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二则:卖疯,镜中人

志怪细细谈 2025-05-01 04:36:23

卖疯

清朝时,广东患麻风病的人很多,阳江、海康尤甚。患者起初起红色斑疹,逐渐眉毛脱落,最后眼睛歪斜,鼻子塌陷,面部瘫痪,手足坏死畸形,模样非常恐怖。有些患者毫无原因得了此病,也有些是接触传染,据说男女交合传染最快。

粤地自古有“卖疯”之说,就是女子得病初期,找陌生男子欢好,传说男子得病,女子即可痊愈,又称“过癞”。(注:以上内容是故事,来源于志怪集,不要当真。)

山东人李甲到阳江贩卖旧货,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有个年轻妇人经常与之交易,或买或卖,从来不讲价钱。两个月后,二人已经很熟悉。

有一天,李甲又从她门前走过,妇人召唤道:“我想挪动一个箱子,无奈太重,能帮帮我吗?”李甲欣然答应。在共同挪箱子的时候,妇人的裤子忽然下坠委地,妇人作羞涩状说:“妾失误之举,男子见之不祥,然夫妻则无妨,做野鸳鸯亦能解。”李甲大喜,遂成其事。

来往几次后,妇人忽搬家不知去向。李甲把此事说于当地的朋友,朋友大惊道:“必是遇到了过疯的女人。”李甲目瞪口呆,赶快找大夫预防,然最终病发。

又有沙头崔四之侄,年少轻佻,好邪游,经常涉足青楼楚馆,后来得了麻风病,好好一个俊美少年,变成了塌鼻斜目的废人。一时的欢愉,落得终身悔恨,少年轻薄者不可不慎啊!

粤有徐氏女者,举止淑雅,容貌美丽,家境富饶,却无故感染了麻风病。父母让她出门“卖疯”,徐氏女落泪不答应。最终拗不过父母,她不得已去了路旁的小亭子呆坐。

日暮时分,一个书生背着行囊路过,虽衣衫破旧,但容貌清朗。书生看到徐氏女呆坐哭泣,就上前询问。徐氏说:“妾寻亲不遇,日暮无处可归。”书生问她家住哪里,许氏谎称自己不容于后母,被逐出了家门。

书生温言安慰,帮她整理梳妆,言语间渐渐有了撩拨之意。眼看成功,徐氏女终究不忍,正色说道:“你真以为我是迷路之人?其实我是个麻风女。我遭受如此严酷的惩罚已经够了,不想再牵连无辜。”书生不信,徐氏女挽起袖子让他看胳膊上的红疹。书生讪讪,不知道说什么好。

徐氏把随身带的银子赠送书生而归,父亲得知原委,感叹道:“你如此善良,天必佑之。”遂不再强迫女儿出去“卖疯”,而是收拾了后院闲屋让她单独居住。

过了三四年,徐氏女病情慢慢加重,眉毛开始脱落。这一天父亲五十寿辰,亲朋毕集。婢女送去一碗鸡肉,看小姐未醒,就放到桌上回来。待客人完全散去,母亲才想起女儿,她亲自送去晚饭,看到徐氏仍卧床未醒。装鸡肉的碗里爬满小虫。母亲急忙烧热水把虫子烫死,此后,徐氏女渐渐痊愈,眉毛重新长了出来。《遁窟谰言》

镜中人

罗蔼轩是广东葛岭村人,去罗浮山游学,住在一个道观里读书。一天,他正躺在床上浮想联翩,忽然瞥见镜子中出现一个女子身影。揉揉眼睛仔细看,的确是个眉目如画的美女。罗蔼轩吃惊坐起,那个女子从镜子里冉冉飘落下来,对他施礼道:“郎君不要害怕,妾是敬元颖,君是陈仲躬后身,缘分未尽,再次相会。”罗蔼轩意乱神迷,遂与之欢好。

(敬元颖是一个古镜妖。《博异志》载,唐朝陈仲躬在洛阳租房居住,院中古井经常有人溺亡。后来有女子托梦,自称敬元颖,被毒龙困于井中,引诱人落水供毒龙喝血。陈仲躬淘井相救,得到一枚古镜。)

黎明前女子出门而去,临别告诉罗蔼轩,只要夜深人静时对镜焚香,自己就会到来。其后果然。

一天夜里,纤云无河,凉月在地,二人正情意浓浓喝酒唱诗,忽有一伟丈夫闯入。女子惊慌失措躲到罗蔼轩身后。来人傲然坐下,手摸胡须说道:“吾乃吴郡铸镜师工清羊也,奉武帝命铸成此镜。两千年来,此镜聚天地灵气,已然成妖。应该让它早日回到该去的地方,以免留在世上蛊惑人心。”

罗蔼轩惶恐不知道如何回答,忽然当的一声,女子变成一面盘龙小镜掉到地上。来人捡起镜子就要离开,罗蔼轩留恋不舍。来人停步说道:“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归属的主人,您又何必非要留下这个东西,从而耗费心血给自己招来不利呢?”说完径自出门而去。《遁窟谰言》

1 阅读:43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