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大家的关注焦点早已不局限于房价,“好房子”成为新的热议话题。为了探寻好房子的标准,本文深入剖析好房子的内涵,助力大家买到心仪的好房子。

从用户角度出发,好房子首先得房率要高。以100平左右的房子为例,实际居住面积若只有70多平,会让消费者觉得钱花得冤枉。
此外,房屋品质要综合提升,像上海部分房子外立面采用真石漆,3-5年就会脱落,同时层高仅2.95米,远不及部分城市3米的标准,小区配套如会所、架空层、连廊等也有待完善。

再者,赠送面积也十分关键,若能在120平的房子里实现高赠送,达到160平的实际使用面积,会极大提升居住的宽敞度和舒适度。
从开发商的多个部门视角进行分析。产品部设计师往往有自己的审美偏好,但是也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如2016年上海某项目因设计团队坚持高级审美,结果未获市场认可。
客户研究部门则要深入洞察客户需求,例如在海淀项目中,通过与客户深度访谈,将会所功能调整为自习室和伴读室,获得客户认可。
此外,单车位面积、软硬景投放比例、门窗系统等成本影响较大和客户相对不敏感的因素,也是衡量好房子的重要标准。像部分豪宅单车位面积从30多平米提升到40多平米,园林景观中硬景比例提高,采用高规格进口系统门窗等,都彰显了房子的高品质。

在上海,好房子呈现出豪宅扩大化和普宅豪宅化两大趋势。豪宅起步面积越来越大,270平起步成为常态,追求每一个空间的极致奢侈感,户型迭代迅速,三面采光、大端厅、多套间设计成为主流。
普宅也在向豪宅标准靠拢,500-600万的房子也配备全架空层、会所、星空顶地下停车库等高端配置,装标也大幅提升,如配备海尔冰箱、美诺家电等。

近年来,上海土拍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寒冬下,上海市场流动性好、安全性高,各大开发商为了换取业绩和流量,宁愿在上海微利甚至保本拿地,导致地价被推高。
同时,产品迭代加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政府逐步放松相关规范,如上海在户型设计、赠送面积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但相较于广州、成都等城市,在四代宅的突破上还较为保守。

从房子的具体细节来看,20-22年与现在的房子有明显差异。车库从平民化走向高端化,如今的车库普遍配备星空顶、铺设石材或高端防滑漆,柱子用石材或铝板包裹,车库大堂两层挑高,还配有洗车房等服务。
外立面从以真石漆为主,逐渐向金属隔墙、铝板等材质转变,提升了房子的美观度和耐久性。装标方面,以前的房子装标简陋,如今5-8万以上的房子基本配齐中央空调、地暖、新风系统,采用人字拼地板,配备洗碗机、双开门冰箱等高端家电。
此外,现在的房子基本都会配备会所,户型设计更加合理,通过S墙、飘窗、花池等设计增加赠送面积,提升得房率。

对于购房者来说,市场的变化也带来了购房观念的转变。在倒挂时代,购房者一房难求,往往盲目摇号,对房子的品质、装标等关注较少。而如今,市场供应量增加,购房者逐渐冷静,开始注重房子的品质、地段、配套等因素,好房子的集中度更高,900-1500万价格段的地铁房,只要开发商靠谱、产品正常,市场认可度较高。

在挑选开发商时,具有产品基因的开发商更值得信赖,如绿城以其产品主义理念著称。品牌开发商的高端产品线,如万科的翡翠系、融创的1号院、龙湖的原著系等,通常投入和重视程度更高。此外,本土民企中,一些扎根本地、对客户用心的企业,如上海的宝华、郑州的永威、长沙的韵达等,也能打造出品质稳定的房子。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土民企的产品质量方差较大,选择时需谨慎。
在购房过程中,有一些风险点需要警惕。例如,不限价时拿地帝王,后被限价的项目;港资或外资企业在国内的最后一个项目;多个开发商联合竞标且操盘模式复杂的项目,都有可能出现交付问题。此外,开发商长期不参与土拍、团队动荡、项目开盘后大幅降价等情况,也可能预示着项目存在风险。

展望未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逐步放松建筑规范,提升得房率,同时房价也可能因土地成本上升而有所提高。但上海市场相对稳定,会通过逐步过渡的方式进行调整,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对于购房者来说,应尽量选择贴近最新代际的产品,关注房子的层高、外立面、物业等因素,避免购买人车不分流、真石漆外立面、被市场淘汰的房子品类,如老破大、零几年的塔楼、超高层超低得房率的房子等。在购买新房时,还需关注所在板块同面积段的供应量,适当进行错峰选择,以提升房子的未来流动性。
文字来源:听懂涨声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