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一口咬进宋朝的春天

梨白谈文化 2024-04-07 03:45:53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最近的最近,杭城已经不是一秒入春了,而是心在春天人在夏天了。不过梨白还是提醒大家,清明节前天气恐有变动,大家一定要注意添减衣服。

好了,废话不多说,窗外有春光,餐桌上怎么能缺春菜呢?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这些年仰赖于科技,南北餐桌上的菜色越来越相近,但我们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南北餐桌上自然有不一样的春味儿。

梨白是北方人,北方入春晚于江南,但现下荠菜、面条菜还有我爸妈爱吃的榆钱馒头应该是上桌了,在这儿多说一句,小伙伴们不止流传于山河四省的蒸野菜真的很绝,可以尝试做一下哦~

江南的餐桌上也是热闹得紧,春菜之王春笋无论是油焖还是和咸肉搭配那都是一绝,鸡毛菜、芦蒿、马兰头等梨白在北方少见的江南野菜皆是轮番上阵,真的就是五脏庙一秒入春。

“废话”说了很多,下头咱们切回正题,穿越宋朝,来一口宋时春菜,让五脏庙一秒入春吧。

宋朝绝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引发美食变革的朝代,从宋朝开始,无论是食材、调味料、烹饪方式、饮食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因此诞生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吃货”。

北宋国民男神苏轼文采了得,也在他的诗词文章里描述了很多美味,其中就包括春味。

每次说到宋朝的春味,梨白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野味儿、江鲜都藏在这里头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里头其实就藏着江南人吃河豚的秘密,拜在苏轼门下,和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在其记录着时下见闻和文人轶事的书籍《明道杂志》中就曾记载了住在长江边儿上人家吃河豚的制作方式。

经过大家“票选”,认为蒌蒿、荻笋也就是芦芽还有菘菜和河豚最是搭配,所以为什么说苏东坡是老饕呢,单单是看到蒌蒿和芦芽,就想到鲜美的河豚汤了。

河豚味儿之美迷倒了苏轼,也迷倒了北宋名臣梅尧臣。他曾经在好友范仲淹的席上向朋友们用诗词《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介绍了河豚的鲜美,“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鲀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所以看到这儿小伙伴们流口水了吗?流了也要淡定,河豚虽美味,食用有风险,轻易不尝试,尝试也要去靠谱、有资质的饭店食用哦。

食完江鲜,我们再来说说春天的那些春菜,上文中我们其实已经提及了蒌蒿、芦芽,下面咱们说说水芹。之所以提到水芹,是因为梨白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看到了一道便是看一眼名字就已经觉得很春天的菜肴,那就是“碧涧羹”。

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置身于户外绿草水涧之感?是不是也还没猜到这道羹汤说得是什么春味?别着急,也有诗词提示。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有诗句“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嗯哼,这里的碧涧羹就是以水芹为主要食材的春味。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介绍了宋朝当时芹菜的种类,有荻芹和赤芹两种,他们都生长在水中,又叫“水英”,前者主要吃根,后者则是取叶和茎。

在二三月的时候,将采来的芹菜焯水后用醋和研磨过的芝麻盐和茴香一起做酸菜。

除了酸菜,芹菜也可以用其做羹汤,也就是咱们说的碧涧羹,味道清淡、馨香,颜色也很是清新可爱,就像是春天山涧中点缀的苍翠。

芹菜在我们中国有着很长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过“菜之美者,云梦之芹”一说,春天多吃蔬菜养肝,带着馨香味道的芹菜更是很好的选择。

说到春菜,人在江南的梨白不得不说说江南春菜之首,春笋。

我们中国人吃笋的时间很长,起码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中就曾经有诗词“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的记载。

相传在唐太宗时期,每逢春笋上市,他就会在宫中大摆笋宴,邀请臣子们来品尝这入春的第一鲜。梨白猜想无论是帝王还是君子们食笋除了真的美味外还因为笋长大了后就是备受人追捧的竹子有关系。

笋在江南民间大席上有着至高的地位,有着“无笋不成席”一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竹笋的烹饪也都留下了很多诗词文章。

“峰回路转”又见苏轼,没办法,吃肉有苏东坡,吃菜也有他。。。。。。

因为“傲娇”顶撞宋神宗乌台诗案事发后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在初遇黄州后对这里的美食情况有了个初步印象,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就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所以小伙伴们隔着屏幕可闻到了春笋香。

宋人特别是宋朝的文人在吃这方面追求一个“鲜”,也追求这“鲜”背后的崇尚平淡自然、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苏轼如此,写下《山家清供》的林洪也是如此。

《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很多山间美味烹饪的菜肴,处处体现着宋朝温室追求清淡雅趣的生活方式,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水芹、春芹,同样也有很多春天的山野之味。

既然在说笋,就先说几道和笋有关系的菜肴,比如拥有非常大气名字的山海兜。

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味能将山河湖海做一兜呢?小伙伴们往下看。

采特别嫩的春笋、蕨菜焯水,后取新鲜的鱼虾切块,用热水泡后一起上锅急蒸。然后在加入酱、熟油、盐以及研磨过的胡椒加上绿豆疯批拌匀,最后点香醋。

林洪表示,这是宫中的后厨经常进奉的菜肴,也叫“虾鱼笋蕨兜”,他觉得来自河陆的食材在食器中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所以给这道菜起名味山海兜。

同时林洪还表示,有人只用笋和蕨菜做这道菜已经很是美味,南宋的隐士许棐还曾作诗赞扬了这道美食,“趁得山家笋蕨春,借厨烹煮自吹薪。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吃肉人”,嗯,这么一看隐士隐得不够深,还有其他想法。。。。。。

除了春笋、蕨菜,《山家清供》中也记载了蒌蒿这款春日限定美食,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及,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里也提到,“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洪在客居江西林山房书院时春天经常吃蒌蒿菜,做法也简单,采蒌蒿嫩茎去叶子,用热水抄一下,然后用油、盐、醋浇上去一拌,美味即成,升级做法事加上肉臊,咀嚼起来又香又脆。

后来回到临安,林洪依旧在春天的时候会想念这道菜,然后就询问邻居江西人李竹野,然后老李就给他解锁了蒌蒿更多的做法。

老李说江西人大多用蒌蒿做鱼羹,叶子还可以用来蒸菜,让林洪大开眼界、味蕾大动,还想到了黄山谷诗词中的“蒌蒿数著玉横赞”。

说了河豚、春笋、蒌蒿、芦芽、春蕨等我们再来说说春天必不能缺少的一道美味,春韭!梨白的第一反应就是杜甫的那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然后就是东坡的“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日》中就提及“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韭菜绝对可以位列春鲜之一。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提及了炸韭菜根的吃法以及选嫩韭菜,用姜丝、酱油、醋直接伴着生吃,有利小便的功效。

韭菜除了是蔬菜还有药用价值,有着“壮阳草”、“起阳草”这样的名字,不过《本草纲目》中也提醒打击,“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

除了以上提及的春味,其实上面的诗词中还“隐藏”了宋朝的春天里不可或缺的春味,比如辛弃疾认为和春天很搭的黄柑酒,也有苏轼在午后喝的春茶。

什么是黄柑酒呢?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给大家做了解答。

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安定郡王以酿酒,名洞庭春色。

这一点在苏轼的《洞庭春色赋》序言中也得到了印证,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苏轼和赵德麟交好,小赵就把老爸安定郡王酿制的黄柑酒给苏轼试喝,苏轼因此写下了《洞庭春色赋》,也曾写诗回赠给小赵,比如《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偶逢白隋争春手,遣入王孙玉罪飞。”

说完了酒再说茶,茶于宋人而言,和酒一样重要,不然苏轼也不会争着第一口“鲜”了,“且将新火试新茶”。

梨白很喜欢的宋朝文人黄庭坚在给妹夫的诗词《送王郎》中也曾有“儿大诗礼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在黄庭坚看来妹夫王郎儿女双全又都聪明懂事,妹夫可以读书煮春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可见烹春茶也是有“条件”的,岁月静好方能品茶香。

关于苏轼、黄庭坚和春茶的那些事儿梨白在之前已经写过小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梨白的首页翻看。关于宋时的春味可以说得很多,今年也就说到这儿了。

尽管随着科技的参与,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模糊了四季的概念,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遵循自然知道,守着老祖宗不时不食的智慧,在人和自然中体会心灵和生活的淡泊。

谁说吃饭就是俗事了?以俗为美,化俗为雅,愿小伙伴们找到自己恬静雅趣的生活方式,大家春天好啊!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岁时广记》

《山家清供》

0 阅读:0

梨白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