸死、炸伤的占7.12%:刺刀、大刀等冷兵器造成的伤亡仅占0.04%:其他原因造成的伤亡占7.62%。

步兵第42联队在攻击得手后,于下午6时30分下达命令,要求第一线各部队(第1大队、山炮l个分队、第2大队、山炮1个分队、大队炮l个分队)暂时转入防御,固守当前阵地。炮兵随时准备对中国军队的反击实施拦阻射击。

大场担心当晚中国军队再次发起反击,于是将信号弹、发烟简和特种弹等武器下发到第一线各部队。另外,第1大队在山上守备数日,粮食用尽,又缺饮用水,遂利用暗夜将足够300人食用的饭及足够多的水搬上山。

日军行本大队占领“丸谷山左方高地”以后,继续对前方高地实施侦察,结果发现该地有“劲敌”把守,于是暂时停止了进攻,加紧对该高地附近实施侦察。该地守军为第211旅之第422团(团长王雷震),此前已在这里完成布防。

第211旅旅长孙兰峰在北云中河以北的战斗结束后,回到部落村第211旅旅部,不久就接到傅作义的电话,命他率部到中央地区队总指挥部接受命令。本来,第211旅有3个团。可此时,其第421团还远在绥远,第419团已配属给了独立第7旅,旅长孙兰峰实际上仅掌握了第422团。尽管如此,孙兰峰奉命后仍义无反顾率部前往中央地区队总指挥部。

17日拂晓,孙到达总指挥部见到陈长捷。陈就把敌情和给予该旅的任务,以及邻接部队和我军作战概况等向孙一一作了说明。陈还说:“我们阵地是纵深配备,也就是重层配备。你旅防守小红山阵地,是在第一线后重层配备,既要直接支援攻击部队,又要作为本地区的主阵地,并负进出前方阵地的监督任务。前方退下来的官兵,要把他督上去,如果不听,就地正法。”陈又说:“你旅以前在百灵庙打过日军,收复了百灵庙,最近又在柴沟堡与日军作战,给敌重创。这就充分说明傅作义总司令治军有方。我们要在这个阵地上消灭日军,要求你们发挥以前勇猛杀敌的精神、打一个漂亮仗。”

孙兰峰接受任务后,即在后沟附近召集第422团营长以上军官会议,首先告知该旅任务和我军与敌人战斗的情况,然后带领军官们向小红山阵地前进。一面走,一面勘察地形,并告知王雷震团长:你们团要作纵深配备,加强战斗力,电话赶紧架通;防御工事、个人掩体、交通壕等都要搞好,使通讯畅通无阻,便于指挥。到了旅指挥所,即着旅直属部队架通前线总指挥部和团部以及炮兵指挥所的电话并整修交通线路;又派一检查哨,监视前方情况,将退下来的官兵,立即督上去。并命令王雷震团长迅即按命令行事、不得有误。布置完了后,天已薄暮。第422团就乘夜构筑作战工事。

17日下午,第21师第126团阵地失守,紧急向上级求援。次日,左翼地区的第10师师长彭杰如为策应中央地区的第21师作战,将炮兵第21团野炮第3营(营长郑隐峰)配属第59团团长王声溢指挥,同时命王立即率该团第2营(营长郑庭笈)掩护炮兵营进入预定阵地,消灭日军在南怀化附近之预备队。

当晚,中国军队仍对步兵第42联队发起了多次反击。但日军还发现,这些反击无论是规模、次数,还是积极性,都大不如前。

18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一团团火光和一声声巨响,野炮营开始向1300高地猛烈射击。一发发炮弹脱膛而出,劈头盖脑地打到日军阵地上。阵地上尘土飞扬,夹杂着浓烈火药味的气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浓雾般的土烟,迷得人睁不开眼。日军遭到炮击后大吃一惊,这是战役开始以来守军最大规模的炮击,于是立即向航空兵求助。

忻口前线中国炮兵瞄准敌方目标轰击。

随后,数架日军飞机赶到,在空中盘旋着寻找中国的炮兵阵地。炮兵阵地来不及隐蔽,很快就被日机发现了,连投数弹。炸弹“轰隆隆”地在野炮附近爆炸,郑隐峰营长中弹当场牺牲,郑庭笈营长负伤,王团长也负重伤,伤口40余处,尤以喉部伤口最险,血流遍地。此刻,王声溢仍念及消灭敌人,坚持指挥炮兵战斗,部属劝其退出阵地,他不听,李默庵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打电话,严令他退出阵地到医院治疗,他才退出阵地。其团长职务由团副龙云骧接代,第2营营长缺由卓宁世调升。

受到此次炮击之后,大场大佐考虑到第1大队经过连续的激战,伤亡较大,于是将集成中队的第11小队纳入第1大队长的指挥下。

当晚,日军步兵第42联队在特种炮的支援下,打退了守军的多次反击。

【未完待续……】

1 阅读:7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