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当“优秀”沦为“过劳”祭品,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困境

可和 2025-04-25 19:25:21
风暴之始:美好生命戛然而止的悲歌

2025年4月23日,本应是平凡无奇的一天,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被深深镌刻进无数人的记忆。猿辅导武汉分公司,32岁的员工李某某,在办公室永远合上了双眼。彼时,距离他梦寐以求的婚礼——5月2日,仅剩短短数日。那本应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身着笔挺西装,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牵起爱人的手,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将他无情地拽离了这美好的憧憬,只留下未完成的婚礼誓言,和未婚妻在社交平台上那句痛彻心扉的哭诉:“他本该穿着西装站在婚礼现场,现在却躺在冰冷的太平间。”

事件曝光后,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猿辅导迅速做出回应,称事发当天“团队处于倒休假期,未安排加班”。可这看似合理的解释,非但没有平息舆论的怒火,反而如火上浇油,让质疑声愈发汹涌。公众的愤怒,不仅源于对一条鲜活生命消逝的痛心,更源于对企业逃避责任、漠视员工权益的不满。

争议漩涡:公司回应背后的重重疑云倒休日的“死亡谜团”:隐形加班的阴影

猿辅导强调“未安排加班”,可员工为何会在休息日出现在办公室?这背后,是互联网行业长期存在的“隐形加班”顽疾。多名在职及离职员工纷纷爆料,公司虽名义上放假,但员工却仍被无形的绳索束缚,不得不远程处理工作。更令人发指的是,事发当天,公司竟以“网络故障”为由,要求全员居家办公,可部分员工却无奈地发现,这不过是变相的加班指令。这种将员工假期变成“隐形加班日”的做法,无疑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公然践踏。

“优秀员工”的残酷真相:长期过劳的沉重代价

李某某,在公司眼中是“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是团队的中流砥柱。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标签背后,却是他长期超负荷工作的辛酸与无奈。前员工们透露,猿辅导的“996”工作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有员工单日加班超过6小时。班主任岗位更是压力巨大,部分班主任需同时负责400名学生,课后答疑、续课销售等任务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李某某的“优秀”,或许正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加班、用透支的健康换来的。

法律漏洞下的“自愿加班”陷阱:劳动者维权之殇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但在现实中,这一规定却形同虚设。许多企业巧妙地利用“弹性工作制”“绩效考核”等手段,变相逼迫员工超时工作。猿辅导更是被曝出安装“厕所计时器”的荒唐之举,员工如厕超过15分钟就会收到警告,甚至影响绩效。这种所谓的“自愿加班”,实则是企业精心设计的陷阱,让劳动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过度劳累的深渊,而维权之路却举步维艰。

行业痼疾:在线教育“狼性文化”的肆虐“双减”转型之痛:员工成为牺牲品

“双减”政策的出台,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教培行业。猿辅导等教培机构纷纷转向素质教育和AI硬件赛道,试图在新的市场中寻找生机。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却让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将压力转嫁到员工身上。通过增加单个员工的工作量来维持利润,成了许多企业的无奈之举。前员工透露,续费率不达标就会被扣薪,这让员工们不得不熬夜打电话催家长报课,身心俱疲。

“数据牢笼”的枷锁:算法对员工精力的榨取

在线教育企业普遍采用“数据化管理”,员工的一举一动都被量化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通话时长、家长好评率、续课转化率……这些指标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员工。为了完成这些指标,员工们不得不陷入“自我剥削”的恶性循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透支自己的健康。李某某生前最后一条消息“电量5%,先不说了”,随后便失联,这正是“24小时待命”职场文化的残酷写照。

行业悲剧的轮回:从猿辅导到拼多多的警示

2020年拼多多员工猝死、2021年B站审核员过劳离世……类似的事件如同一记记重锤,不断敲打着社会的良知。然而,企业的整改却往往只是流于表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猿辅导曾在2023年被曝加班严重,当时承诺“优化排班”,但实际变化却微乎其微。这种悲剧的轮回,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线教育行业的“狼性文化”究竟何时才能休止?

社会反思:打破“过劳死”魔咒的迫切呼唤

法律之殇:能否为“过劳死”正名?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仅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可认定工伤,但对于长期加班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却难以界定。李某某家属已聘请律师,要求公司公开其加班记录,试图证明猝死与工作强度的关联。这不仅是为李某某讨回公道,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呼吁,希望法律能够完善对“过劳死”的认定标准,为劳动者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企业责任:从公关话术到真正整改

猿辅导在声明中强调“陪伴家属”,却对系统性管理问题避而不谈。真正的企业责任,不应只是等悲剧发生后用“人文关怀”来进行危机公关,而应建立健康的工作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员工的权益。企业应该明白,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尊重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共识:拒绝“内卷”,守护生命的尊严

当“奋斗”异化为“拿命换钱”,当“优秀员工”成为“过劳牺牲品”,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值得?日本已立法保障“离线权”,禁止非工作时间联系员工,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呼吁,社会应该形成一种共识,拒绝“内卷”,尊重生命,让劳动回归尊严,让生命不再为“效率”让路。

李某某的悲剧,不该只是热搜上的一则新闻,而应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如果企业继续用“狼性文化”透支员工健康,如果法律仍对“隐形加班”束手无策,那么李某某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牺牲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过劳死”的魔咒,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