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离开了我们,叶帅随后向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他说是按照毛主席的意思来问的。
周总理离开后,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同时,新总理的人选也得赶紧定下来。这时候,叶帅向华国锋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既是对华国锋的一次考验,也让叶帅有了更多了解他的机会。
毛主席打算让之前不太起眼的华国锋来当代理总理,大家对这位新上任的代理总理感到挺陌生的。
叶剑英元帅同样如此,不过当听到华国锋针对他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的答复后,他心中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他觉得,周恩来总理之后,华国锋就是接替这一位置的最佳人选。
好吧,咱们来聊聊叶帅提出的那两个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还有主席具体给他交代了些什么任务呢?
周总理离世后,有人想借着安排总理葬礼的事儿,来削弱总理的声望,甚至还打算在总理的追悼会上,偷偷摸摸地实现他们那些见不得人的小打算。
在总理的追悼会上,原本安排的是由邓小平同志来致词。可到了关键时刻,却有人跳出来说,让叶帅来发言更为妥当。这种做法明显是想在大家之间制造矛盾。
叶帅心里头门儿清这里面的道道儿,他干脆利索地拒绝了这事儿,还公开说了:邓小平同志是中央的副主席,大伙儿心里都明白,他才是发言的最佳人选,压根儿不需要谁来顶替。
总理离世的那天,老百姓们自个儿组织起来,要给总理送最后一程。从北京医院开始,一直到八宝山,这条路是总理遗体前往火化的必经之路。大伙儿不约而同地站在路边,心里头默默给总理道别。
周总理以前讲过:我不分哪里没有孩子,因为所有的孩子对我来说,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亲。
现在,周总理的那些“亲人”冒着凛冽寒风为他作最后的告别。当载着周总理的车队缓缓驶过他们的家门,他们压低声音,轻轻地呼唤着总理的名字,那声音里既有想唤醒总理的渴望,又带着不敢打扰他的小心翼翼。
三十多公里的路上,挤满了人群,尽管北风凛冽,大家却都坚持站着,只为给总理做最后的告别。他们全都穿着深色的衣服,手里拿着白色的花朵,静静地看着总理的遗体被送入火化场。
送葬的车队自然而然地放慢了脚步,好让前来吊唁的人们能再多看上几眼。大家默默地流着泪,与自己心中无比尊敬的总理做着最后的道别。
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多了,等总理的骨灰送回来那会儿,他们还在冷飕飕的风里头站着等呢。
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在向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表达谢意之后,便拿起骨灰盒,打算去实现总理最后的心愿。
她和总理在世时有个约定,打算离世后将两人的骨灰一起撒到河流和山川之中,让自己永远融入祖国的壮丽山河。
邓颖超女士站了出来,她讲道:这早在我跟恩来十多年前就商量定了,等我们都走了以后,要把骨灰撒在咱们祖国美丽的大地上,和这片土地紧紧相拥。
1976年1月15号那天,周总理的骨灰要撒向大地。按照他生前的愿望,这事得悄悄办,不能打扰到别人,所以最后决定在晚上动手。
总理一直到走的那天,心里想的还是老百姓。没多久,夜幕降临,一架飞机带着总理的遗灰升向高空。
总理骨灰落向大地的那一刻,他终于得以再次与这片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总理离开后,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前往总理曾踏足的地方缅怀致敬。总理在革命老区住过的老房子,很快就挤满了人群,每个人都希望能亲自踏上总理昔日的足迹,感受那份历史的沉淀。
周总理逝世后,接下来谁来扛起总理的重担,就成了那时候中央最关心的大事。主席心里已经琢磨好了,觉得华国锋同志最合适。
毛主席对华国锋同志的谦逊态度和协调各方的高超本领非常赞赏。在他看来,华国锋既不骄傲自大,也不自卑退缩,这种不卑不亢的性格十分难得。而且,他在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时,总能展现出出色的平衡能力,让各方都能感到满意。毛主席对华国锋的这些优点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湖南工作期间,华国锋同志特别实在,他话虽然少,但做起事来那是一点不含糊,是个实实在在干事儿的好人。毛主席还曾亲切地管他叫“咱们大伙儿的主心骨”。
那时候,湖南地区遭遇了病虫害,导致粮食收成不好。华国锋同志亲自跑到乡下去,扎扎实实地研究起那些病虫害的事儿来。
华国锋是如何从地方岗位走到中央的呢?这里面有啥故事呢?他一开始在地方工作,后来怎么就进了中央呢?这可得好好说说。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表现,逐渐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重视。慢慢地,他的名字开始在更高层级的领导中传开。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考虑和决策,他成功地从地方调任到了中央,开始了新的工作旅程。就是这样,华国锋一步步走到了中央,靠的都是自己的真本事和不懈努力。
周总理走了,这对党和国家来说,真的是个大空缺。可他的活儿还得有人赶紧顶上,那华国锋能不能担起这个重任呢?
那一年,不光是总理的位子空了出来,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挺让人担心的。所以,选上的这位代总理,虽说只是个临时的头儿,但他要扛的责任那可是一点都不轻啊。
在一些经历过风雨的老一辈革命家眼里,华国锋算是年轻一辈,既有那股子冲劲,又肯脚踏实地地干。不过,说到他能不能稳稳地掌控大局,大家心里头还是打着鼓,有点拿不准。
叶剑英心里也犯嘀咕,为了让他放心,并且让大伙儿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国家做贡献,毛主席给叶帅安排了个差事。
听到中央内部的提议,毛主席当机立断,他心里认定,华国锋同志绝对是最佳人选。
那时候,毛主席接见他的时候,他还只是湘潭地区的一把手,怯生生地跟毛主席汇报了自己搞病虫害防治的那些事儿。
毛主席特别看重农业发展,你瞧这位腼腆的小伙子,他居然攻克了让人头疼不已的血吸虫病难题,还拍胸脯保证,三年内要把病虫害问题一股脑儿全解决掉。
那次经历,让毛主席深深记住了这个稳重可靠的年轻人。看着他一步步成长,毛主席对他的能力愈发信任。
主席让人给华国锋带了个话,但华国锋觉得自己还嫩着呢,没啥天赋,做事一板一眼的,不会拐弯抹角,感觉挑不起那么重的担子。
主席听说他拒绝后,心里更有数了,觉得他就是当代总理的最佳人选。
在选拔会议上,主席开口说:华国锋同志自己觉得政治理解没那么深,但我观察下来,他这人实在可靠,行事稳重又安心,政治理解其实相当到位,选他当代总理,那绝对是实至名归。
政治局对主席的提名感到非常吃惊。在他们看来,华国锋似乎是个相对边缘且不太熟悉的人物,他平时主要忙于国务院的工作,遇到事情时总是寡言少语,不怎么参与讨论,也极少与人起争执。
大伙真没看出来华国锋有啥特别厉害的地方。不光是政治局的人,就连那时候当军委主席的叶帅,也对华国锋感到挺纳闷的。
那时候,叶帅正因病在家休养,恰在此时,他收到了来自华国锋的任职通知。
叶帅对那个人没啥深刻印象,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最关心的就是华国锋究竟是个啥样的人!
叶帅在熊向晖准备给华国锋做工作汇报前,特意交代他多观察观察这位代总理的一举一动,看能不能摸清他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光说不练,还是真能说到做到、实实在在干事儿的人。
熊向晖干完活儿,立马摸着黑来找叶帅。他跟叶帅聊起华国锋,直夸这人厉害,啥人啥事都门儿清,做起事来稳稳当当,特别上心。叶帅一听这话,心里的大石头也算落了地。
听完熊向晖讲述完这位代理总理的事情后,叶帅简短地说了四个字:深藏不露。明显能看出他对这位代总理很是赞赏!
1976年7月6号,朱德老总离开了我们。那时候,毛主席身体已经很不行了,躺在床上动不了,也说不出话。叶剑英元帅去探望他,没想到毛主席一听到叶帅的声音,竟然慢慢睁开了眼睛,醒了过来。
主席把叶帅叫到床边,看起来有话要说。叶帅走过去,弯下腰,却啥也没听见,但他好像啥都懂了。
没过多久,叶帅自个儿提出来要和华国锋见个面。等两人一碰头,华国锋立马就走上前去跟叶帅打招呼。
他俩相互扶着走进会客厅,叶帅先开了腔:“老兄,我这儿也没啥能给你搭把手的。瞧你现在肩上担子那么沉,我却使不上劲儿,真是心里过意不去啊!”
华国锋连忙开口:“主席让我扛这重任,我只好接过来,全心投入工作,不能对不起主席的信任。您是咱们九亿老百姓心中的元帅,我一直都特别佩服您。”
不过之前听说您在休养身体,我就没好意思去麻烦您。现在看您已经康复了,以后还希望您能多给我些指导。
不过,华国锋由于年纪尚轻,在中央处理事务时感觉不太顺手。叶帅见状,决定亲自出手,助他一臂之力。
1976年9月9日那天,毛主席走了。叶帅,那个平时总说身体不好不掺和讨论的人,这次却主动站了出来,说要负责主席的丧事。
他深知,随着主席的离世,华国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支持华国锋,他决定挺身而出,协助其树立更加坚实的威信。
他告诉华国锋,要多跟那些老前辈聊聊天。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你,但心里头满满的都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他们特别想知道,新一届的领导人究竟是谁,又会怎样引领国家继续前行。
那么,他们俩接下来还会一起做些什么呢?
在那之后,叶帅向华国锋抛出了两个问题,听完回答,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打那以后,叶帅就全心全意地扶持华国锋,想方设法帮他建立起威信。
那么,咱们来聊聊这两个问题,还有华国锋他是怎么给出回应的?
叶剑英对华国锋表示了肯定,之后很担心他在中央的工作压力太大。他跟其他老同志聊起时说:华国锋同志肩上担子太重了,咱们这些老一辈的得搭把手,帮他分担点。
跟他见过华国锋之后,他对华国锋的好感又多了几分。他觉得华国锋说话办事都挺靠谱,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知道低调的好料子。
叶帅心里还惦记着毛主席交代的事儿,所以跟华国锋简单聊了几句后,他就直接切入主题,让华国锋帮他解答两个疑惑。
第一个疑问:当下管理国家的路子是啥?
华国锋稍微想了想,然后说:咱们得努力提升国民经济,还得确保全国都安安稳稳、团结一致。
叶帅微微颔首,对这个答复还算认可,随后,他便抛出了第二个疑问:对于中央的人员,你计划如何妥善安置呢?
华国锋回应说:除了主席那边已经定好的,别的人员变动我一律不插手,都照着原来的样子来。
叶帅对给出的两个答复都挺满意的。主席以前说过,华国锋这人实在靠谱,做事实在,现在看来,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接着,华国锋问叶帅现在有啥得留神的事儿,叶帅稍微想了想,就叮嘱说:咱解放军得拧成一股绳,不能分散。
叶帅怕他没明白,便再次强调:军队里不能有多个领导核心,民兵这块儿得盯紧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次碰头,让叶剑英对新领导人的顾虑烟消云散,同时也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给他的任务,叶剑英心里头那叫一个满意。
华国锋同志想了想,觉得自己平时和人打交道确实少了点,做事的方法上可能有些不妥,这得改改。他得让大伙儿明白他是个啥样的人,好让大家都安心。
现在,他手头上有件大事得忙,那就是参加毛主席的葬礼。这位伟大领袖的离去,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在毛主席的告别仪式上,好多人都哭得说不出话来,上千名送行的人里,有的因为伤心过度,直接哭晕了过去。
华国锋在毛主席的告别仪式上致辞,深情回忆并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在他开口之前,整个会场静悄悄的,大家都沉浸在缅怀的氛围中。
演讲讲完了,大家开始回想主席的过往,忍不住泪流满面。毛主席为了新中国,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进去了,他奋斗了整整五十年,这才让新中国真正“挺直了腰杆”。
追悼会办完后,新的挑战冒了出来。大伙儿对这位新来的领头人挺陌生,华国锋得赶紧想办法立威,好让局面稳住。
叶帅心里明白,好多老伙伴对新来的领导人还不太熟悉,这他也挺能体谅的,毕竟华国锋那内向的性格,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他亲自上阵,领着一帮人,去给其他同志引见华国锋。这样一来,华国锋心里的那份紧张和不安,还有工作上的重压,都减轻了不少。
周总理、朱老总还有毛主席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全国上下都特别难过,大家都还深陷在失去他们的痛苦里。
华国锋的情况不同,他得赶紧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这时候,叶帅就成了他的好帮手和指路明灯。每当工作上碰到难题拿不定主意,华国锋第一个想去找商量的人就是叶帅。
叶帅携手一群老伙伴,给华国锋出了不少好主意,帮他很快在中央树立起威望,稳稳接过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任。
叶帅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他总算是没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帮华国锋立起了威望,稳稳当当地把局势给捋顺了,引领新中国迈向了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叶帅把邓小平同志又请回了中央,华国锋特别支持这个决定。他觉得,自己可以当个临时带头的,但没法给新中国开创啥新局面。
华国锋说,他愿意把领导人的位置让出来,因为新中国得需要那些既有本事又有新点子的人来当头儿,还得有个新团队来一起干。
叶帅听完他那一套说辞,心里头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华国锋在那个过渡阶段当领导,政治路上有成功也有挫折。但有一句话不能否认,就像毛主席讲的一样,他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他们俩挑大梁,稳稳地把局面给控制住了,顺利渡过了难关,没白费毛主席对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