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伊藤忍中将,曾以第十七师团参谋长、第十四师团司令部附、中国派遣军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司令官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代表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所属部队在上海投降。

伊藤忍
伊藤忍(1894—1995)是日本宫城县人,1894年3月15日出生于仙台,1915年5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步兵科,与高桥坦、佐久间亮三、芳仲和太郎、绫部橘树、四手井纲正、楠山秀吉、朝野寅四郎、辰巳荣一、栗栖猛夫、久野村桃代、谏山春树、佐佐真之助、石田荣熊、井桁敬治、纳见敏郎、村田孝生、石川浩三郎、内田银之助、坪岛文雄、吉武秀人、元泉馨、古贺龙一、小堀金城等人同学,被分配至第六师团第11旅团步兵第47联队服役,同年12月25日晋升步兵少尉。
1920年12月7日,伊藤忍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5期,与栗林忠道、高桥茂寿庆、国分新七郎、影佐祯昭、富永恭次、片村四八、田中新一、福荣真平、山田清一、岩永汪、川并密、那须弓雄、高桥多贺二、山口信一、服部晓太郎、细川忠康等人同学,并于1923年11月29日毕业,被分配至陆军参谋本部第四部外国战史课任职。

近卫师团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伊藤忍于8月2日被调任近卫师团司令部参谋,期间先后辅佐了师团长西尾寿造、饭田贞固和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麦仓俊三郎等人,近卫师团是日本陆军中的“御林军”,负责拱卫日本首都东京及日本天皇的警备与安全。
1938年3月1日,伊藤忍晋升步兵大佐,同年7月15日,被调任第十七师团参谋长,辅佐师团长广野太吉中将,该师团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裁军中被裁撤,由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兵力不足,遂又以第十一师团留守师团为基干,重新恢复了第十七师团的番号。

集结中的第十七师团
该师团是于1938年4月4日在姬路编成的,下辖步兵第53联队、步兵第54联队和步兵第81联队及野炮兵第23联队、工兵第17联队、辎重兵第17联队、通信队、兵器勤务队、野战医院、病马厂等,另外还配备了装甲车第17中队,由于是三联队制师团,专设了第17步兵团(步兵指挥机构),由铃木春松少将担任步兵团长(指挥官)。
伊藤忍与广野太吉、铃木春松都是同日到任履职的,并率领第十七师团乘运输船开赴中国战场,被编入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并由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直辖,曾转战于无锡、宜兴、常州等江南地区,期间还抽出了一部分兵力,参加了进攻武汉作战,武汉会战之后,第十七师团被部署在苏州地区担任警备和维持治安等任务。

日军在武汉阅兵
1939年9月23日,日军第十三军编成,军司令部设在上海,隶属于中国派遣军作战序列,下辖驻屯镇江、常州等地的岩松义雄第十五师团、驻屯苏州地区的广野太吉第十七师团、驻屯杭州地区的土桥次一第二十二师团、驻屯安庆地区的筱原诚一郎第一一六师团等,第十七师团在苏州等地驻屯期间,经常进行“清乡”等扫荡作战。
1940年8月15日,伊藤忍被调回日本,出任第十四师团司令部附,辅佐师团长喜多诚一中将和多贺哲四郎大佐,同年8月23日,该师团被调到日本关东军,驻屯在内蒙海拉尔诺门坎一带,伊藤忍到任仅20余天,就接到了新的任命调令。
1940年9月7日,伊藤忍又被调回日本,出任第五十一师团步兵第66联队长,时任师团长为上野勘一郎中将,参谋长为渡边胜大佐,该师团是以第十四师团留守师团为基干,于1940年7月10日在日本宇都宫编成的,下辖第51步兵团(步兵指挥机构)、步兵第66联队、步兵第102联队、步兵第105联队及野炮兵第14联队、搜索第51联队、工兵第51联队、辎重兵第51联队等部队,隶属于日本东部军司令部直辖。

在日本的步兵联队
1941年7月24日,第五十一师团奉命调往日本关东军,伊藤忍没有随之前往,而是于7月28日调任船舶运输司令部第1扬陆团长,下辖独立工兵第6联队、独立工兵第10联队、独立工兵第28联队等,并于8月25日晋升陆军少将,任内迎来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文中的“团”为“集群”之意,是旅团一级建制单位。
日文中的“扬陆”是登陆之意,而伊藤忍也被日军誉为登陆战专家之一,曾率领第1扬陆团所属3个独立工兵联队,配属于本间雅晴的第十四军,参加了进攻菲律宾科雷希德岛的作战,此战曾迫使麦克阿瑟从该岛乘坐PT-41号鱼雷艇,趁夜雾悄然驰离,于1942年3月11日逃出日本海军封锁线,抵达卡加延港,然后搭机飞往澳大利亚。
1942年8月31日,第1扬陆团被改编为第1船舶团,伊藤忍继续担任团长,下辖船舶工兵第1联队和第1扬陆队,第1船舶团曾被配属于今村均的第十六军,参加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

日本陆军运输船
1943年2月23日,伊藤忍调任在日本广岛宇品港成立的陆军船舶练习部附,辅佐时任部长物部长鉾少将,同年8月25日,又调任同在宇品港的船舶司令部附,辅佐船舶司令部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
1944年2月14日,伊藤忍又被调到中国派遣军,接替田边助友少将出任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司令官,其参谋长为松长梅一大佐,其司令部设在上海,内设参谋、副官、司令部附等若干幕僚人员,由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直辖。
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下辖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北支支部、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汉口支部、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上海支部、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南京支部、第2船舶输送司令部湖南支部等,上述部队长官称为“支部长”,通常为大佐或中佐军衔。

汉口锭泊场
除上述所辖之外,还下辖第65锭泊场司令部(上海)、第67锭泊场司令部(苏州)、船舶工兵第29联队、船舶工兵第33联队、海上输送第12大队、船舶通信第4大队和第6野战船舶厂等部队。
1945年4月30日,伊藤忍被晋升陆军中将,并在任内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第十三军司令部也设在上海,该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被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定为上海地区日军投降代表,而中方受降代表为第三战区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

汤恩伯的受降报告
1945年9月11日下午2点,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携其参谋长等人,抵达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在解除佩刀之后进入办公室,向汤恩伯等军政要员鞠躬致敬,并由松井太久郎签署了投降文件,伊藤忍是否在其中,尚未见到相关史料披露。
伊藤忍战后经历不详,1995年11月17日死于心脏衰竭,终年101岁,是日本侵华将领当中最长寿者之一,曾获得勋三等瑞宝章,不曾获得任何等级金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