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唐代海塘和护塘河,如今的沪南路和咸塘港!

泽洋的趣事 2025-04-27 08:00:39

公元723年,江南道的华亭县海潮刚刚退去,滩涂上插满了松柏树木桩。从下沙到北蔡的滨海地带,数万役夫正在修筑一道夯土长堤。

这是盛唐开元年间的东海大堤,蜿蜒南北六十余里,将吴淞江故道与东海的咸潮隔离开来。这条用芦苇层与夯土层交互构筑的护塘,就是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路的雏形。

海塘东侧的随塘河,展现着古代人的治水智慧。役夫们沿堤取土,掘出的沟壑就形成了河道。咸塘港这条人工河道,既是修筑海塘的伴生物,也是维系堤防、疏导内涝、阻挡盐潮的水利系统工程。

古代市镇傍水而建,河道是船只往来的交通干道。咸塘港,便成为串联浦东盐场、发展漕运的生命线。当年的漕船,满载着吴盐北上的盛景。如今,已经化作沪南路的川流不息。

随着滩涂东移成陆,如今的浦东海塘已向东推进了整整50公里。经过十二个世纪的风雨冲刷,唐代修筑的五米高的夯土海堤,已经削平成现代公路的路基。

在周浦镇土层中,发现了唐代芦苇层,与沪南路下的路基,走向完美地重合一致。这条见证着浦东成陆和历史发展的海塘,最终化身为连接现代大都市的交通大动脉。

东侧的咸塘港,依旧静静流淌,看不出改变了多少模样。而河底沉积的唐代陶瓷瓦片,与岸边的建筑倒,影在水中相织交融,仿佛穿越了时空,折叠得亲密无间。

每当夜暮降临在流光溢彩中,咸塘港的流水保持着千年未变的韵律。这条古老的河道,曾经忠实地记录着潮汐的涨涨落落。它见过唐代盐丁的斗笠、听过宋代漕工的号子,见证过乾隆皇帝与顾国师的御界桥相迎。

如今的咸塘港,用亘古不变的水纹,串起了十三个世纪文明的记忆。咸塘港,是一条连通潮水的河,是一束活着的纽带时光。在咸塘港的每一道涟漪里,都藏着浦东新区沧海桑田变化的痕迹!

0 阅读:2

泽洋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