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德县桑园镇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鼠疫,虽然经过抗疫人员的努力迅速控制住疫情,但国家刚刚组建起来的中央防疫处重要领导者、国内防疫事业先驱俞树棻却因防护不严感染鼠疫牺牲在抗疫第一线,使我国的防疫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一、德县桑园镇闹起鼠疫
1921年3月3日,德县基督教教会会员周莲舫在教会任临时医生时,到桑园镇行医。当他听说镇上正在流行一种传染速度极快的疫症,感染者无一幸免时,他怀疑是肺鼠疫传染病,便马上在桑园开展了疫情调查。据调查,传染源来自距桑园镇北15里的张家洼村,张家洼村有劳工在东北工作,回家后发病。而桑园镇杨玉春的父亲当时在张家洼给人帮厨,期间他曾给那位病人扎针治病,回家后便得了病,几天后就死了。他死后,他们家9口人,10天之内死了8口,只剩一位13岁的孩子后来逃到了附近的王庄。这种病症当时已蔓延到邻近的11个村庄,共有近百人死亡。
周莲舫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马上返回德县,并及时报告了教会医院的院长德国医生福兰先生。福兰院长马上乘车赶到桑园镇调查疫情并取样,当日他通过用显微镜检验,确认了这种病毒为鼠疫杆型菌,随即发电致北京内务部和山东省督军、山东省省长,同时电邀济南齐鲁大学医科菌学科柯医生、北京协和医院杨医生前来协助。
接电后,中华民国政府委派医务委员会主任俞树棻任山东防疫专员,带领程慕颐、杨澄漳、胡鸿基等专业人员奔赴德县开展防疫工作。

《申报》有关俞树棻在桑园防疫和牺牲的报道
二、年轻科学家死在防疫第一线
此时,关于“津浦铁路德县桑园一带发生鼠疫,死亡90多人”的消息,已引发国人关注。因为对于鼠疫这种病症,医学界认为有预防之法却无治疗之法,所以认为患上鼠疫的人必死无疑,而且这种病由呼吸道传染,防止传染也非常困难,因而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情绪。
俞树棻等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认为经中外医学专家与美国红十字会医学专家极力防堵和严密观察,已找到鼠疫源头并采取了隔离措施,鼠疫不会再继续蔓延,老百姓也没有惊慌的必要。另一方面,他亲自部署隔离防控工作。
隔离防控包括按时检测、分区封控、接种疫苗、禁止婚丧庆吊来往等。现在看来,这些都是积极有效的防疫举措。但在当时,由于农村民俗交往情结浓重,所以不少农民把这些管理举措视为洪水猛兽,不少村庄出现消极抵抗。有的地方甚至传言这些防疫人员是来围堵乡民的,发现病情,就会把村民聚在一起,然后让其自生自灭。人们听到这些传言后,更是增加了惊恐情绪。
一天,俞树棻派蔡平医生下乡检查防疫工作,当蔡平走到老张鸦村时,突然遇到几十个乡民持械围攻。蔡平见势不妙,马上跑回镇上向防疫处报告情况。俞树棻责成德县防疫处刘
明处长派警员去现场调查处理,同时,他要求县政府颁发布告,告知乡民不得阻挠防疫,滋
生事端。由于处理得当,此次持械围攻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过半个多月的有效防治,桑园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防控与治疗任务异常繁重。俞树棻自接任以来,已连续工作了5个昼夜,期间仅仅休息了总共不到8个小时。每项工作,他尽量做到亲力亲为,身体已极度虚弱。
3月19日下午,俞树棻又到桑园临时防疫站检查危重症患者,期间因为该站条件简陋,他在换隔离服装时,密封不严,不幸感染疫情。3月22日上午10时许,他在从德县前往济南检查疫情的路上感觉到了身体不适。22日夜里12点时,他开始出现呕吐。23日回到桑园时,已确认受到鼠疫感染。防疫部门马上电请在德县的德国红十字医院大夫前来为他治疗,但由于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俞树棻最终于3月24日凌晨离世,终年35岁。
1921年3月29日《申报》报道:“天津北洋防疫处俞医官,于19日在防疫医院查看将死之病人,于22日上午10时许,觉有不适,其时尚自德县往济南,夜12时吐痰……翌晨回桑园,是时确切证明系受疫,即电德国大夫请其来援,注射盐水。24日晨,俞医官逝世。”他临终前留有遗书:“……勇于检疫,偶一不慎,接触太多,以致罹病,为民而死,夫复何言。家有寡妻无子,尚祈抚恤。鲁境疫事,大致无碍,务必派员接办。民命所关,陈祀邦、全绍清、杨怀德诸公,亦善于防疫,敬代推荐。棻死,尸体深埋于桑园,1~2年后,可否迁葬浙江乡里,以正首邱。所有防疫人员,请优予津贴。”可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祭俞榆孙(荪)教官文》书影(图片来自网络)
三、不能忘却的纪念
俞树棻(1889-1921),号榆荪,浙江黄岩人。“家世以医传,12岁时,读神农本草诸书,慨然有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且谓富贵不足羡,可传者名耳。”(参见《俞君树棻纪念石文》)俞树棻后来就读于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后考入天津北洋军医学堂(即陆军军医学校)。1919年3月,民国政府中央防疫处成立。刘道仁任处长,俞树棻任第三科科长。第三科设有血清、疫苗、痘苗3个股室。此时年仅30岁的俞树棻已著有《检疫指针》《梅毒检治法》《经济救急审定四时感冒治痊》等专著,并译有《平时战时卫生勤务》《军阵防疫学教程》《英日法义军阵防疫近况》《传染病预防浅说》等书籍与文章,奠定了其在医学防疫领域的深厚根基。
1919年7月,廊坊霍乱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北京,俞树棻率马志道、黄实存、常希曾等同仁奔赴廊坊霍乱现场,设立临时医院,组织防治工作。
1920年10月,海拉尔发生肺鼠疫,疫情迅速蔓延至长春,并引发了1921年东北三省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中华民国政府派伍连德(口罩的发明人,“肺鼠疫”概念的提出者)和俞树棻等组织防疫队奔赴东北开展防疫工作。通过当时中方、苏俄和南满铁路局(即日方)三方竭力合作,在俞树棻精心指挥和带领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以染疫死亡9370人的代价,把长春肺鼠疫流行基本扑灭,将鼠疫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俞君树棻纪念石文》
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卫生防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献出宝贵生命的科学先驱,1929年5月,俞树棻生前好友、同事募集资金,在北平天坛中央防疫处为其庄严树石,并撰文以记述其生平事迹,以供后人瞻仰纪念。另《恕盦文艺丛录初集》收录《公祭俞榆孙教官文》,高度评价了俞树棻的医者情怀。《俞君树棻纪念石文》最后的铭词是这样写的:“涉山川兮冒冰雪,身可摧兮名不灭;耿耿精神兮贯日月,嗟四海之疮痍兮弥有怀乎先烈。”俞树棻唯一的遗腹子俞滨立出生后,其好友周作人对其关爱有加,甚至连俞滨立的婚礼都是由周作人操办的。
俞树棻在德县桑园抗疫并牺牲的事迹之前没能记入德州史籍,是1935年成书的民国《德县志》的一大遗憾。今后编辑出版德州志书甚至吴桥县编写史志都应收入俞树棻的事迹,好让这位牺牲在鲁西北冀东南大地上的英雄之灵魂得到真正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