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后,不少人都有两大困扰:早期的尿蛋白和中后期的肌酐高。
相比于肌酐高,尿蛋白的地位显然是更重要的,因为在肾病初期它就出现了,而且会对肾小球及肾小管等重要肾细胞不客气,是加剧肾脏纤维化硬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会加速尿毒症的到来。
而肌酐则是肾功能损伤的产物,只要肾功能保护的好或者损伤的不严重,它就可能不出现。
所以有尿蛋白的患者,一定要重视早期的蛋白达标。
简单来说,持续有尿蛋白的患者,一定会引起肌酐高。蛋白尿达标的患者,则不会出现引慢性肾衰引起的肌酐高。
因此有些患者觉得尿蛋白也不痛不痒的,肌酐还没升高,没什么大事,这是很大的误区!
其实尿蛋白算是慢性肾病中比较好控制的指标,很多人觉得难缠,不好降,最根本还是没有对因治,只是对症控制,缓解都是暂时的,一旦减停药就可能复发。
归根结底,要想蛋白尿持续稳定,在达标范围内,这三件事必须要做到:
一、消除肾脏炎症状态,清除免疫复合物
一、缓解肾内压,消除水肿,给肾脏减负
二、纠正肾脏供血供应,恢复纤维化硬化
患者张女士,51岁,确诊肾病综合征3年多,最开始发现时是因间断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进一步监测发现蛋白尿、潜血阳性。最开始在当地进行激素冲击治疗,起初效果还可以。但一年后就进入了减药就反复的怪圈。
初次转院过来时,当时双下肢及腰骶部重度水肿伴有胸腔积液,尿蛋白4+,最高蛋白定量7.65g/24h,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1:32)。
经过院内专家刘德昌院长、石伟院长等会诊,在原有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的系统调理,根本改善免疫损伤,结合内服外敷三氧等特色治疗,情况得到根本好转。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复查情况都比较稳定。
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7g/24h,水肿消失。
最近来复查,主要是为了减激素,来我院查免疫五项,评估免疫预防感染。
回顾张女士的最开始的治疗,其实只做到了第一点,消除炎症反应,清除了部分免疫复合物。但是免疫系统损伤没改善,肾内高压没有缓解,肾小球及肾小管硬化纤维化的状态没有改善,蛋白尿就不仅不能降到较低的水平还会停药就复发。
所以如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传统方案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更新的方案以联合降压药,靶向药及中医药来系统治疗,会更彻底且显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