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而人均GDP则代表了平均每个人在一个阶段内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
在常州市内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的GDP、人均GDP分别是何位次?
提及这个问题,“GDP位居全市第二,但人均GDP保持首位”是人们公认的答案。
以2024年的情况为例,常州高新区(新北区)2234.56.亿元的GDP体量虽然位列全市第2,但人均GDP已达24.75万元,既是三座高于20万的成员之一,更是全市之首。

对于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能取得位列全市首位的人均GDP,不少网友是疑惑的,新北区是怎么做到的?新北区为何可以?
可能有网友会说,因为新北区的人口少,所以人均GDP肯定就高,但放眼全市来看新北区可是人口第二多的成员。
所以就人均GDP而言,人口数量有影响,但作用有限;而关键环节还是自身的GDP要尽可能地高。
人均GDP位列常州各区市首位,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为何可以?
新北区的人口数量虽相对较多,但城镇化率同样很高,这决定了服务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转化出的GDP就不会太低新北区90.29万的常住人口数量在常州市内部仅次于武进区,是妥妥的人口大户。在城镇化率方面,新北区更是高达88.51%,高于常州市平均城镇化率(78.51%)10个百分点。
这一比重意味着新北区90.29万的人口中有79.9万居住在新北区的城区及各乡镇的镇政府驻地。也就是说新北区仅城镇人口数就接近溧阳市的全部人口、更多于金坛、天宁、钟楼、常州经开区当地的全部人口。

在宏观层面上,GDP由三次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增加值组成,其中受人口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再进一步细化来看,人口的城镇化率才是影响服生活性服务业的最关键因素。
城镇作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更容易聚集、培育出成规模的生活性服务业(例如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体娱乐、房地产经纪与物业服务等),毕竟这类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就是居民端,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率越高,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就越大,由此转化出的增加值,即贡献的GDP就容易更高。
况且新北区作为常州中心城区的成员,还拥有着可以从整个常州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县市吸引消费群体和购买力的商业体,这也是不可忽略一方面。

在三次产业中,工业+建筑业组成了第二产业,只是工业的份额要大于建筑业。
与服务业(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受人口数量的影响并不大。而正是在第二产业上,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在2024年所创造出的增加值,即第二产业贡献的GDP实现1146.5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独占1072.24亿元。
放眼全市,这一成绩虽不及武进区(二产增加值1246.7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独占1132.55亿元),但两者的差距已经相对很小了,尤其是工业增加值的差距甚至不足70亿元。
由于新北区的人口比武进区少了39.38万,所以平均后的水平自然高于武进区。
其他区、县级市的人口数量虽然少于新北区,但各自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样与新北区存在不小差距,使得自身平均后的成绩依然低于新北区。例如钟楼区66.85万的常住人口数量虽不及新北,但263.93亿元的二产增加值着实比新北区差了太多,导致人均后的二产增加值只有新北区的3成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