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古人云:“立夏之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生动描绘了夏初的勃勃生机。然而,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人体容易出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民间流传着“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的养生智慧,强调此时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能为入夏打下健康基础。
一、立夏尝三鲜:顺应时令,清热祛湿
立夏“尝三鲜”的习俗自古有之,这里的“三鲜”既指时令蔬菜的鲜嫩,也指其养生的价值。此时的新鲜食材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帮助身体适应湿热气候。
1. 蚕豆:健脾利水,补脑益智
蚕豆被称为“立夏第一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能健脾祛湿、缓解疲劳。立夏后湿气渐重,吃蚕豆可促进体内水湿代谢。
推荐食谱:茴香菜炒蚕豆
步骤1. 新鲜蚕豆剥壳焯水2分钟;茴香菜切段,蒜切片备用。
步骤2. 热锅冷油,爆香蒜片,下蚕豆翻炒至表皮微皱。
步骤3. 加入茴香段、少许盐和糖,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茴香的芳香醒脾,与蚕豆搭配,开胃又祛湿。
2. 芦笋:清热生津,增强免疫
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富含天门冬酰胺、叶酸和硒元素,能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立夏后易上火,芦笋可缓解口干舌燥。
推荐食谱:芦笋炒口蘑
步骤1. 芦笋切段焯水1分钟;口蘑切片,红椒切丝。
步骤2. 锅中热油,爆香蒜末,下口蘑炒至出水。
步骤3. 加入芦笋、红椒翻炒,调入盐、蚝油,勾薄芡出锅。
功效:口蘑的鲜味与芦笋的清香结合,营养互补,适合夏季清补。
3. 丝瓜:解暑润燥,通络活血
丝瓜性凉味甘,含皂苷、瓜氨酸等成分,能清热解暑、润肤通便。立夏后皮肤易干燥,丝瓜可内调外养。
推荐食谱:肉末粉丝蒸丝瓜
步骤1. 丝瓜去皮切段,中间挖空;粉丝泡软铺在盘底。
步骤2. 肉末加生抽、料酒、姜末拌匀,填入丝瓜中。
步骤3. 水开后上锅蒸8分钟,淋上热油和蒸鱼豉油即可。
功效:肉末增香提鲜,粉丝吸饱汤汁,丝瓜软嫩多汁,老少皆宜。
二、立夏吃四红:养血护心,安然度夏
古人认为“红色入心”,立夏后心火渐旺,多吃红色食物可养心血、护血管,为盛夏积蓄能量。
1. 樱桃:补血养颜,健脾和胃
樱桃是“立夏第一果”,含铁量居水果之首,能补血益气、调理肠胃。每天吃10颗樱桃,可缓解夏季食欲不振。
2. 红豆:利水消肿,祛湿安神
红豆被称为“心之谷”,富含钾和膳食纤维,能促进排湿、缓解水肿。立夏后煮红豆粥或红豆薏米水,可预防暑湿伤身。
3. 红枣:补气养血,调和脾胃
红枣性温味甘,能中和寒凉食物的副作用。搭配银耳、莲子煮汤,可滋阴润燥,适合体虚者夏季调养。
4. 西红柿:生津止渴,防晒护肤
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能抗氧化、增强皮肤抵抗力。凉拌或煮汤,可解暑开胃。
三、立夏养生要点:饮食清淡,养心护阳
除了“尝三鲜”“吃四红”,立夏养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午间小憩15分钟,避免“夏打盹”。
2.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忌大汗淋漓。
3. 防暑避湿:避免贪凉饮冷,空调温度不低于26℃,常喝荷叶茶、绿豆汤。
4. 情志调养:保持平和心态,可听舒缓音乐或练习深呼吸。
立夏是夏季的序章,也是养生的关键节点。抓住这15天,顺应自然吃时令、调作息,让身体在“夏长”中积蓄能量。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愿您以健康之姿,迎接盛夏的热情与生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