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的蒙古国: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76%的国土正在成沙漠

钟校说过 2025-04-20 09:22:50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网友时常戏称,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了一个“安全无忧”的国度。不过,言归正传蒙古安全是真的,但无忧就说不过去了,毕竟它还有76%的国土正常被荒漠侵吞着。

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蒙古国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尤其是基础设施,全国就只有一条高速公路。

为何从中国分离后,蒙古越混越差?这个国家还有挽回的必要吗?

蒙古的风沙

蒙古国北起俄罗斯,南邻中国,没有外海,领土被两个大国包围得结结实实。可以说没有意外的话,蒙古不会被其他国家侵略。

国防压力约等于零,按理说,蒙古的一切精力应该放在经济发展上。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国家却把国家治理得几乎无法出头。

在1945年的时候,都说是蒋介石分身乏术,把蒙古给丢了出去。不过蒋介石倒是至死不认,到现在台湾省的地图上还保留着外蒙那块地区。

其实与其后悔,还不如当时对边疆上点心。这样也不至于让别有用心的人撬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把蒙古这块宝地就这么独立了出去。

说实话,在苏联的帮助下,蒙古在那几年发展得还不错。苏联出技术出资源来帮蒙古发展,让这个草原之国的经济水平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蒙古怎么都没有想到苏联在90年代初突然就分崩离析了,自己都顾不过来,苏联解体后怎么可能还去救济蒙古?

所以为了发展自己,蒙古就开始尝试与外部其他国家接触,然后紧跟其后也宣布改制,不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时候的蒙古开始越走越偏,自从资源私有后贫富分化愈演愈烈。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蒙古势必要发展自己的特色畜牧业。

可就算是畜牧业发达,但是游牧民族的放牧却将环境破坏得一干二净。毕竟蒙古能拿得出手也就是大草原了,但拿得出手的也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牧民要养活牲畜就必须吃草,而吃草没节制的话就会出现地域的破坏。而当时蒙古的畜牧业资源相当丰富,他们觉得只要能把牛羊卖了,赚回来的钱完全比治理尘沙来得划算。

可长此以往,他们没想到没有保护好草场的话,光秃秃的沙地就形成了。而沙地一多,势必就成为了沙漠。这种为了发展经济却没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而这样过度的索取并没有给蒙古带来特别巨大的利益,情况却是越来越糟糕。蒙古的草场难以承受,过度地放牧就造成了草场开始逐渐消失。植物一旦消失,接下来风沙就开始肆虐。

蒙古的有钱人不会在乎,可难过的是那些以畜牧为生的百姓。据统计由于蒙古的草地面积减少了约30%,导致了每年约百万的牲畜饿死在没有草的草原上。

而如今蒙古76%的土地正在形成沙漠化,这就让百年后的蒙古难过了。谁敢想象百年之后蒙古会是什么模样?

这就导致不少牧民不得不放弃祖辈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去城市谋生,这又导致了蒙古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畜牧业开始衰败,可蒙古的城市建设也不尽如意。

差劲的交通设施

蒙古的经济不行,基础设施同样让人不敢恭维。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还算像样,不过也仅此而已。

蒙古境内至今只有一条高速公路,是连接乌兰巴托与中国边境的一条公路。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一条像样公路的话,经济势必会发展缓慢。

不仅仅是公路,就算他们的铁路也远比中国差太多。据统计,中国在2019年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14万公路,而蒙古铁路里程只有2000多公里。

这样落后的交通状况让人不得不为蒙古捏了把汗,没有良好的运输能力哪里能发展经济。长此以往,蒙古真的要把路走死了。

而如今蒙古在重重危机中算是找到了一条光明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蒙古终于知道了自己应该走哪条路。

在中国技术和投资的帮助下,蒙古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终于有了突破。

可以说,未来的路还长,要如何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在同样重要的层面上,蒙古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参考资料:1·热点网-《即将消失的蒙古国: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76%的国土正在成沙漠》

2·央视网-《今春沙尘超四成来自境外,治理难在哪?》

3·中国新闻网-《最强沙尘暴背后:蒙古国在防治沙漠化与经济发展间挣扎》

4·澎湃网-《沙尘暴频发的背后,是过度放牧的蒙古国》

5·观察者网-《蒙古国官员:计划建设5条公路3条铁路,连接中蒙俄》

6·新华社-《蒙古国首条高速公路的“中国标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