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是西,1966年生于河南禹州,早年就读于河南中医学院,后进入郑州第一钢厂团委工作。1993年调入共青团郑州市委,仅用5年升至市委副书记,此后历任荥阳市委宣传部长、登封市委副书记、郑州市二七区区长等职,2017年升任驻马店市市长,2021年7月调任南阳市委书记。
他的仕途看似“励志”,但河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揭露,他的升迁并非全靠能力,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甚至“结交政治骗子”,靠钻营上位。
2. “网红”人设:高调作秀与争议言行朱是西在南阳任上以“网红官员”著称,多次因夸张言行登上热搜:
“南阳挣钱襄阳花”言论:2023年1月,他在人代会上痛批“南阳人跑去襄阳消费”,称“我们应当感到羞耻”,引发舆论争议。
“留置针”开会:2024年初,他带病参会,被质疑“作秀”,如今看来,更像是掩盖其腐败行为的“烟雾弹”。
迷笛音乐节“翻车”:2023年10月,他高调欢迎乐迷,结果音乐节爆发大规模盗窃事件,暴露其“重宣传、轻落实”的执政风格。
河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措辞严厉,列举了朱是西的七大违纪违法问题:
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他热衷形象工程,如南阳文旅推广,却忽视民生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
搞迷信活动:通报罕见提及他“搞迷信活动”,可能涉及风水布局或求神拜佛等行为
违规配备公务车辆:在中央三令五申下,仍谋求特殊待遇,公车私用。
卖官鬻爵:在干部选拔中收受贿赂,破坏政治生态。
权色交易:通报明确提到“搞权色交易”,可能涉及不正当男女关系。
干预司法:滥用职权,插手案件,破坏法治。
受贿巨额财物: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项目、人事调整中牟利。
这些罪行显示,朱是西早已背离初心,将公权力视为谋私工具,最终在中央巡视组进驻河南期间被查处。
三、朱是西案背后的深层警示朱是西的案例揭示了一个现象:某些官员善于打造“亲民”“勤奋”人设,实则掩盖腐败。这种“表演式执政”短期内能博取舆论好感,但长期来看,损害政府公信力。
2. “政绩工程”的危害他推动的文旅项目(如迷笛音乐节)看似光鲜,却因管理混乱酿成丑闻。这种“重宣传、轻实效”的做法,不仅浪费财政资金,更伤害群众利益。
3. 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朱是西的腐败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缺乏有效监督下逐渐失控。中央巡视组的进驻,正是对地方权力运行的一次“体检”,未来需加强常态化监督。
结语:从“网红”到“阶下囚”,朱是西案的启示朱是西的落马,再次印证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铁律。他的故事警示官员:真正的政绩不是热搜上的表演,而是百姓的口碑;权力的价值不在于个人荣耀,而在于为民服务。
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类似“两面人”官员将无处遁形。而对于公众而言,也应保持理性,不被表象迷惑,共同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人生如戏!它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