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肠癌“源头”大揭秘,油炸竟未上榜,第一种多数人每日都在吃

悬泉大瀑布 2025-04-17 12:02: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肠癌发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40岁以下年轻人群中。

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表明,结直肠癌已跃升至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年新发病例超过55万。

而在这些研究背后,科学家们终于锁定了肠癌的"源头",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的某种食物,正是肠癌的重要诱因。

加工肉制品:肠癌的首要"元凶"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

所谓加工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腊肉等通过盐腌、烟熏、发酵或其他方式加工以增强风味或改善保存的肉类。

这些食品往往含有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长期大量摄入会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会使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

这些食品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因其方便性和口感而备受青睐,很多人甚至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食用,成为肠癌的隐形推手。

加工肉制品致癌的机制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效致癌物。

其次,高温加工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最后,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会促进肠道内自由基的产生,损伤肠道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变。

肠癌的其他"推手":不止于加工肉

除了加工肉制品外,研究发现,红肉的过量摄入也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欧洲癌症研究机构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此外,高糖、高脂、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同样是肠癌的重要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遍认知不同,油炸食品虽然不健康,但并未被列为肠癌的首要致癌因素。相比之下,加工肉制品对肠道健康的威胁更为直接且严重。

肠癌的发病机制:西医视角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肠癌的发生通常遵循"腺瘤-癌变序列"。大多数结直肠癌始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腺瘤性息肉,在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作用下,最终转变为恶性肿瘤。

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0年时间,这也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可能。目前研究表明,APC、K-ras、p53等基因的突变在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环境因素(如饮食)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产物,进而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中医对肠癌的认识:脾胃失调与正气不足

中医虽无"肠癌"之名,但有类似"肠痈"、"积聚"、"肠覃"等病症记载。中医理论认为肠癌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长期食用辛辣肥腻、过咸过烫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湿热内生,气滞血瘀,日久可形成"痰湿瘀毒",这与现代医学所述的肠道慢性炎症环境十分相似。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这与现代免疫学关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肠癌的临床表现:警惕这些信号

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腹部不适(疼痛、胀气、排气困难);不明原因的贫血和体重减轻等。

随着病情进展,晚期肠癌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肝、肺、腹膜等远处转移。因此,对于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

中西医结合:肠癌治疗的优势与策略

西医治疗肠癌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强调对肿瘤的直接杀灭和控制。而中医则注重调整整体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癌具有明显优势:西医能快速控制肿瘤,中医则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具体而言,手术前中医药调理可改善患者体质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

手术后及放化疗期间,中医药可减轻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晚期患者则可通过中医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肠癌的日常策略

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报告,超过50%的肠癌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加工肉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研究显示,每天摄入约30克膳食纤维可降低肠癌风险达43%。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保持健康体重可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肠癌风险约24%。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增加肠癌风险,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戒烟:吸烟不仅增加肺癌风险,也与肠癌发病率升高相关。定期筛查: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试验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可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还应注重情志调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合理作息,不熬夜;适当进行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功法锻炼,以调和气血,增强脾胃功能。

肠癌治疗的新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肠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精准医疗使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基于患者肿瘤的基因变异特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在微卫星不稳定型肠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使肿瘤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更加便捷和精准。

研究发现,改变饮食结构后,肠道菌群通常在2-4周内发生明显变化。减少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益生菌食物,可迅速改善肠道微环境,为肠道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肠癌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需要全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和践行。远离加工肉制品的过度摄入,保持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或许是我们对抗肠癌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武器。

参考文献

[1] 陈万青, 孙可欣, 郑荣寿, 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肿瘤, 2019, 28(1): 1-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