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坂间训一少将,是以日本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参谋副长参加了侵华战争,让他感到沮丧的是,其上任尚还不足半个月,就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最终在吉林敦化向苏军缴械投降。

日军向苏军投降
坂间训一出生于1898年2月11日,1919年5月28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31期步兵科,与片仓衷、冈田重一、久米精一、川本芳太郎、中村忠英、公平匡武、依知川庸治、奥信夫、中川留雄、河野又四郎、宇垣松四郎、中村镇太郎等人同学,同年12月25日晋升步兵少尉。
1925年12月26日,坂间训一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40期,与山田国太郎、寺田雅雄、今井武夫、片仓衷、额田坦、深堀游龟、千叶熊治、村田孝生、长勇、川本芳太郎、山崎正男、马场英夫、额田坦、三宫满治、松村知胜、工藤良一、山田清卫、中村镇太郎等人同学,并于1928年12月12日毕业。

日本陆军大学校
坂间训一早期经历不详,从1936年8月1日起,以步兵中佐军衔出任陆军大学校兵学教官,期间先后于1940年和1944年晋升步兵大佐和陆军少将军衔,并于1944年12月11日出任陆军大学校干事,辅佐时任校长田中静一大将,而田中静一为该校历史上唯一挂大将军衔的校长。
1945年8月7日,坂间训一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出任第一方面军参谋副长,辅佐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和参谋长樱井镣三少将,坂间训一刚刚飞抵牡丹江海浪机场不久,苏联就已经开始向日本宣战,150万苏军兵分三路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位于黑龙江牡丹江掖河(今牡丹江铁岭河),此时下辖村上启作的第三军和清水规矩的第五军,以及方面军直属师团、独立混成旅团等共约30万兵力,几乎占到了日本关东军兵力的一半。

正在集结的日军
日军第一方面军承担了珲春、东宁、绥芬河、鸡西、密山、虎林、饶河、延吉一线的对苏警备与防御作战任务,司令官喜多诚一和参谋长樱井镣三都是以情报见长的将领,而坂间训一长期在陆军大学校任职,纸上谈兵还可以,对领兵作战却是外行,让这三人承担如此作战重任,可见日本陆军高层在用人方面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并兵分三路大军向驻屯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深处中苏边境第一线的日军第一方面军,遭到了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强势进攻,日本关东军精心设计的对苏防御体系不堪一击,日军第一方面军防线被迅速瓦解,并一路溃败至吉林敦化附近。

溃败的日军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关东军高级将领们奉命集体聆听了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但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却没有收到来自日军大本营的任何指示,8月17日下午5时,山田乙三以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的名义,致电苏联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关东军奉天皇之命停止军事行动,向苏军缴出武器。”并于8月18日下午向所属部队下达了缴械投降命令。

苏军占领哈尔滨
日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樱井镣三奉喜多诚一之命,于当日前往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部,与该集团军司令员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洽谈投降事宜,8月19日正午,喜多诚一携参谋长樱井镣三、坂间训一等幕僚人员,在吉林敦化向苏军缴械投降,并于8月23日被苏军飞机送往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城),被集中关押在战俘收容所。
由于苏联战后劳动力严重匮乏,这些昔日狂妄的日本帝国军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被繁重的劳役折磨得没了脾气,日本大和民族有一个特点,谁对他最“狠”就服谁,而且态度十分的恭顺。

日军俘虏
樱井镣三与喜多诚一都没能抗住劳役和改造的痛苦折磨,樱井镣三死于1947年3月9日,而喜多诚一也死于同年8月7日,只有坂间训一活了下来,至于是否被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审判,我尚未查找到任何相关史料。
1956年12月26日,坂间训一从西伯利亚的哈巴罗夫斯克被遣返回日本,此后经历不详,死于1964年2月7日,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