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步。
【楚河汉界系列50】呈上,我主页上视频和图文合集都有哦~
楚汉争霸的决胜之处在哪里?
无论刘邦和项羽花多大的力气来争取九江王英布,
也无论韩信横扫黄河以北是多么荡气回肠。
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
真正决定楚汉争霸最终结果的地方,依然是在中路,
在刘、项两位顶级大咖的巅峰对决。
本期我们来看看中路的鏖战。
一、刘邦与韩信、彭越的梦幻联动1、战略级别的伏笔,汉军骑兵穿越火线由于隔了好几篇,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的剧情:
彭城惨败之后,刘邦狼狈西逃,项羽紧追不舍。
汉军第一骑将灌婴在“京索之战”大败楚军,遏制了楚军的攻势。
从此,楚汉双方就在荥阳僵持下来。
几个月之后,刘邦缓过劲来。一方面派遣韩信进攻西魏,开辟北方战场;另一方面亲自来到荥阳,和项羽对峙。
刘邦在荥阳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修建甬道运输粮食。
荥阳城不远处就是秦末时期最大的粮仓---敖仓,里面的粮食不计其数。
楚汉双方无论谁拥有了敖仓,就再也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
刘邦安排修建甬道,将敖仓的粮食运到荥阳。
这个“甬道”熟不熟悉?
我们在巨鹿之战那几篇介绍过,通俗理解就是临时修建的“轨道交通”。

甬道示意图
另一边的项羽当然知道甬道的重要性,巨鹿之战他就是打破了秦军的甬道才最终获胜的。
楚军对甬道发起猛烈攻击,导致刘邦的后勤粮草出现了大问题。
《史记·高祖本纪》: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但刘邦也不是一味地防守挨打。
你能打我的甬道,我就不能断你的粮草吗?
两员大将灌婴和靳歙,被刘邦派遣穿越荥阳战场,到项羽的后方去袭扰粮道。
《史记·灌婴列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
从这个阵容来看,刘邦大概率是把手上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打游击了。
原本荥阳就岌岌可危,这时候还能派出精锐去穿插敌后,不得不佩服老刘头的魄力。
不仅如此,刘邦这一手最精妙的地方在于:
和“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形成了联动。
别忘了,彭越的活动范围可是在梁地,就在楚国的北方。
彭越和灌婴联手,进攻楚国的鲁地,进而威胁楚国大本营彭城,弄得项羽不胜其烦。
刘邦的这个战略伏笔贯穿了整个楚汉争霸,项羽始终没有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后勤补给受到极大的破坏。
《史记·彭越列传》: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游击战的鼻祖---彭越
2、真是想不到,刘邦支援韩信系列前文我们说过,韩信的背水之战确实是精彩绝伦的神来之笔,以少胜多大破20万赵军。
但并不代表这一战打完,赵国就完全搞定了。
事实上,大部分的赵国城池还在顽强抵抗。
韩信毕竟人手不足,而且连续作战十分疲惫,因此在后续平定赵国的过程中,韩信陷入了苦战。
于是在荥阳的刘邦派出援军协助韩信作战。
不仅灌婴、靳歙、周勃等重量级的将领纷纷北渡黄河,连刘邦自己也来到河内郡,从南向北发起进攻。
就这样,韩信在北,刘邦在南。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终于把赵国彻底拿下了。
《史记·张丞相列传》: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
有朋友会问,荥阳战况不是相当吃紧吗?刘邦怎么还有余力去帮韩信?
小步分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九江王英布归汉,在南线牵制了项羽的一部分兵力。
不管怎样,平定赵国之后,刘邦回到荥阳,继续和项羽死磕。
这个时间点,差不多是公元前204年3月左右。
二、荥阳失守,刘邦的韧性1、修武夺军在荥阳又坚守了几个月之后,兵力不足的刘邦终于吃不消了,悄悄溜出了荥阳。
这里的故事就是《》里面“六出奇计”的一计,陈平用2000名女子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让刘邦趁机跑路。

刘邦:我先润了,有事联系~
注意,此时刘邦虽然走了,但荥阳还没丢,将领周苛依然在坚守。
刘邦逃出荥阳之后去做了什么呢?
他去找了韩信。
此时的韩信已经彻底平定了赵国,和张耳带着精锐来到河内的修武。
其实修武离荥阳战场并不远,但韩信拖拖拉拉就是不来增援。
大家猜猜刘邦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等不及的刘邦让专职司机夏侯婴驾车,轻车简从地渡过黄河,连夜赶到韩信营中。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
到了大营,刘邦自称是使者,进去之后拿了张耳和韩信的印信、兵符,并且召集诸位将领开会。
这个时候张耳和韩信还没醒,起床之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惊失色。
《史记·淮阴侯列传》: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
这就是“修武夺军”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们不仅有一些疑问:
刘邦自称使者,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认出来吗?
刘邦怎么知道张耳、韩信的印信和兵符放在哪里?
兵符这么重要的东西,没有人把守吗?刘邦想拿就能拿?
其他的将领都被召集开会,这么大的动静没有人通报韩信吗?
以上这些问题只有一个解释:
韩信军中有刘邦的人,而且数量还不少。
这次“修武夺军”是刘邦对韩信的一次敲打:
别耍那些小心思,我收拾你是分分钟的事情!

刘邦:别和我耍花样
之后刘邦任命张耳负责赵国的一切事宜,自己则把精兵收走,让韩信带着老弱残兵去攻打齐国。
得到兵力补充的刘邦原本打算渡过黄河与项羽算账,但在别人的劝说之下留在了河内,隔着黄河观察形势。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荥阳,甚至洛阳的形势已经非常不妙了。
2、荥阳、虎牢关相继失守,洛阳危急公元前204年秋天,在霸王项羽的连续猛攻之下,摇摇欲坠的荥阳城终于失守了。
不仅如此,楚军再接再厉,一举拿下了成皋,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
虎牢关一丢,意味着洛阳东面的防御体系已经崩溃,楚军可以直接进攻洛阳。
事实上,项羽也是这么做的,拿下成皋之后,他继续向西。
不过汉军在洛阳周边的巩县拼命拦住了楚军,暂时保住洛阳。
《史记·项羽本纪》: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这就是刘邦为什么要隔河相望的原因。
哪怕最坏的情况发生,洛阳也丢了。至少刘邦的精兵能够牵制住项羽,让他不能北渡黄河或者向西进攻函谷关。
如果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洛阳被项羽攻下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关键时刻,刘邦的救世主出现了。
彭越!
3、彭越击项羽,刘邦夺成皋随着项羽的精力全部被刘邦所牵扯,敌后战场的彭越活动空间越来越广阔,闹出来的动静也是越来越大。
《史记·高祖本纪》: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
终于,项羽不能忍了,再忍下去恐怕彭城都要没了。
于是项羽准备率军回师,去收拾彭越。
临走的时候,项羽把成皋交给大司马曹咎把守,千叮咛万嘱咐:
只要好好坚守关卡就行了,汉军如何挑战都不要管,我15天就能搞定彭越回来了。
《史记·高祖本纪》: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
看到楚军防守严密,刘邦本来想成皋就不要了,依托洛阳防守也行。
这时候刘邦的“忘年交”郦食其老先生站出来劝谏:成皋一定要打!
如果成皋不夺回来,那么敖仓肯定就要丢了。
敲黑板!
此时虽然荥阳和成皋都被项羽拿下,但最为关键的敖仓却还在刘邦手中。
这是项羽战略级别的重大失误,没有集中火力拿下敖仓的粮食,反而在洛阳和刘邦纠缠。
郦食其表示:现在项羽去打彭越,正是我们夺回成皋的好机会!另外我还可以出使齐国,让齐王站到我们这边,一起对付项羽。
刘邦被说服了,集中力量攻击荥阳。

郦食其:敖仓一定要保住!
刚开始的时候,曹咎还能记得项羽的吩咐,坚守不出。
结果汉军连续好几天开【嘲讽】技能,把曹咎弄得是怒气值爆表。
楚军怒气冲冲地出关找刘邦算账,结果在渡河的时候被偷袭,惨败。
《史记·高祖本纪》: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
刘邦顺利地夺回了成皋,同时增兵防守敖仓,又有了和项羽对峙的资本。
结语我们看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来回拉锯,表面上似乎是项羽攻城略地,刘邦非常狼狈。
但实际上刘邦的战略非常清晰,而项羽则是一只没头苍蝇。
从始至终,无论是派遣灌婴、靳歙穿插敌后也好,让彭越骚扰楚国也好,劝降英布也好,派韩信进攻齐国也好,一直到郦食其去说降齐国。
刘邦的战略只有一个:
让项羽多方受敌,首尾不能相顾,不断消耗楚国的兵力和粮草资源。
哪怕是荥阳被攻破,洛阳岌岌可危之时,刘邦也是咬着牙派遣刘贾和卢绾渡过黄河,与彭越一起袭扰楚军的粮草补给线。
反观项羽,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刘邦牵着鼻子走。
所以刘邦看上去狼狈不堪,实际在战略上完胜。
按照郦食其的方案,只要刘邦能够在成皋顶住,然后再说服齐国称臣,那么项羽就是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可在这节骨眼上,齐国出事了。
或者换句话说,
韩信又出幺蛾子了~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楚河汉界系列50】
我悠哉地写,您慢慢地看。
关注我主页的【合集】,可以看到之前的系列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