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华民族数次退至东南一角,为何中华民族始终屹立?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2-12-02 17:54:31

事先郑重申明:本人所说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上古时期的黄帝、尧舜禹禅位执政开始,到公元1912年封建社会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下诏退位为止,时间跨度6000年之久。

熟知中华民族历史的人都知晓,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战争,比如堪称华夏文明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之后,“家天下”运营模式第一位践行者夏启死之后,夏朝就陷入了权力纷争之中,之后这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旋律。每次王朝更迭、新兴王朝建立之初,都伴随着战争的洗礼。

当然这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并不是个案,西方世界在同样存在着权力纷争以及沙场上的兵戎相见,而且近代两次世界大战,也恰恰是西方世界发动的。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世界范围内仍然战火不断、纷争不绝,似乎昭示着一个真理:一定是某种内在规律,主导着连绵不绝的人类战争。

是什么真理呢?《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给出了看似荒诞但又几分贴切的解释:地球时空的固化属性。因为固体的有形有边界,导致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而人类来源于无边无际属性的液化时空,地球的有限性显然难以满足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故而大打出手、一方灭掉一方成为了解决争端的终极手段。

虽然中华民族历史上战争不断,也发生了几次令中华民族几近灭绝的外族入侵,数次退至东南一角,如西晋末期的五胡乱华、明朝末期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但总体而言,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从未发生过站不起来的屈辱时代。

为何五胡乱华如此惨绝人寰,中华民族一度退至东南一角,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呢?

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同化吸纳能力如同黑洞一样的顽强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诞生非常早,早在6600年前,西方文明尚处于混沌状态之时,中华文明就在黄河流域附近破土萌生了,并且很快形成了以部落为单位的群体文明。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而自然环境又极其恶劣。那个时候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正是各种獠牙巨兽横行的上古时期,渺小的人类在它们面前犹如蝼蚁一般寸步难行。而且正如《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所分析的那样:那个时候地球固化属性尚不充分,导致地球表面频发大洪水,各种水龙层出不穷(详见《龙文》记载),对已经习惯于陆地生存的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威胁。

对于现在一遇到挫折,动不动就晕倒的富家子女,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显然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但中华民族那个时候顽强地走了过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宁死不从,并同步伴随着《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另外,中华民族在历经如此众多的风雨之后,也渐渐形成了对抗恶劣生存环境的法宝——群体协作,《吕氏春秋》将群体力量总结为“服狡虫、制禽兽”。之后,中华文明为了保证群体协作的高效性,开始了孜孜不倦追求起了君主专制,并且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大讨论。

最著名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由此涌现出了道家、法家、儒家、名家、农家等诸多治国思想。这是中华文明成型之前的一次“头脑风暴”。

之后,经历了秦始皇一统中国又昙花一现之后,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占据了制高点,成为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不二思想。由于儒家思想很接地气、主导亲民,认可度高,稍微动动脑筋想想就觉得十分有道理,故而往后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不断成熟完善,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思想体系。

显然,面对如此成熟的思想体系,是没有哪一种外来文明可以与之相媲美。即便短期内中华民族军事上失败,历史上数次被外来民族入侵,不得已退至东南一角,但因为中华文明太过强大、自我封闭成一系统,使得外来民族很快承认并吸收了中华文明,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这也是中华民族始终屹立的根本原因所在。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