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若你认为房子、钱是最大的底牌,就去这三个地方走一走

布衣粗食 2025-04-12 09:25:34

很多人说:“人这一生,靠谁不如靠自己。”

还有人说:“我老了,儿女随便去哪里都行,我自己养老。”

也有很多自媒体人告诉老人:“最大的底牌,自己、老伴、钱财。”

人在健健康康的时候,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还底气十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老了,健康也不在了,这真正的养老时光就来了。

作家王小波说:“到了中年,才发现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

别怀疑,真正的养老底牌,不是房子车子金钱,而是“有儿有女的家庭”。

六十岁之后,你去以下几个地方走一走,就会明白“家”到底有多重要。

01

去养老院走一走,看看有儿女和没有儿女的老人,有什么区别。

很多退休金很高,也有存款的老人,开口就来:“大不了去养老院,不看儿女的脸色。”

养老院看起来不错,下雨的时候,在小屋里看电视,天晴的时候,和一群老人在阳光下打牌,瞎扯。

吃喝有人送过来,洗澡有热水,房间有空调;治病也有医务室;被褥有人帮忙清洗。

“百闻不如一见”,你走进几家养老院,和不同的老人聊一聊。

养老院也分三六九等,高端的养老院,不是一般的人能够住得了的。动不动就一个月几千上万。条件还好,但是你望洋兴叹。

低端的养老院,条件真的一般般,不会按照你的习惯去设置,只能你自己去将就养老院的设备和大家的习惯。

就是同一所养老院里,有儿女的老人,隔三差五有人探望,对钱财情况进行管理,过节的时候,会被儿女接到家吃饭;没有儿女的老人,眼巴巴地看着外头,一直没有人来看,很失望;有儿女,却和儿女闹翻的老人,也是一脸无奈,充满了失落感。

你有机会,还可以去养老院体验几天,真的住得舒服吗?习惯吗?

隔三差五,听人说:“隔壁的某个老人过世了;对面的老人已经不行了,吃不下了......”生离死别,总是在发生,让人的心情,是很郁闷的。

有的地方,老人过世,敲锣打鼓,还放鞭炮,就怕你不知道。这声音,似乎是考验你,是否能够坦然面对一切。

你去养老院,还是儿女家,体验过了,就心中有数了。

02

去医院走一走,看看你生病住院,一个人可以解决吗。

总是会看到,一些老人,走进医院,面对各种新进的设备,是茫茫然,不知所措。

在医院大厅,也有服务员引导你,如何使用设备,但是你能够短期就学会吗?离开大厅,在一些科室里,新进的设备,就没有人教会你如何用了。

当然,这还是你自己可以走进医院的情况。你若是坐轮椅进医院的大门,或者是躺着进门,情况又大不一样。

挂号,就诊,到病房去,平时的一日三餐,谁来帮你解决呢?

你可以请护工,但是其流程是什么?每天的费用,你可以结算吗?

你还可以看看那些在病床上,几天都无法下地,还昏迷的老人,他们的日子,是靠谁来处理的。一些老人,若是自己没有意识了,也没有亲属签字,就真的没有办法救治。

六十岁之后,生病的概率很大。

一方面你要学习如何用智能的医疗设备,如何用智能手机去就医。一方面你要看清楚,若自己走不动了,还能够依靠谁。

也许很多老人在医院,并没有儿女在陪伴,但是儿女会安排如何住院,也会请护工。一些具体的情况,儿女是会处理好的,也不是太麻烦。

没有儿女的老人,也会想办法请侄儿或者其他亲戚来管一管。实在不行,那就处于听天由命的情况了。

夫妻都健在,可以互相照顾,但是夫妻之中,也有人先走啊。医院里,还有夫妻一起住院的。这就让你顿悟,夫妻也不是一直靠得住的。

03

去不婚不育的亲戚家走一走,看看他们是如何孤独终老的,有什么遗憾。

很多人,鼓吹“丁克”的好处,不结婚,或者结婚了不生孩子。

反正把生孩子的费用,都存起来,晚年就什么都不缺。

好了,别盲目鼓吹。你去农村看,有很多一辈子都没有结婚的单身汉,也有一些一直没有儿女的老夫妻。他们的日子,你可以去看看,和他们交谈。

我的小叔叔,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早年靠帮人理发,日子也过得逍遥,还有一些存款。

小叔叔晚年在老家生活,自己种菜种地,开销也不大。加上地方每个月给他一两百补贴,年底是还有剩余的。

小叔叔病倒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变。没有侄儿侄女愿意去管,村里也是把他送到孤老院。

乡里的卫生院,也会安排人到孤老院坐诊,但是大病基本上管不了。再说了,一个孤老,大病的费用,是很难承担的。关键是没有人对他负责。

到底,不婚不育的人,晚年是要后悔的。儿女不一定有大出息,不一定非常孝顺,但是你得有,这是精神寄托,也会让晚年多一点点温暖。

04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缺少一个人,家就不完整了,就如同世界崩塌了,乐园消失了。

生儿育女,会让夫妻的日子变得更难,也会让家庭有更多欢乐,也是晚年幸福的开始。

当然,人到晚年,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停止对儿女的抱怨,积极支持儿女的事业和小家庭的发展。

第二,停止对儿媳女婿的排斥,把他们当成家人,只要儿女的小家庭幸福了,父母的赡养问题,就容易了。

第三,停止“养老都靠自己”的想法,建立“大家庭”观念,多考虑晚年的一些特殊情况。

凡事都要未雨绸缪,都要去体验,而不是旁观一阵子,就得出结论。

人老了,有钱有房是底线,有像样的家是底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7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