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是前天,有个姐们跟我说被“止盈定投”功能“”坑惨了”。
事情起因是当初,这姐们恒生科技买的早,还买了不少,自然而然被套牢很多,你懂得。
所以没辙,就只能一路定投,然后又设置了止盈定投。最近反弹,你也看到恒生科技指数涨了不少,堪称这一轮的反弹急先锋,所以定投自然就赚钱了,结果前几天,也就是上周某天满足盈利8%,直接给她定投止盈了。
然后你也知道以后的这几天也有一定涨幅,这等于错过不少行情,你想前期看好腾讯等在高点买了不少恒生科技的联接基金,然后跌了,再定投一点。
其实换谁都一样,确实心里有点堵——都坚持挺长时间了,好不容易开始涨了,没赚多少,却止盈了。
我估计是她自己都忘记当初还设置了止盈定投这事了,否则自己设置的止盈定投,止盈档位也是自己选的8%,否则也不至于这样说是“坑惨了”。不过也行吧,这一轮最起码把之前的亏损都补回来了,还赚钱了,尤其是她当初高点买的,还真就买了不少,这最起码解套,还赚钱了。
你想我,港股科技股基本上没啥仓位,加了红利,结果红利这一轮有些还是跌的,债券啥行情也不说了,我这一波才是干瞪眼。
继续说这事。
“止盈定投”甚至包括另一种常用策略“网格交易”,其实这都是是震荡市或是熊市交易策略,比如这几年,A股经常围绕3000点震荡,所以最简单网格策略就是围绕3000点,3000点以下多买点,越跌越买,3000点以上,越上涨越卖。
但是恒生科技指数或是恒生医药亦或是A股的科创或是机器人等等板块这种,锐度大,非常锋利,进攻性强,跌下去可以左侧定投,因为跌的时候可以跌挺长时间,但是涨起来也很快,涨的时候,即使要止盈也不要一次性止盈,分批止盈。
比如涨8%卖出10%的仓位,涨12%或是15%,再卖出20或是30%的仓位这种,越涨越卖,否则很容易被一次性震出去,洗出去,谁也不能保证这种锐度性产品涨起来能涨多少。
除了分批止盈,另一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就是止盈定投的目标收益率要逐步提高,比如第一年设置6%,第二年就提高到8%,第三年提高到10%,以此类推。
为什么?
时间成本啊。
操作3年,总收益10%和操作5年,总收益10%,时间成本不一样啊,最简单的银行存款存1年和存5年利率还不一样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个人总结:
一、“止盈定投”这事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帮大家落袋为安了。
因为大家无法预测未来是涨是跌,这姐妹周一被止盈,如果本周大跌,估计要和我说逃顶了这类话了。
止盈其实是帮大家落袋为安了,替大家管住手。
二、“定投止盈”及时检查。
就像我这个姐们一样,觉得8%设置少了,可以设置成10%,20%,得及时检查,及时跟踪。
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这种目标,再说,但是起码可以及时检查,定期修改,你说是吧。
三、“止盈定投”是个好东西,但是也有改进空间。
1、分批止盈,越涨越卖。
因为谁也不知道行情怎样演绎,尤其是一些锐度大的品种,谁能一次性卖在高点和次高点?
2、止盈定投的目标收益率要逐步提高。
考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因素。
3、止盈定投很多家,各家情况不一样。
止盈定投或是止盈目标定投,各家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到了收益率,给APP弹窗和短信提示,投资者自己赎回,有的可以选择自动赎回,大家注意,不是每家都一样。
我个人分析,这两种各有利弊。
只给提示。往往投资者会被上涨的乐观情绪感染,到了收益率却不赎回,还想涨更多,到头来不一定能起到止盈的效果。
自动赎回。目标强制,但是投资者可能后悔,觉得未来可能涨更多。
所以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把选择权给投资者:只给提示或是自动赎回这两个选项都给投资者,投资者你喜欢哪种选哪种,避免惹上麻烦。
所以,我觉得止盈定投可以深度开发,这些功能都可以继续深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