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点名批评八纵,林彪问司令员段苏权:知道为什么把你示众吗

皮沙牛 2025-04-24 15:20:01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作为三大战役的开端正式打响。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各部队均表现出色,但第八纵队却遭遇了特殊对待。该纵队在战斗过程中因表现欠佳,接连收到来自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和毛泽东主席的严厉批评。作为第八纵队的负责人,段苏权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公开点名批评的情况,在整个战役中显得尤为突出,与其他纵队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辽沈战役期间,八纵犯了两大错误。首先是丢掉了小紫荆山的防守位置,其次是没有抓住时机占领飞机场。这两次失误影响了整体战局的发展。

八纵为何未能守住小紫荆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未能迅速夺取机场?这一连串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首先,八纵在小紫荆山的防御部署存在明显漏洞,未能有效应对敌方的突袭。其次,指挥系统在关键时刻反应迟缓,未能及时调整战术,导致战局失控。此外,情报搜集不足,对敌方动向缺乏准确判断,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至于机场的争夺,八纵在兵力调配和资源分配上显得捉襟见肘,未能集中优势力量迅速突破敌方防线。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八纵在关键战役中失利。

【猝不及防的任命】

1947年8月,原属解放军热河军区的第13、16、18旅经过整编,分别更名为第22、23、24师,共同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该纵队由林彪麾下得力干将黄永胜出任司令员一职。

然而,不久之后,担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程子华便向林彪表达了他的不满。

黄永胜的日常行为存在诸多不当之处。身为部队指挥官,他并未全心投入军务管理,而是将大量时间用于个人娱乐活动。他热衷于狩猎、打麻将和跳舞等消遣,对部队事务采取敷衍态度。此外,他在个人开支方面也缺乏节制,表现出铺张浪费的倾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作为军事主官的职责履行,也暴露出其生活作风方面的严重问题。

程子华打算撤掉黄永胜的司令员职位,但林彪对此持保留态度。

林彪提到,第八纵队组建后,在辽西地区的几场战役中表现突出,接连三场战斗就消灭了敌军上万人,战绩相当亮眼。虽然黄永胜这个人有不少毛病,但眼下最缺的还是能打仗的将才。

程子华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黄永胜过于自我中心。尽管黄永胜平时不太插手事务,但一旦他决定介入,无论是否了解情况,都要求别人无条件服从他的决定。

林彪再次为黄永胜开脱,强调军队内部必须注重团结,作为指挥官应该心胸宽广,能够包容他人。

程子华一时语塞,随即转身离去。

他很快就再次出现了。

林彪显然猜到了程子华的意图。程子华一见面就称赞黄永胜的军事才能,但随即指出,黄永胜虽然骁勇善战,却过于争强好胜,且沉溺于享乐。长此以往,这种作风势必会对革命事业造成负面影响。

林彪的立场出现了动摇。

随后,林彪向程子华询问了他打算推荐的人选。

程子华提到了段苏权的名字。

林彪略显惊讶:“这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程子华沉吟片刻,语气平缓地说道:“要懂得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林彪心里有些不解。

程子华明确表示:“这番话是任弼时同志的原话。”

林彪对任弼时的话感到不解,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评价。其实,段苏权的人生经历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

段苏权出生于1916年,家乡在湖南茶陵。他从小就投身于农民运动,逐渐走向革命。1932年,年仅16岁的他带领一群杰出的少先队员加入了湘赣苏区的红军。

段苏权虽然年轻,但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屡次获得上级的信任和重用。尽管年纪不大,他展现出的智慧远超同龄人,这让他在军队中迅速崭露头角。

1934年10月,贺龙计划带领红二六军团从贵州撤回湘西。为了误导敌军,他决定组建一支独立师,专门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

段苏权在18岁时担任了独立师政委的职务。

年仅18岁的段苏权就成为了师政委,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他的表现同样出色,没有辜负贺龙对他的期望。

段苏权与王光泽师长假扮主力部队,率领仅800人的独立师,与数万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尽管兵力悬殊,他们依然坚守阵地,与敌人周旋。这种以少敌多的战术,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独立师并未退缩,而是巧妙利用地形和策略,与敌人进行周旋。这场战斗不仅考验了他们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独立师的战士们作战勇猛,敌军误以为遭遇了红军主力部队,立即调遣大批兵力对独立师展开围剿行动。

从这一刻起,独立师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然而,他们的成功并未带来片刻的安宁,相反,敌人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围剿”行动。

面对敌军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独立师在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师长王光泽不幸被敌军捕获并英勇牺牲。与此同时,段苏权因受伤得以在一位当地村民家中藏匿,从而幸免于难。

段苏权与红军失去了联系,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当地一名木匠家中暂时养伤。

段苏权在伤好后,开始了艰难的返乡之旅,沿途靠乞讨维持生计。回到家后,由于他曾是红军成员,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

然而日子一长,敌人发现段苏权并不像什么重要人物,再加上他父亲暗中疏通关系,敌人对他的监视逐渐松懈了。

段苏权在家中度过了三年时光,这段时间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段苏权得知八路军在太原设立了办事处,立刻前往寻找党组织。当时负责太原办事处工作的,正是段苏权的老上级,曾担任红二军团政委的任弼时。

任弼时见到段苏权时,感到非常意外,他说:“真没想到你还活着,之前在方面军的党代会上,我们都已经为你举行了追悼会。”

段苏权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段苏权随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在抗日军政大学担任教员,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以及北平分区政委等职。

从常理来看,段苏权18岁就担任了师政委,但到了抗战时期,他的职位只相当于团级,算不上特别高。然而,段苏权对此并不在意,这正符合他一贯的“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

抗日战争结束后,段苏权迎来了军旅生涯的新篇章,他被任命为冀热察军区司令员。

1947年,段苏权带领部队在热河地区参与了夏季战役。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正式组建。程子华考虑让段苏权担任该纵队司令员,但段苏权得知这一任命时并未感到欣喜,反而有些措手不及。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段苏权此前长期在地方工作,如今被调回主力部队,这种变动究竟是利是弊?

林彪很快召见了黄永胜,明确告诉他:“计划已经敲定,接下来我会给你安排新的任务。”

黄永胜得知段苏权即将接替自己担任八纵司令员,心中颇为不满。他质疑道:“我经历的战斗,他能否胜任?”

林彪盯着他问:“你能像他一样指挥战斗吗?你能承受得了那种压力和屈辱吗?”

黄永胜一时无言以对,林彪转身离开了房间。

【两次失误,毛主席点名批评】

段苏权被任命为八纵司令员时,起初有些不知所措。但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革命,他迅速适应了新角色,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后,段苏权迅速率领部队投入前线作战。

段苏权未曾料到,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中,他所指挥的八纵竟接连犯下两个重大错误。

首战失利,未能如期夺取机场控制权。

在辽沈战役打响之际,段苏权接到上级指令,带领第八纵队向南方推进,目标是北宁铁路沿线,对锦州周边区域展开攻势。

1948年9月21日,经过连续九天急行军,跨越超过900里的路程,段苏权率领的部队抵达了葛文碑和薛家屯地区,并迅速对敌军形成包围态势。

在接到林彪的指令后,段苏权迅速组织部队对葛文碑和薛家屯的敌军展开攻势。这场战斗进展迅速,部队在短时间内成功清除了锦州北部的外围防线。

八纵接到了新任务,他们需要迅速占领锦州机场。

他召集了纵队的其他负责人,众人围坐共同商议。

锦州当时有两个机场,分别位于城北和城西。城北的机场已经无法使用,而第九纵队距离城西的机场较近。

经过一番考虑,段苏权决定直接联系东野。

段苏权直接联系了东野司令部,明确询问他们计划攻击的具体机场是哪一个。

刘亚楼,时任东野参谋长,接到段苏权的来电。听完段苏权的问题,他立刻怒气冲冲地反问道:“一个能飞,一个不能飞,你说我们该打哪个?”

段苏权听到刘亚楼语气严厉,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随即下令对城西机场展开行动。

然而,仅仅过了很短时间,东野司令部又发来新指示。这次,他们调整了作战部署,明确要求九纵负责执行任务,而八纵则无需再参与此次行动。

收到电报后,段苏权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失落。

林彪对八纵未能迅速夺取机场一事感到极为不满。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直接点名批评了八纵,并强调在重大战役中,军令必须更加严格。

段苏权在得知毛主席的批评后,心里感到十分不满。为了回应这一批评,他迅速组织了一次纵队党委会议,并在会上强调,必须确保接下来的战斗取得胜利。

然而,段苏权始料未及的是,会议刚结束不久,部队又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在第二次行动中,八纵再次出现重大纰漏,导致小紫荆山据点失守。

1948年10月9日,八纵23师6团的副团长韩枫,在成功指挥三营攻占小紫荆山后,产生了些许自满情绪。于是,他决定与负责警戒任务的八连连长一同下山用餐。

敌军在不了解战局的情况下,对小紫荆山发起了强攻。由于指挥官不在现场,驻守的士兵缺乏有效指挥,最终伤亡巨大,阵地也因此失守。

东野的指挥部门迅速掌握了这一事态。

林彪和罗荣桓对此事极为不满。八纵在没有上报的情况下,竟然丢失了小紫荆山阵地,这无疑让敌人占了上风,情况十分严重。

罗荣桓当时担任东野政委,他立即决定亲自去一趟八纵的指挥部。

邱会作作为八纵的政委,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他马上赶到68团,亲自指挥战斗,要求部队迅速夺回小紫荆山的阵地。

就在这个时候,邱会作还下达了一个命令,因为小紫荆山阵地失守,68团的团长和副团长都被免职了,而负责警戒的八连连长则被处决了。

在邱会作的指挥下,68团迅速重新占领了小紫荆山阵地。

尽管这一事件并未对整体局势产生显著影响,却严重削弱了段苏权的个人声望。

有人认为段苏权的指挥能力不足,甚至建议重新启用黄永胜来替代他。

段苏权听完后没有回应,随后,东野司令部对八纵进行了公开批评。

在锦州周边战斗告一段落后,段苏权前往指挥部与林彪会面。

【通报是批评,也是激励】

林彪见到段苏权时,表现得相当冷静。他明白,八纵这次出问题,不能全怪段苏权。造成这个局面,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段苏权的指挥能力并非主要原因,而是其他复杂情况导致的。林彪清楚,单凭段苏权一个人,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局势的发展。

东野司令部向八纵发布通报,并非意在指责,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舞士气,激发部队的战斗力。

林彪将口袋里的黄豆取出,放在桌上,接着把茶杯推向段苏权,说道:“尝尝这些豆子,还有这杯茶。我清楚,你们茶陵人习惯把茶当食物,而不是饮品。”

林彪一向话不多,这次却意外地开了个玩笑。

段苏权感到意外。

林彪接着问道:“你明白为什么要让你在大家面前露面吗?”

段苏权承认,小紫荆山阵地的失守是他们的失误,理应接受责备。

林彪摆了摆手:“我这次通知你们,主要不是为了批评你们,而是想借此提醒其他纵队。你们在大紫荆山战斗中立了功,既收到了表彰通知,还赢得了两面荣誉旗帜,我说得没错吧?”

段苏权突然明白过来,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暖意。他意识到,林总其实也有温情的一面,并非总是那么严肃。

随后,林彪向段苏权传达了最新战况:锦州周边的战斗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攻占锦州城。

在锦州之战中,八纵将承担关键角色。

段苏权立即表态支持,承诺将带领部队全力以赴,确保战斗取得胜利。

1948年10月13日,锦州战役打响。段苏权指挥的八纵部队从西侧向南推进。为了给主力部队提供掩护,八纵首先在西线与敌军展开激战。

战役打响后,第八纵队以整支队伍的力量,成功牵制了锦州敌军约三分之一的防御部队和火炮火力。

战斗持续到次日,敌军的主攻焦点仍旧锁定在八纵驻守的区域。

八纵在战场上有效吸引了敌军主力,为东野其他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八纵的牵制作用,敌军无法集中兵力应对其他方向的进攻,这使得东野其余纵队的推进更加顺畅,战斗进程大大加快。这种战术部署充分发挥了协同作战的优势,为整体战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锦州战役中,八纵的贡献最为突出,这一点毋庸置疑。

锦州战事一结束,八纵立即接到命令,迅速赶往辽西,负责拦截廖耀湘的部队。

段苏权接到指令后,立即率领第八纵队全速前进,经过连续两昼夜的急行军,投入了围剿廖耀湘兵团的辽西战役。在段苏权的指挥下,八纵成功切断了廖耀湘兵团向营口撤退的路线,尽管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有效牵制了敌军主力,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辽沈战役结束后,段苏权从八纵司令员的位置上卸任,转赴东北军区出任作战处处长一职。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凭借其卓越贡献,荣获少将军衔。

1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