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主席,在国内那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不过说到他的同族亲戚毛福梅,知道的人其实并不多。
毛福梅可能不算张扬,但她生命里的两个关键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
他俩就是蒋介石和蒋经国。一个是她的老公,另一个则是她的孩儿。
毛福梅经历了包办婚姻,活成了封建家庭里妇女的悲剧代表,她就像被历史遗忘了一样,从没尝到过半点幸福的滋味。
后来经过专家一番考究,大家才知道,原来她和毛泽东是同一个宗族的人,这下子,更多人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她身上了。
【揭秘毛泽东的祖居地】
说起毛主席的老家,大家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的是湖南韶山这个地方。
那里留下了毛泽东许多宝贵的记忆。
他打小就在那地方出生长大,后来出门求学,还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到了老年,他心心念念的总想回到那里。不过因为工作太忙,多数时候回不去,只能把对那里的想念偷偷藏在心里头。
后来,政府主导在韶山建起了像毛泽东纪念馆、纪念园这样的地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参观留念。
所以,在大多数人心里,湖南韶山跟毛泽东是密不可分的,那里既是他的老家,也是他祖辈居住的地方。
但实际上,大家对这事的理解有点偏差,不那么准确。
毛泽东他们家的族谱,韶山毛家的那本,里头写着毛家老祖宗是从江西吉水逃难到湘潭韶山的。
后来有次意外的机会,让他们这一家族的历史渊源能再往前深挖了不少。
1999年那会儿,有本叫《清漾毛氏族谱》的家谱被发掘了出来,这个新发现就源自那里。
经过多番查证,专家们最终确认,毛泽东的老家其实是在浙江的清漾村。
1999年夏天那会儿,浙江省江山市的档案局冷不丁地接到了退休干部毛永国打来的电话。
有人跟他们说了一件事,江山市的清漾村里,有毛家的后代想要卖掉一套《清漾毛氏族谱》,总共有66卷。
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很快瞧出了那本家谱的分量,赶紧给负责市里文化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何蔚萍打了个电话。
那个人心里头也痒痒的,打定了主意,非得把《清漾毛氏族谱》给买下来不可。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江山市的财政挺吃紧的,何蔚萍要是想买下那本《清漾毛氏族谱》,可真是难上加难。
幸好她脑子转得快,赶紧找了当地一个也很看重历史和文物保护的厂长,毛赛春。她请毛厂长帮忙,这才成功买下了《清漾毛氏族谱》,然后直接送给了江山市档案局,没要一分钱。
就这么着,江山市档案局添了一件新宝贝。
推动这件事情的重要人物毛永国,他也一头扎进了相关研究中。
研究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好并画出毛家一共111代的家族传承图。
世系图弄好之后,就连反应慢的人也能瞅出,清漾毛家和湘潭毛家好像有不少瓜葛,说不定他们还是一家子人呢。
在这之前,从来没人有过这样大胆的猜测,毕竟浙江清漾和湖南湘潭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大家普遍觉得这两个地方的族群没啥关系,就是各走各的路。
不过,当毛永国他们有了这个令人意外的发现后,学术界很快就投来了不少的目光。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他们最终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所在的韶山毛家,其实是源自清漾毛家,而且,毛泽东还是清漾毛家的第56代直系后代。
这些新发现一出来,在国内马上就炸了锅,引起了巨大反响。
毛泽东的后代,亲孙子毛新宇怀着急切的心情,踏上了探寻先辈足迹的旅程,在同年的5月底来到了浙江清漾。
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毛新宇两口子逛了逛清漾村,还认真翻阅了《清漾毛氏族谱》这本书,对毛家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说起来,毛氏家族的历史,根据记载,最早能追到周朝那会儿。
在那个时候的分封制度里,周武王的亲弟弟姬郑,因为被封到了“毛国”这块地方,所以就改名叫“毛郑”了。他的子孙后代呢,也都跟着用“毛”当作姓,这样一来,就有了毛家这一族人。
毛家人在“毛国”逐渐兴旺起来,但后来因为北方老是打仗,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选择离开。
毛家南宗的老祖宗毛宝,当初在浙江衢州那边安了家。后来,他的儿子因为打仗立了功,被封了官,“三衢毛氏”的名声就越来越响了。
人们常说“树长大了会分枝,人长大了会分家”,“清漾毛氏”其实就是“三衢毛氏”后来分开发展的一脉。
那时候,毛宝的后代,都到了第八代了,叫毛清漾,他搬到了江郎山的北边。他的儿孙们觉得用他的名字来给村子起名挺好的,于是就有了“清漾村”,也有了“清漾毛家”。
一样地,清漾毛家族在变得壮大之后,也慢慢往其他地方搬迁,像是湖广、云贵、闽台这些区域,都慢慢有了清漾毛家后人的身影。
北宋那会儿,工部尚书毛让从清漾搬到了江西吉水,就在那儿安了家。他的后代毛太华,在元末战乱那会儿,一路颠簸到了云南,后来又跑到湖南韶山。毛太华的子孙们就在韶山一代一代地种地生活,慢慢就有了“韶山毛氏”这一支,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大人物毛泽东。
毛新宇两口子听完这些事情后,对清漾毛家和韶山毛家的关系就更清楚了。他确信,韶山毛家的老祖宗是从浙江清漾那边过来的。
【毛福梅是毛泽东的同宗族人】
《清漾毛氏族谱》露面后,证实江山清漾的毛氏和韶山的毛氏是同宗同源。之后,江山清漾、韶山还有吉水的毛氏,就经常聚在一起,搞了好多次深入的交流活动。
最后,大家一致认定,湖南韶山就是毛主席出生的地方,江西吉水算是他的老家祖籍,而江山清漾则是他祖先居住的地方。
之后,三个地方的毛家亲戚走动变得更勤快了。如果需要,他们还会办些活动来加深认识,多聊聊天,一起努力传承和创新毛家的文化。
在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清漾毛氏的一个分支——奉化毛氏,也被很多人给盯上了。
据说,蒋介石的第一位老婆,也是蒋经国的亲妈毛福梅,她是奉化毛家的人。毛家的老祖宗原本住在清漾村,后来搬到了奉化的岩头村。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跟韶山毛家的老祖宗从清漾村先迁到江西吉水,再搬到湖南韶山的经历挺像,两者就像是走了不同的路,但终点却相似。说白了,这两支毛家,就像是同根生的树,血脉相连。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毛福梅和毛泽东其实是同一个家族的人。
从以前那丈夫和后来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的联系来看,这段关系着实让人感到“出乎意料”。
但是,由于奉化毛家和韶山毛家以前不知道他们是亲戚,所以毛泽东没办法认识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堂姐。
【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
毛福梅是毛泽东的长嫂,她出生于1882年,老家在浙江奉化县的毛家,比毛泽东大了整整11岁。
奉化那地方,毛家算是个大名鼎鼎的家族。毛福梅生在清朝末年,又恰好在毛家这样的门户里,她的命啊,基本上就定下来了。
她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得听老爸老妈的安排,嫁给一个跟她家差不多条件的人家,这样两家就能互相照应了。
她19岁那年,有门挺合适的亲事主动找来了。
来家里说媒的是这一带有名的老前辈,叫陈春泉。他啊,是蒋介石的表舅,这次特地过来是想帮蒋家向毛家求婚。
毛福梅的老爹毛鼎对陈春泉那是相当信任,一看是他来提亲,心里头对这桩婚事就充满了期待。后来一打听,原来他要介绍的是自己表外甥,邻县蒋家的少爷蒋介石,毛鼎和二话不说,立马就点头同意了。
毛鼎和觉得,蒋家虽然现在没落了,但以前可是个大户人家,啥规矩都不缺。女儿要是嫁到这样的家庭,只要能把老公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像个正经大娘子那样,肯定不会受委屈。
而且,她嫁给的可是从6岁起就捧起书本,学习成绩一直顶呱呱的蒋介石。
毛鼎和心想,这小子只要不走弯路,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把女儿许配给他,绝对划算。
可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轻轻一点头,差点就把女儿的一辈子给搭进去了。
那时候的风俗就是这样,毛福梅的婚事得全听父母的,自己一点主都做不了。所以,当她听说自己要嫁给邻县那个比她小5岁的蒋介石时,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
要是说新娘子心里头又是担忧又是害怕,还带着点儿小姑娘的腼腆,对新生活满怀期盼,那14岁的新郎蒋介石那会儿可真是“心不在焉”。
他爱玩,混在一堆来参加婚礼的小孩中。新娘进门,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他连一眼都没往新娘那边瞅,反倒跟小孩们争前恐后地跑去捡那些放完的鞭炮壳。
大家看到这场景都笑了起来,旁边的蒋母气得不停踏步,赶紧挤到人群里,又把蒋介石给拽了出来。
她心里对某些事情是有些避讳的。
当地有个老说法,讲的是“新郎如果捡了蒂头,夫妻俩可能走不到头”。她心里直打鼓,生怕这话真的灵验,更怕亲戚们知道了会不高兴。
不过,这事儿最终还是传到了毛福梅的耳朵里,她苦巴巴地坐在花轿内,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新郎来掀轿帘接她出去。
毛福梅是个挺传统的女性,她没念过啥书,特别是那种新式教育,脑袋里还是老一套思想,所以对这些民间的老话特别信。
听到新郎在院子里头忙着抢彩头,她心里头顿时觉得人生没了光亮,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毛福梅心里挺犯嘀咕的,夫妻俩这关系确实让人头疼。蒋介石被他妈拽到大厅,跟毛福梅简简单单拜了堂,然后一眨眼就没影了。毛福梅见状,只好自己动手掀开了红盖头。
深夜时分,毛福梅还在那儿等着蒋介石,可他呢,早就自己溜进蒋母的房间,睡得跟头猪一样。结果,毛福梅只能孤零零地在新房里,度过了她的新婚之夜。
经过一整天加一宿,毛福梅还是没看清楚她老公长啥样。
等全家人都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开饭时,她好不容易认出了蒋介石,心里头暗暗把他的长相给记住了。
但很明显,蒋介石给她的难堪事情还多着呢,这仅仅是个开始。
奉化这边有个老规矩,结婚后头一年的大年初二,那可是个大日子。新上门的女婿得提着满满当当的好礼,去岳父岳母家拜年。
蒋母一催,蒋介石早早就溜出了家门。可毛家那边从早等到中午,愣是没见着他的人影。来串门的亲戚朋友也都觉得挺不是滋味,打算就此别过了。
就在这时,毛福梅的堂弟,那个被派出去找人的家伙,喘着粗气冲了进来,说人其实早就到了,就是跑到毛家祠堂里参加“花灯游戏”,玩得太过火,把时间都给忘了。
毛福梅她爹毛鼎和一听这话,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但瞅瞅满屋子的客人,只能硬着头皮把怒火往肚子里咽。
他侄子跟他说,蒋介石玩得太过,衣服都乱了,头发也散了,样子挺狼狈。他听了,就悄悄跟大儿子说,你去一趟,把蒋介石带到别的地方去,别让他在客人面前丢脸了。
可惜的是,他们俩偏偏没能碰上。
蒋介石最后还是乐呵呵地跟着那支耍花灯的队伍进了家门,这让毛鼎和在众多宾客面前颜面尽失。
毛鼎和实在忍无可忍,直接对着蒋介石开骂,指责他给蒋毛两家丢了大人,竟然“还有脸跑到这儿来丢人现眼”。
蒋介石虽然还带着点孩子气,但也懂得要脸面,岳父当着大伙儿的面把他狠狠骂了一顿,他心里头特别憋屈,啥也没说,扭头就走了。
蒋介石对岳父的责骂选择沉默,但会对妻子发火。
他原本就对相貌平平、观念老派的毛福梅没啥好感,现在被老丈人一顿数落,心里头对毛福梅更是凉了半截。他老是呆在母亲屋里,就是不肯回自己房间,把毛福梅孤零零地扔在新房里。
毛福梅心里头有过不满,有过埋怨,但她清楚自己没法走。于是,她想着去挽回,可蒋介石压根儿不想搭理她。
几年后,当蒋介石去宁波上学,他们之间的关系才开始慢慢好起来。
对毛福梅而言,那段常被忽略的日子里,夫妻俩能单独相处,简直是她人生中少有的平静和幸福时刻。后来就算再遭遇背叛,她也是靠着心里那点甜蜜的回忆,硬是挺了过来。
毛福梅有过两次身孕,但头一回那会儿,她和蒋介石吵得不可开交,结果蒋介石一脚过去,孩子就没了。直到后来第二次怀孕,她才顺利给蒋介石生下了大儿子蒋经国。
可能蒋介石以前对她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但自打他出国深造,再回来搞革命那会儿起,他就变得特别狠心了。
他看上了能给他带来更多帮助的宋美龄,于是打定主意,硬是让毛福梅自己提出离婚。
他唯一给她的“特别”是,她能在离婚后还继续住在这个家。
最终,毛福梅因为日军的轰炸没了命,走的时候才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