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跳蚤,轻轻松松地一蹦三尺高。
有一天,跳蚤被人抓住,关进了一个低矮的玻璃罩里。
跳蚤每一次跳动,都触及玻璃罩的顶部,浑身疼痛。于是它不得不降低跳跃的高度,避免触及顶部。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把玻璃罩拿开,但是跳蚤也不会跳跃很高。
原来,跳蚤的生命中,有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高度早已确定。
这就是“跳蚤定律”。
在父子关系中,孩子就是跳蚤,父亲是玻璃罩的制造者。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其本身的高度,和孩子的人生高度,有深度的交集。
由此可见,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跟父亲的状况关系很大。
01
一筹莫展的父亲,养不出生活阳光的孩子。
在《红楼梦》中,贾政是一家人的领路人。
他被大家寄予厚望,但是他的官职,也看不到太大的变化;他看到家庭慢慢没落,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是痛心;对于父子关系,他也处理不好。
总是处于一筹莫展的家政,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
第二十二回中,一家人聚餐。他一到场,大家就没有了欢声笑语,一直喜欢说笑的湘云,都不说了。
贾母怕大家太扫兴,索性让家政提前离席。
贾政偏是不离开,还要猜灯谜。他看到谜面:“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马上想到“丢官职,离开朝廷”等,脸色非常难看。
看过灯谜,这一夜,贾政都难受,睡不下。
总是看不到希望,一直担忧,一直朝着坏处想。贾政低落的心情,很快就传递到了儿女的身上。
以至于儿子贾宝玉的状况,也糟糕:“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满歌行》中说:“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什么都发愁,其实是一个人计划不到,无法把握命运,无法正确引导一个家庭。
父亲看不到希望,忧郁的样子,一开始是伤害了自己,后来大家都被感染了。眼前的颜色总是灰色,看什么都雾蒙蒙。春天来了,也看不到。
孩子长期生活在灰蒙蒙的地方,抬头也看不得很高,这做什么都觉得不顺,久而久之,人生就不顺了。还没开始,就意味着失败。
若要孩子有出息,就让其生活在阳光之下,有一个希望满满的家。
02
脾气暴躁的父亲,养不出从容进退的孩子。
贾政的暴躁,是出了名的。
在宝玉年幼的时候,他安排了一次抓周。这本来就是一个游戏,但是贾政当真了。
看到宝玉对胭脂之类的东西,爱不释手。贾政立马就怒了:“将来是酒色之徒耳。”
在二十三回,贾政看着宝玉,觉得长相不错。但是隔一会,就生气了,骂道:“还不出去。”
三十三回,宝玉被家政打了,谁都劝不住。
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亲都是如此。但是操之过急,这就令人难受了。
可以说,贾政的状况,有一点“阴晴不定”,孩子 是难以摸清楚的。
父子之间,孩子处于“被动”。毕竟孩子在成长,很多方面都要听父亲的,地位不太对等。
父亲一旦暴躁起来,这孩子要么挨打,要么挨骂,要么被冷落。
一个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被劈头盖脸地骂。这还有进退的秩序吗?
孩子长期不能从容地做一件事,进退都没有章法,这长大之后,人生难免一团糟,做什么都处于害怕被责罚的样子。
军事家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一个好父亲,应该做情绪的主人,还要承接孩子的情绪。在一定时候,父亲就是“出气筒”,用宽大的胸怀,包容大家。
把情绪从家里清除了,家人才可以好好说话,孩子就有了话语权,也慢慢有了人生的主动权。就是孩子错了,父亲也是耐心引导,主动权还是在孩子手里。
03
讨好外人的父亲,养不出依靠自己的孩子。
贾政对贾雨村,非常客套。
贾雨村从穷苦人开始,考上进士,做官。这恰好是贾政想要做到,却没有做到的。
另一方面,贾政把科考的希望,放在了宝玉的身上,但是宝玉却似乎不争气。
贾政对宝玉说了这样一段话:“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尽玩你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这门。”
一个父亲讨好外人的时候,就会讨厌自己的家人,内外的关系就搞反了。
一个父亲总是认为别人的孩子很好,那么无形之中,就贬低自己的孩子。开口就是:“你看隔壁家某某,考上某大学;再看看你......”
可悲的是,很多父亲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跟着自己一起讨好外人。孩子一直以为,自己的“伯伯叔叔”很厉害。但是这些伯伯叔叔,丝毫都靠不住,白尊敬了。
聪明的父亲,让孩子靠自己。哪怕父亲有很好的人脉关系。
04
父亲在家里,对孩子的主要作用,是默默托举,而不是给孩子限高,更不是拉低。
父亲的状况,决定了托举的力量有多大,高度有多高。
贾政没有培养一个有出息的宝玉,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主动改变。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亲,引导孩子从容成长。
做一个尊重孩子的父亲,教会孩子礼貌待人。
做一个自强自立的父亲,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做一个锲而不舍的父亲,增加孩子成长的定力。
父亲可以当下很糟糕,但是不要忘了,人在低谷,也要抬头看蓝天白云,等风起云涌。
一家人,登高望远,未来可期。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