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65岁,听上去像是人生的“黄昏”,但它更像一场慢热大片的中场休息。你以为退休后就能“睡到自然醒”?可身体却不答应了。
半夜一睁眼,看着天花板发呆,梦境越来越短,白天打盹越来越频繁。
“睡不着”“醒太早”“睡不深”,仿佛成了老年朋友圈的三大热搜。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剧本”。根据《睡眠医学杂志》发布的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38%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老年人到底是“越老越能熬”,还是“越熬越老”?医生告诉你:年纪大了,睡觉这事儿,真得管住自己。
别小看这夜里的八小时,它不只是闭着眼睛歇歇而已,更是在悄悄修复身体系统、清理大脑垃圾、调节激素水平。一觉睡不好,免疫力、情绪、记忆力统统跟着“拉胯”。

尤其对65岁以上的朋友来说,睡不好影响精神状态,甚至会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加剧慢性病的进展,还可能增加跌倒、骨折的风险。
有句话说得好:“睡觉睡对了,是养生;睡错了,是折寿。”
那么老了之后,睡觉到底有什么讲究?下面这6个习惯,医生强烈建议,65岁之后的你,一定要记住。
一觉到天亮?不如“睡得对”更关键
很多老年人纠结于“我怎么睡不到8小时”。但真相是,随着年龄增加,人的睡眠结构在悄悄改变。
深度睡眠占比减少,易醒、浅睡,甚至梦多,都是正常生理现象。研究显示,老年人每天保持6到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就足够了。

与其强行“赖床”,不如提高睡眠的“含金量”。
就像手机充电,不是充得久就好,而是要看电池健康和充电效率。高质量的睡眠,是身心修复的关键钥匙。
别让“困意”绑架你的白天
你有没有发现,白天总感觉“脑壳昏昏欲睡”,一坐下就想打个盹?这可能是“睡眠负债”在作祟。长期睡不好,白天清醒度就会下降,身体自我调节机制也会变得迟钝。
更惨的是,白天频繁小睡(尤其超过30分钟),反而会打乱你的生物钟,让晚上更难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建议:65岁后,如果白天实在困得不行,可以小睡15—20分钟,但绝不能超过30分钟,更不能在傍晚后打盹。别让“补觉”变成“偷睡”,养成规律的作息比什么都重要。

褪黑素不是“万能药”,别乱吃
很多老年人为了“助眠”,开始迷信褪黑素。可你知道吗?褪黑素并不是催眠药,它更像是“生物钟的调音器”。
如果你本身的作息不规律,褪黑素可能只是“杯水车薪”,甚至用了反而更睡不着。
长期依赖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会让身体自身的分泌机制“偷懒”,反而起到反效果。
权威建议:如果非要补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烈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一颗小药丸上,不如从生活方式入手,慢慢调整回来。
晚饭吃太撑,夜里就遭殃

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一碟香喷喷的油炸茄子,配上一碗大米饭,吃得肚皮滚圆,舒服得不行。但你有没有发现,饭后犯困,夜里却总翻来覆去?
晚餐吃得太晚、太油腻、太多,会刺激胃肠道兴奋,影响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
建议老年人晚餐时间控制在傍晚6点前,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七分饱是黄金标准。
胃在夜晚也需要休息,别让它深夜还在“加班”。
关掉手机,别让蓝光偷走你的眠
很多老人退休后,开始迷上刷短视频,看直播,玩手机斗地主,一刷就是两小时。

但你知道吗?手机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推迟入睡时间,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
就像睡前喝了三杯咖啡,想不失眠都难。
医生建议:睡前1小时尽量远离电子设备,可以用纸质书代替手机,光线调暗,让大脑进入“睡眠预热模式”。
睡前泡泡脚,胜过十瓶安眠药
这不是段子,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温水泡脚可以扩张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放松,提升睡眠质量。
水温控制在38—42摄氏度,时间不超过20分钟,泡完后可轻轻按摩脚底、脚背,有助于神经系统放松。

这比任何市面上的“助眠神器”都靠谱,而且还能增加幸福感,何乐不为?
别让“失眠”偷偷变成“病”
很多老年人觉得“睡不好是老了的正常现象”,便不重视,直到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才发现问题严重。
失眠如果持续超过1个月,已经属于慢性失眠,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抑郁、焦虑等潜在问题。
一项发表在《中华精神科杂志》的研究显示,长期失眠的老年人,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5%。
别让“忍一忍”变成“拖到病”,睡觉这事儿,得认真对待。

睡觉,不是打发时间,而是修理灵魂
有人说人生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觉,那是因为“睡觉”从来不是被动浪费时间,而是一场身体维修工的集体夜班。
年纪大了,更要懂得“睡觉也是养命”这件事。就像汽车开久了需要保养,身体也需要通过高质量睡眠来修复损耗。不规律的作息,让“维修工”无法正常上班,还可能让身体系统“罢工”。

医生呼吁:65岁之后,请把睡觉当成头等大事。
不是多睡就好,而是要睡得对、睡得稳、睡得香。
一口气看完这些,是不是有点心慌?别怕,改变从今晚开始

你不需要一下子改变所有习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睡得像婴儿。但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提前半小时关手机、泡泡脚、晚饭少吃点,哪怕只做一件,也是在向健康靠近。
年纪越大,越要控制住“想睡就睡”的冲动,因为你的生物钟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强悍,任何一点小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不要等到失眠成习惯,才后悔没早点重视它。
愿你每个夜晚,都是温柔的归宿,而不是战场
年纪大了,真的不怕老,只怕老得不舒服。睡觉这事别佛系,别随缘。人生路上,最简单的事,往往最难坚持。从今晚开始,为自己养成6个好习惯,别让“失眠”成为你老年生活的主旋律。
医生说:好的睡眠,是最便宜的长寿药。别等“健康红灯”亮了,才开始拼命踩刹车。

早点调整,才是聪明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R].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
[2]郑毅,孙涛,黄悦勤.老年人失眠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55(2):152-15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4]王永炎,朱文臣.睡眠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