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诸子之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恐怕是最具争议的人物,没有之一。
对于老子其人及《老子》一书,从西汉初年以来,就产生了种种怀疑和猜测,各家学说争论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关于老子究竟姓什么,就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之一。
我们今天普遍认为,老子姓“李”。这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从这段记载来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们可以叫他李耳或李聃。正由于此,到了唐代,唐朝皇室为了抬高自己的门楣,提升政治地位,乃奉老子为始祖。
唐高宗李治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诏令两京及全国各州都要设“圣祖”玄元皇帝庙。
很多姓李的人都以老子的后代自居,如唐代宰相李绅在《赠毛仙翁》诗中说:“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
不过,近现代以来,很多学者对《史记》中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和反驳。
例如,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人们在他的姓后加“子”字,尊称他为“老子”。
唐先生指出:“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古文字学家高亨先生也认为,老和李是“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所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提出了四点论据以证明其观点:
1.“古有老姓而无李姓”,春秋时代二百四十年间无姓李者;
2.“古人姓氏多本字,借同音字为之。所借各异,故一姓往往歧为数姓……故老之变李亦语然而转。”意思就是说,老变为李是通过假借字而形成的;
3.在古代汉语音韵中,“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可能造成了混淆;
4.在先秦的典籍中,比如《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礼记》、《战国策》等等,提到孔子、墨子、庄子诸大师,都是以他们的姓相称,怎么唯独到了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可见老子本来就姓老,而不姓李。(这一点与唐兰先生的观点一致。)
总之,这些看法认为:老子姓老而不姓李,很可能“李”是由“老”音转而来,是“老”的假借字,司马迁因为不了解这一点,所以记载有误。
对于这些看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战国末期的李斯的先人氏什么,战国初期的李悝的先人姓什么?
不是传说老子一出生就是白发白须,故称老
不要争了,叫老李
这玩意儿有啥可研究的?可以富民强国??
人家自称老子
老子愿意!
为了独树一帜,真心毫无下限。几千年前的人物,你们了解的比更早的人还多,厉害厉害。
以此类推 傻子姓傻 疯子姓疯 面子姓面
这样的话,每次看到道德经,先来一阵流口水
因为老子愿意。
老子 修身 庄子 齐家 孙子 平天下 和小编一样老庄孙子 同意的点个赞[笑着哭]
此事你得问老子,因为劳资也不知道[得瑟]
所以孔子姓孔了?
我不认为是马迁搞错了,因为老子出名。在于孔子向他求学之时。那个时候老子已经很老很老了。被周围人称为老子( 就是老先生的意思)。所以这个称呼就传下来了。司马迁说老者考也。就是这个道理。
避李子讳,民以食为天,李子是食物
姓和氏并非一回事
sx小编,那个人本来就是姓李,不懂还在这边装b
听起来像种水果
好好好!
因为李子酸,
那桃子怎么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李子!真香
李耳穿越人,自号老子[得瑟]
因为老子比儿子和孙子都大[呲牙笑]
老李子!
商容的弟子 记载蛮多的 应该不至于都错了
[笑着哭][笑着哭]可能是花名吧![得瑟]就像学生时代哪几个没花名呢?李耳跟同龄人比可能比较显老,白发又多[吐舌头眯眼睛笑]故而戏称老子[笑着哭]
木子[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