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元,中国将变成另一个分裂的欧洲

司马秘事 2025-04-27 15:42:06

元朝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好像总被大家遗忘在角落。为啥元史这么冷门呢?可能跟那些皇帝的名字有很大关系。比如说,硕德八剌、也孙铁木儿、阿速吉八、图帖睦尔、和世?、懿璘质班、妥懽帖睦尔,这些名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说实话,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估计不查资料的话,八成的人都不知道。而且,要是按照汉人的标准来评判,这些皇帝里,昏君还真不少。

咱们说实话,要是按汉人的标准看,元朝那边,除了开国那几位大佬,还有蒙古帝国时的英雄好汉,像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海山这些,剩下的皇帝大多都不行,连守好家业的都少。他们能稳住江山,全靠蒙古铁骑的武力硬撑。元朝统治了九十八年,把人分成四等,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儿,中原的王朝里,汉人的地位从来没这么低过,直接成了最末一等。

朱重八讲,元朝的灭亡是因为放纵。不少人单从字面上看,以为元朝是因为太过仁慈才垮的,但实际上,这种放纵仅仅是对上层的权贵们。蒙古人在元朝里头,被称作“国人”,他们管被统治的老百姓叫“自家人”,而那些色目人呢,就是蒙古人用来管事的帮手。至于汉人和南人,都是被管制的民族。最底层的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蒙古族和色目人处于统治地位,而汉人和南人则处于被统治的位置,他们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待遇有明显差别。就拿元朝的法律来说吧,如果蒙古人和汉人打架,汉人是不被允许还手的,只能跑到官府去告状。要是汉人胆敢不守这个规矩,那可就惨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蒙古人对汉人造成伤害后,不必以命相抵,只需支付一笔烧埋银作为赔偿,并且会被罚去出征。

元朝刚开始那会儿,好多关键的位子,都明文规定只能是蒙古人来干。就拿管军队的那个枢密院来说吧,它的一把手知院,从来不让汉人和南人插手。要是蒙古人里头挑不出合适的人来,那就从色目贵族的后代里挑人补上。

放任就是对上层统治者太过宽松,元朝人的管理方式就像放牧一样,相当简单粗放,结果就让那些贪官污吏到处作恶,随便欺负老百姓,朱元璋自己就吃过这种苦头。所以到了明朝初期,朱重八对那些贪官是绝对不能忍,一发现就严惩不贷,动不动就处以极刑,甚至株连九族。

不过话说回来,要说元朝坏得没边儿,那倒也不一定。毕竟,它可是实实在在存在了90多年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国的影响那肯定小不了。你想啊,都快一个世纪了,在古代,这都够祖孙三代人活的了。

元朝的贡献其实并非没有,只不过现在留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首先从政治制度上】

行省制度真是个大手笔,它让中央管起地方来更方便了。这对加强中央的权力,特别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超级重要。它算是咱们国家划分地方区域的新方式,真的是个历史性的改变。而且,它还让国家更统一,各民族也融合得更好。

咱们现在知晓的藏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这些民族,它们大概是在1280年前那会儿形成的,而且还受过元朝皇帝的正式册封。所以,咱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重武精神】

宋朝那时看重文化轻视武功,还搞理学,但元朝却都不买账。蒙古人的战斗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强。他们打下的广阔天地,简直就是封建王朝能管的最大地盘了。结果,这么大的地方,一个王朝根本管不过来,最后就分成了四大汗国和元朝自己。可惜啊,元朝那股尚武的风气没能一直传下去。元朝垮了后,这股风气又冒头了一下,但也就明初那会儿红火了一阵子。

【经济上】

海外买卖这事儿,宋朝那会儿就开始流行了,但明清两朝没把握住。元朝那会儿,大运河被好好整治了一番,海运也搞起来了,这可是咱们国家漕运历史上的大事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海运一搞成,大都和北方的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历史上都是这么记载的。

元朝都城设在燕京,离江南那叫一个远。朝廷各部门和众多官府的开支,还有卫士、官员们的粮食,全都得靠江南来供应。

【武功上】

说起来,蒙古人的老祖宗原本就是大唐的子民。唐朝落幕之后,中国就陷入了五代十国那段分裂混乱的时期。宋朝呢,虽然努力了一把,但只是让部分地方重新归为一统,也就是收复了唐朝的部分地盘,没能完全恢复唐朝的广阔疆域。在宋朝那三百多年里,整个大中华地区还是四分五裂的,比如说,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北边则有辽和金这些势力。

元朝的时候,中国才算是又真正统一了起来,找回了汉唐那时候的疆土和气势。这是从咱们整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局来瞧的。不过要是单从汉族这个主要民族的角度来说,元朝那会儿,汉族人的地位可不高,所以多数人心里头都不太乐意。

说白了,这是西藏头一回正式成为中国管辖的地方。新疆、云南呢,丢了好几百年,这回也终于回来了。蒙古草原嘛,本来就是一家子,这回也算是给中国添了个大块头。

【失败的武功】

元朝那会儿,头一回自个儿主动去打日本,这事儿以前可从没有过,挺大胆的。虽说最后没打赢,但他们那股子“敢打上门去”的劲儿,还是挺让人佩服的,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勇气,不过得打赢才行。再说打越南那回,也是输了,但好歹也让咱们中原的军队往南多走了走。到了明朝,他们借着元朝那会儿的基础,往南扩张的势头可猛了,是历代里最厉害的,就是可惜啊,没能全占下来。

但现在我们很少提及元朝,说白了,元朝历史里暴力不少。蒙古帝国一路从东杀到西,再由北砍到南,亚欧大陆上没几个民族对那段历史有好感。所以,很多人对那个朝代没啥好感,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另一个问题在于,元朝的那些亮点,其实不太适合拍成影视作品。同样,“秦朝统一”这事儿也不太行,不是说秦朝不好,主要是秦朝统一的过程中,屠城杀俘的事情太多了。

楚地即便只剩三户人家,也必定是由楚人来推翻秦朝。

可以看出楚国人非常痛恨秦国,再加上后来项羽的大开杀戒,这事儿要是真拍成电影,恐怕湖北人和陕西人之间会有地域上的不满情绪了。

电影里可看不到这些,就说满清那时候,剃发易服引起多大的反抗啊。但你想,秦朝搞的那个“语言文字统一”,那威力可比剃发易服大多了。这一弄,不知道又害得多少人没了命。这些事儿,能拍出来吗?

别指望在影视剧里找真实的政治历史,那些都是假的。真正的政治历史,小孩子看了不合适,其实大多数人看了也不适合。历史书上往往只是简单提一句就过去了。

白起一把火烧了郢都,曹操则狠心地屠了徐城;

琢磨琢磨,战国时期的楚国,强盛了好几百年,但能拿上台面的大城市也就郢都一个,那可是南方响当当的政治、文化、经济老大,人口能少得了吗?结果郢都被毁了,之后也没再建起来,这损失得有多大啊。再说徐州,那可是中原的心脏地带,那时候海外贸易还没影儿呢,中原内部的城市不就是发展得最好的嘛。可历史记载里,一句话“屠城”就完事儿了,真实的古代就是这么残酷。咱们这些生活在民主、自由、平等、讲人权环境里的人,看这些合适吗?

说白了,你要是习惯了某种做法,说不定就走上了极端的路子,跟希特勒似的;要是不习惯,那你就可能变成那种乱讲历史、抹黑民族的人。战场上,士兵们可不管那么多,面对活生生的生命,说开枪就开枪,哪怕对方家里有八十岁的老妈,有天天盼着他回家的老婆,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这就是政治和军事的残酷现实。

总的来说,咱们得铭记这段历史。但绝对不能替过去的人去宽恕那些侵略者。说实在的,元朝在某些方面还真做得不错,它在历史上可不止是那么简单几笔就能说清楚的。

元朝也挺了不起的,但说实话,咱们没必要总惦记着它。“那种封建时代,活着都不容易”,元朝有个叫张养浩的诗人,他写的诗里就是这么说的。

山峦重重叠叠堆在一起,河流波涛汹涌像是在发怒,潼关外有山内有河,道路艰险。远看那西边的长安城,心里头真是犹豫不绝。

走过秦汉的遗迹,心里真难过,那些成千上万的宫殿,现在都变成了尘土。

国家兴盛时,老百姓有他们的难处;国家衰败时,老百姓还是受苦。

在很久以前,不同阶层的人差距总是比不同民族的人大得多。就像反对清朝,并不意味着就得站在明朝那边;同样,不满明朝,也不代表就支持清朝。我挺佩服那两位有名的王爷,还有夔东的十三家义军,同时,我也懂那些选择继续交税的普通百姓的想法。

说到底,流民造反的队伍、交租的佃户,还有在座的各位朋友,咱们其实是一路人。大部分人的老祖宗可能都被说过胆小怕事,但后代可不一定就胆小。得知道,那朱元璋,一开始不也就是元朝的老百姓嘛。

左良玉、贺人龙,还有那些向东林党投降的官员,以及八旗里的贵族,甚至是元末那些汉族军阀,其实他们都是一路货色。甭管你是哪个民族,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当权者,是欺负人的主儿。在元朝末年,受气的不光是汉人,那些跟着朱元璋一起造反,豁出命去建立大明的蒙古人、色目人,数量也不少呢。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同样值得称颂。与其沉迷于过往的王朝梦,不如为那个冲破所有束缚、实现民族解放的新中国喝彩!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