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砂胜七:被列为甲级战犯的日军台湾宪兵队司令官

雁山评过去 2025-02-20 08:01:59

日本侵华将领上砂胜七少将,其陆军宪兵生涯长达三十一年之久,曾以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副官、青岛宪兵队长和台湾宪兵队司令官参加立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台湾台北向“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宪兵组缴械投降,曾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被羁押在巢鸭监狱中。

上砂胜七

上砂胜七(1890—1956)是日本滋贺县人,1890年10月13日出生,1913年5月26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与武藤章、横山武彦、田坂八十八、河野悦次郎、高品彪、佐藤幸德、葛目直幸、立花芳夫、田中新一、富永恭次、长野荣二、北川一夫、那须弓雄、本村千代太、樱田武、田上八郎、中村正雄、冈本德三、横田丰一郎、片桐茂、三国直福、船引正之、山田三郎、杵村久藏、冈村胜实、小林忠雄、冈田梅吉等人同学,同年12月25日晋升步兵少尉,此后未能考入陆军大学校。

上砂胜七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不久,就进入日本陆军宪兵领域,1918年10月从步兵中尉转为宪兵中尉,,曾于1925年参与“横滨鹤见骚乱事件”的镇压,1930年8月1日晋升宪兵少佐,出任名古屋宪兵队名古屋宪兵分队长,其时担任名古屋宪兵队长的是持永浅治大佐。

日军宪兵袖标

1932年4月11日,上砂胜七被调到刚成立的伪满洲国,出任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副官,其时宪兵队长为二宫健市少将,同年6月3日,宪兵队级别被升格,队长被改称司令官,并且是以二宫健市为分水岭的,此前的队长都是大佐军衔,而此后的司令官则都是少将军衔。

在上砂胜七担任副官期内,其先后经历和辅佐了二宫健市、桥本虎之助、田代皖一郎和岩佐禄郎等四任少将级司令官,岩佐禄郎之后的继任者为东条英机少将,只是上砂胜七没有机会与之产生交集,就被调回了日本。

日军宪兵

1935年8月1日,上砂胜七被调到日本宇都宫,接替都间观三中佐出任宇都宫宪兵队长,翌年3月7日晋升宪兵中佐,宇都宫位于栃木县中部,距东京仅105公里,是日军第十四师团编成地,因此该师团也被称为“宇都宫师团”。

1936年8月1日,上砂胜七被调到东京,出任东京宪兵队附,担任该职务者的军衔,从大尉到大佐皆有,但以中佐军衔者居多,因此“附”很难与中文词进行对应,其时担任队长的是坂本俊马大佐,上砂胜七辅佐其工作。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上砂胜七曾被临时抽调到华中方面军,此时正值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方向进攻,在此前后的日军部队,犹如脱缰的野马,不但军纪涣散,而且是无恶不作,作为维持和整肃军纪的宪兵,上砂胜七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但也只能是作为一个看客而已。

日军宪兵

1938年2月3日,上砂胜七被调到中国青岛,出任青岛宪兵队长,他也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第一个出任青岛宪兵队长者,也是最后一任,自上砂胜七于1940年8月1日离任之后,青岛宪兵队的名称就不存在了,其职能也许是被其它机构所取代了。

1940年8月1日,上砂胜七被调到日本广岛,接替横山宪三大佐出任广岛宪兵队长,并于翌年3月9日晋升宪兵大佐,广岛是日本重要的军都之一,不但是第五师团的编成地,而且陆军船舶输送司令部也设在广岛宇品。

1942年8月1日,上砂胜七被调到日本南方军,出任第1宪兵队长,该宪兵队是隶属于印度支那派遣军,同年11月,该派遣军又被改称为印度支那驻屯军,该军司令部设在河内,而日本南方军总司令部设在西贡。

日军宪兵

1943年8月2日,上砂胜七晋升陆军少将并被调回日本,接替高地茂都出任久留米宪兵队长,而且是历任队长中唯一的少将军衔,该宪兵队后来被改编为西部宪兵队司令部。

1945年1月12日,上砂胜七被调到台湾台北,接替纳见敏郎少将出任台湾宪兵队司令官,此时的台湾已经成为防御美军登陆的重点基地,为了抵御美军在台湾实施登陆,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9月22日成立了第十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台北,由安藤利吉出任司令官,谏山春树为参谋长, 负责台湾地区、冲绳岛和先岛群岛的防御和作战,直接隶属于日军大本营统辖。

日本陆军宪兵

由于美军实施了“跳岛战术”,并没有实施进攻台湾登陆作战,导致驻防在台湾的精锐日军并无战事,最终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就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盟军最高统帅部就发布了第一号命令:“除满洲外中国境内的所有日本军队,包括空军、海军、陆军和后勤部队,以及台湾和北纬16度线以北法属印度支那的全部日军,都由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受降。”这个命令预示着驻守台湾的日军第十方面军,将由中国战区所属军队受降。

前往台湾受降的中国军队,先是陈孔达率领的第七十军,紧接着是黄涛率领的第六十二军,前者辖第75师和第107师,于10月17日先期抵达台湾基隆登陆,后者辖第95师、第151师和第157师,由于在越南受降之故,要比第七十军稍晚抵达台湾,并且是从高雄登陆,这两个军由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直接管辖。

第七十军抵达台湾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受降仪式,台湾警备总司令官陈仪上将庄严地发布命令:“台湾全境、澎湖列岛交还中国,所有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的陆海空军和警察均交出武器,听候处理。”

日本台湾总督、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并交由参谋长谏山春树呈递给中国受降主官、台湾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陈仪上将,这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被彻底终结,台湾在时隔50年之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谏山春树向陈仪呈递投降书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成立了“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下设陆军第一组、陆军第二组、陆军第三组、军政组、海军组、空军组、宪兵组等单位,由上砂胜七领衔的台湾宪兵队司令部所管辖宪兵,均有宪兵组负责受降和接收,但具体受降情况,却难以查找到相关史料。

1945年12月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发布了第三批甲级战犯名单,该批战犯名单共有59名,其中被中国军迷所熟悉的名字有:畑俊六、广田弘毅、秦彦三郎、河边正三、中村明人、牟田口廉也、西尾寿造、多田骏、后宫淳、丰田副武、佐藤贤了、纳见敏郎等人,而上砂胜七的名字也名列其中。

日本战犯在法庭上

就在第三批战犯名单公布的同时,美国宪兵持逮捕令进行拘捕,上砂胜七也被逮捕,并被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中,最终却未经起诉和审判,就于1946年9月被无条件释放。

为何会如此处理呢?我的推断是,在台湾曾发生虐杀美军飞行员事件,而作战为台湾宪兵队司令官的上砂胜七,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被列为甲级战犯予以逮捕,后经调查发现,与上砂胜七没有多少关联,因而被无罪释放,如果上砂胜七参与其中,一定会被判以重刑,甚至杀头都是有可能的。

上砂胜七出狱后,曾撰写了《三十一年的宪兵生涯》一书,这本回忆录性质的书稿,记述他的宪兵生涯,对了解和研究日本宪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上砂胜七死于1956年5月18日。

1 阅读: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