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亿人,其中有1.4亿离退休人员。确实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如果多缴一倍的钱,养老金会不会多领一倍呢?
我们的常说的退休金指的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的水平有三大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养老保险缴费产生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过渡性养老金比较复杂,不讨论了。

参加养老保险缴费,职工本人需要缴纳个人负担负担部分,用人单位承担的是单位缴费部分。个人缴费比例国家统一是8%,用人单位是16%。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国家统一给予的优惠缴费比例是20%,比单位合计缴费比例要低4个百分点。
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其实养老金待遇只跟缴费基数相关,跟缴费比例没有关系。所以,单位职工多缴费,也不会多领养老金。

在养老金的计算方面,确实把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都有明确体现。
①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我们按照60%~300%档次缴费,缴费指数一般会是0.6~3。除非当地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并不是从1月1日开始执行。
根据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是按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的。平均缴费指数0.6~3,每一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可以积累0.8%~2%的社平工资。
比如说社平工资是7000元,如果按照0.6的缴费指数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56元/月。
如果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3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40元/月。
如果平均缴费指数是1.2,基础养老金领取77元。
所以,基础养老金方面并不是按照我们缴费钱数来确定高低的,有一定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功能。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直接按照缴费基数的8%积累。由于职工缴费比例也是8%,相当于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肯定不会亏本。特别提到的是单位缴费部分相当于产生的基础养老金。由于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确定,其实也是客观的。缴费基数,自然是越高越好。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采取全国统一的标准。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完全跟缴费基数成正比例缴费基数4000元,每月积累320元。基数20000元,则积累1600元。
这一部分钱,不仅仅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而且也会影响个人账户余额继承的的多少。
所以说,就养老金待遇而言,养老保险多缴一倍的钱,基础养老金部分只是略多一些,不会多出一倍。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则是完全根据缴费钱数来确定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