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病人有三坎,熬过就长寿”:三坎是指哪三年?60岁后请重视

老李守护生命 2025-04-22 03:58: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突如其来的一场“脑子罢工”,让他差点以为自己的人生按下了终止键。60岁生日刚过没几天,他在厨房里炒菜时,勺子突然拿不稳,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家人以为是低血糖,结果医院一查,是脑梗。

“这病不是感冒,不能靠熬”,医生的话像一记当头棒喝,提醒着无数人:脑梗,不是闹着玩的。

脑梗,医生们的行话是“脑梗死”,其实就是脑子里的一部分因为血管堵了,氧气和营养送不过去,直接“宕机罢工”。

这病看起来安静,背后却暗流涌动,一旦发作,轻则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重则直接“gameover”。

但神奇的是,脑梗病人如果能熬过三个关键年份,往往能迎来“第二春”。

这三年,被称为“脑梗三坎”。一坎不易,三坎连跳更难。

这三坎是哪三年?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在60岁以后,又该怎么应对这三场人生“大考”?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拆解到底。

第一个坎:发病后1年内——“命悬一线”的试炼期

脑梗发病的第一年,是最危险的一年。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脑梗发病后第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15%~20%。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牵挂和奔波。

这期间,脑子像刚遭遇地震的城市,一切都乱了套。血管被堵住,神经网络被破坏,脑细胞一批批“阵亡”。

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到位,病情可能“二次爆发”——再来一次脑梗,或者并发肺炎、心衰、深静脉血栓等“连锁反应”。

为什么这一年这么凶险?

因为身体还没缓过来,脑子也没适应新的血流状态。就像一辆老旧的车子,刚换了发动机,驾驶员却还在高速狂飙,风险自然飙升。

很多人以为出院就没事了,直接回到“原地生活”,其实这是大忌。现实中,很多患者就是“倒在了康复路上”。

不是脑梗本身有多吓人,而是忽视了康复、轻视了复查、放弃了控制血压和血脂这些“看不见的大敌”。

这一年,关键是“软着陆”。慢慢恢复,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病,保持规律作息。

日子不求快,但求稳。

第二个坎:发病后第3年——“老问题”开始折返跑

熬过了第一年,好像一切都步入正轨。但很多人不知道,脑梗的第3年,是“复发高峰期”。

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显示,脑梗患者在3年内的复发率高达30%以上。

是的,第三年,就像一场“旧爱归来”:

你以为它走了,其实它一直在暗处埋伏,只等你放松警惕。

这时候,很多患者开始“自信回暖”:生活恢复得差不多了,药也忘吃了,复查也懒得去了。三高没控制好,体重又回来了,烟酒也“偷偷复工”了。脑梗就是在这种“看似稳定”的状态下,悄悄复发。

而这次复发,往往比第一次更凶猛。

因为上一次的梗塞区域还没完全恢复,新的血管又被堵住,就像城市断了一条主干道,还没修好,又塌了一座桥,交通系统直接瘫痪。

这时候,不少病人会出现更严重的偏瘫、失语、认知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从“能自立”变成“需要照护”。

第三年,不是“安稳年”,而是“回头看”的关键节点。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

坚持吃药,别偷懒;定期体检,不打折;饮食运动,别松懈;心理调适,别焦虑。

第三年,是脑梗的“复活节”。防住它,后面就好走很多。

第三个坎:发病后第5年——“慢病大军”来敲门

熬过了前三年,很多人会有一种“我已经赢了”的错觉。但医生们总是提醒病人:“五年,是个坎,别松气。”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根据中国卒中学会的数据,脑梗患者在发病5年后的死亡率接近5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心血管并发症。

你没看错,脑梗不是孤军作战,它背后站着一整支慢病大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还有老年痴呆。

这些病一旦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五年后,身体早已不是原来的状态。

血管壁变硬了,心脏跳得没以前有力了,脑子也开始“卡顿”了。很多人会发现自己记性变差、情绪起伏大、行动迟缓。

而这些,有时不是单纯的衰老,而是“脑梗的延迟伤害”。脑梗就像一场大地震,震后余波不断,五年后就是余震频繁爆发的时候。

五年这个坎,不光要防身体的病,还要防心理的“空心化”。不少患者在五年后开始消极、抑郁,甚至放弃康复。

这个时候,家人的陪伴和心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

跨过三年三坎,人生下半场才刚开始

很多人把脑梗当作“终点”,其实它更像是人生的“分水岭”。跨过这三坎,很多人迎来了“晚年逆袭”——身体稳定,生活规律,心态平和,反而比同龄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为什么?

因为他们“醒悟得早”。知道自己不能再随便熬夜,不再忽视高血压,不再拿身体当“万能机器”。

他们开始吃得清淡、动得有度、查得积极,反而比那些“没病的人”更懂保命。

脑梗不是招谁惹谁,而是给生活方式“打差评”的结果。所以说,脑梗不是终点,而是一种提示:你的人生态度需要重启了。

60岁后,这些生活细节必须盯紧

别以为自己现在没病就可以随便来,60岁之后,以下这些生活细节就像“隐形护身符”:

管住嘴:别再天天大鱼大肉,少吃咸,多吃粗粮和蔬果。

别让血脂在血管里“蹦迪”。

迈开腿:每天至少走5000步,别让血液在腿里“打转转”。

稳住压:高血压是脑梗的头号死党,一旦控制不好,就像随身携带一颗“定时炸弹”。

查起来:每年体检别省钱,脑部影像、血压血脂血糖都不能落下。

睡得好:熬夜是脑血管的“养鬼神器”,早睡早起,才是长寿密码。

别焦虑: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心脑血管直接“受伤”。

写到我们聊点人话:脑梗不是终点,是生活的警钟

别把生病当做惩罚,它其实是身体的一种“反馈机制”,告诉你:你该慢下来,换一种活法了。

如果你已经得过脑梗,请别灰心。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科学治疗,合理康复,生活方式来个“翻新装”,你依然可以活得精致而长久。

如果你还没得脑梗,也别掉以轻心。从现在开始,把身体“当回事”,养好血管,稳住三高,科学生活,远离“脑梗三坎”。

记住一句话:脑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当小感冒。

三坎虽险,但并非难以跨越。只要你足够重视,科学应对,每一个坎都会变成你通往长寿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王拥军,陈生弟,张鸿祺,等.中国卒中报告2023[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6):541-556.

[2]阮盛铁,吴正一.缺血性脑卒中后复发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2):89-94.

[3]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早期预警与干预指南(2022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37 阅读: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