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步。
【楚河汉界系列51】呈上,我主页上视频和图文合集都有哦~
上篇我们说到刘邦趁着项羽东征彭越的时机,艰难地夺回了成皋(虎牢关),并且派遣“忘年交”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
满心期盼的刘邦掰着指头数日子,等着齐国传来的好消息。
等啊等啊,
好消息没等到,却传来一个噩耗:
郦食其被烹了!
一、两个互相冲突的命令郦食其是刘邦西征灭秦的过程中主动入伙的,那时候已经年过60了。
老爷子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不减,为人狂傲不羁,人称“狂生”。
见到不拘礼节的刘邦之后,两人是一见投缘,迅速成为忘年好友。
之后郦食其成了刘邦“御用”的外交使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立下汗马功劳。
这一次出使齐国,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郦食其见到齐王田广之后,说了三个意思:
第一,现在争夺天下的只有刘邦、项羽两人,其他人都是配角;
第二,刘邦有敖仓的粮食,又有成皋的关隘,项羽打不过去,耗下去刘邦必胜;
第三,如果此时归顺刘邦,那么将来齐国的社稷还能保全;如果不归顺,那就自己看着办吧~

郦食其出使齐国
一番话洋洋洒洒,有理有据,大饼和威胁都有,把齐王田广安排得明明白白。
齐王当即拍板:以后刘邦就是我老大!
本来齐国在齐、赵边境是派兵防守的,为了表示诚意,齐王主动撤掉了防线,然后天天和郦食其喝大酒。
《史记·郦生列传》: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完美结束了,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齐国,在项羽的北面又树立了一个大敌。
这个结果郦食其满意,刘邦满意,齐王也满意。
完美!
可有一个人不满意。
韩信。

韩信:我不同意!
别忘了,当初刘邦可是“修武夺军”,将韩信手下的精锐士卒全部收走,让他带着一群老弱残兵去进攻齐国。
可想而知,这一路上韩信肯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去招募和训练新兵。
结果没过多久,刘邦就派出了郦食其。
一个是征讨,一个是劝降,这两个命令是冲突的。
按理说,刘邦应该通知韩信:
先别打了,等郦食其沟通的结果再说。
但刘邦没有。
也许他心里的计划是:让韩信继续摆出进攻的姿态,给齐国施加压力,增加郦食其谈判的成功率。
这么考虑当然没问题,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自然事半功倍。
齐王田广迅速认怂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不管有没有刘邦的命令,此时的齐国已经归顺了,原先的齐军已经撤走了,怎么样都不应该发起进攻。
但刘邦和郦食其都没有想到,韩信身边此时多了一个人,让接下来的局势急转直下。
二、蒯通的忽悠1、被坑了的郦食其韩信身边的这位人物叫蒯通,《史记》中对此人的身份写得很清楚,是一名“辩士”。
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和郦食其算是同行。
蒯通的出场其实很早,当初陈胜派武臣收服赵地,蒯通就劝说武臣:
不要总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可以多尝试劝降,事半功倍。
武臣采纳了蒯通的计策,果然很短的时间就平定了赵地。
可见蒯通是有足够智谋的。

辩士蒯通
等到再次出场的时候,蒯通已经是韩信身边的谋士了。
本来听说郦食其成功说服了齐王,韩信觉得齐国的事搞定了,就准备打卡下班。
然而蒯通阴恻恻地在旁边说:
汉王刘邦派您去攻打齐国,现在明确地说让您停止了吗?为什么不打呢?
《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闲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
况且将军您辛辛苦苦在赵国打了一年多,才打下50多座城。
现在郦食其靠着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拿下齐国70多座城,您的功劳反而不如他啊!
这番话实实在在地击中了韩信的弱点:太过高傲。
论带兵打仗,韩信从来不服谁。
现在一个耍嘴皮子的,居然功劳比自己还要高,这让高傲的韩信如何能忍?
于是韩信当即拍板:继续打!
而齐国那边由于已经撤防,当汉军冲过来的时候,真的是毫无防备,吃了大亏。
消息传到齐王耳中,自然是怒不可遏。
合着你郦食其和韩信一唱一和,把寡人当猴耍呢?
就这样,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郦食其被愤怒的齐王给烹了。
郦食其:韩信,老夫和你没完!

郦食其:我忒么被坑了啊~
2、刘邦再次支援韩信韩信偷袭齐国,完全就是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局,让原本已经归顺的齐国再次反抗。
煮熟的鸭子飞了~
然而还有更尴尬的,
偷袭就偷袭吧,能赢也行啊~
可韩信的偷袭居然没有成功,又被齐军给挡住了。
这就很尴尬。
为什么这么说呢?
《淮阴侯列传》中,写了韩信攻下历下城,又拿下临灾城,进展顺利。
但是在《曹丞相世家》和灌婴的列传中,写出是曹参和灌婴帮助韩信取得历下和临灾的胜利。
可以明确的是,当初“修武夺军”之后,曹参和灌婴是跟着刘邦走的,怎么现在又到了韩信麾下了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人是刘邦派过去支援的。
换句话说,刘邦在于项羽对抗的艰难时刻,咬着牙派遣精锐支援齐国战场,帮韩信擦屁股。
够魄力吧!

刘邦:我这一天天的~
有了曹参、灌婴等强力武将的帮助,韩信才能够打破齐军的防线。
不过事情还没完,齐王田广看撑不住了,派人向项羽求援。
项羽派大将龙且支援齐国,号称20万。
韩信再一次面临着以少敌多的局面。
三、潍水之战,韩信大破楚军龙且会合齐军,隔着潍水与韩信对峙。
有人劝龙且:咱们别主动进攻,就和韩信耗下去,等他粮草不济的时候就稳赢了。
龙且不听,觉得韩信没什么了不起的,赢他很轻松。
《史记·淮阴侯列传》: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
这么看来,龙且难道是个狂妄之徒?
恐怕并不是。

大将龙且
龙且可不是无名之辈,他曾经追随项梁打败过章邯,后来又击败了九江王英布。
接下来的楚汉之争,龙且出场率很高,让刘邦颇为头疼,被陈平称为“骨鲠之臣”。
所以论战斗力、论资历,此时的龙且就是项羽麾下的第一大将。
人家是有骄傲资本的。
楚军号称20万,实际人数应该没有。
韩信这边人数不详,估计顶多数万人。
战斗的过程不复杂:
韩信事先安排人做了一万多个沙袋,到潍水上游把河给堵了。
这样下游的水位就降低了,不用划船也能渡河。
韩信派人过河,主动进攻龙且,双方战作一团。
接下来又是经典的招数---佯装败退。
龙且以为韩信扛不住了,想都没想就追了上去。
等楚军走到一半,韩信命令开闸发水,汹涌的河水将还在河里的楚军全部带走。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教科书一般的水攻之策!

韩信:打仗我可是专业的
不过这个计策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可非常难。
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如何让龙且看不出异常?
原本好好的一条河,突然水位就下降了,趟着就能过河了。
身经百战的龙且会看不出奇怪的地方?
就算龙且看不出来,齐王田广可是本地人,会不知道情况?
第二个,上游开闸放水的时机如何把握?
上游的一万个沙袋肯定不会离战场太近,要不然早就被楚军看见了。
那么必然有个距离的问题,要派人过去通知。
放在现在可以用对讲机,基本上能做到同步。
可在古代,这个时间就没办法忽略。
而且放水之后,水流多长时间能抵达战场?
来早了,恐怕会冲到汉军自己;
来晚了,楚军就渡完河了。
要让上游的水流精准地在楚军“半渡”的时候到来,有很多环节要精确控制。
以上两个关键点要解决,韩信一定是事前做过精密的测算,说不定还要实地演练。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这一战,大将龙且马革裹尸,20万楚军在“兵仙”的面前土崩瓦解。
结语韩信的又一次大胜,直接造成两个结果:
一、汉军彻底拿下齐国,将战线推到楚国边境;
二、惨烈的损兵折将,让一向高傲的霸王项羽感到了恐惧,开始拉拢韩信。
可以说此战过后,楚汉争霸的强弱形势开始逆转了,刘邦对项羽形成了初步的战略包围。
此时在荥阳的刘邦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韩信赶紧来支援自己。
然而援兵没等到,刘邦的血压却差点绷不住了~
因为韩信又出幺蛾子了。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楚河汉界系列51】
我悠哉地写,您慢慢地看。
关注我主页的【合集】,可以看到之前的系列文章哦~
根本原因就是牺牲郦食其!这是刘邦张良的策略!可别忘了!刘邦西进关中就和张良经常使用这战术!先诱降!再打个措手不及!履履得手!简直就是开挂模式!高祖和谋圣就是最佳搭档!张良没遇到刘邦前!带着他的主人韩王成一直不得志!几乎被秦按在地上摩擦!直到遇见刘邦!他的智谋才真正显示出来!正史上说张良跟别人讲兵书!别人都听不进去!只有刘邦才听得懂!那为何那么多人都听不进去?就只有刘邦一听就懂了!估计兵书上厚黑学多!不讲武德!耗子为汁!先诱降再搞突然袭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当然乱世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其实史记作者不喜欢韩信,所以但凡韩信的事贬多褒少。兵仙极其关注地形,每到一处一定把地形搞得清清楚楚。还有,韩信打仗从不打正面,所以就别怪声怪气说老战术了,而且他用兵还有一个特点,不以兵强马壮为基础,这点非常有特点。白起,吴起,李牧,等等等,都极其重视练兵,偏偏韩信这点很少听到。霸王神勇无敌,兵仙计谋用尽。
楚军最精锐的20W被龙苴一战送广,自此楚汉之争形式逆转,若是这20W精锐还在,楚汉5年内分不了胜负[横脸笑]
韩信没问题,当时齐国被项羽打的服了,项羽一走立马反叛,来回几次,项羽疲于两线来回跑,以齐国的个性,郦食其说降了齐国,齐国还是会反叛,韩信直接灭了没问题,问题在于韩信要封"假齐王"[抠鼻]
项羽亲自带兵去救齐国?韩信打不赢项羽?那样项羽更死得快!无论是正史野史,霸王闻龙且死,大惧,项王恐!项羽一直都看不起韩信的,居然主动提出与韩信示好讲和,三分天下!?说明心里怕的不行了,再牛逼的人都怕被人合围,他要亲自带兵救齐国,然后刘邦带兵在后面,彭越带兵,英布带兵!四面夹攻!切断粮道,齐国就是他葬身之地,哪里还有后来的垓下之战!
武力征服和城下之盟完全就是两回事,如果不是彻底摧毁齐国的政权和军队,那么垓下之战时韩信也没有四十万大军,更不会放心背后还有一个半独立的齐国
这小编是胡言乱语
说韩信攻齐打不下,拿齐王为何又要杀郦食其和向项羽求援呢?
“强行灭齐,要挟封王”是韩信私心萌发的源头,这是他与刘邦渐生嫌隙的开始。这种情况下,要么像张良一样急流勇退,要么辞去王位,或许会有好的结局。
从哪抄的文章?错别字都不改
对平台追责
明显是刘邦坑人,命令都不发一个
小便明显是抬高刘帮,扁低韩信。[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韩信灭齐分分钟的事,叫做搞不定?
耍嘴皮子的老骗子糟了报应
无法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