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鱼:长相很奇怪,您是用来涮火锅吃吗

派大星的海底世界 2023-04-11 12:45:25

马面鱼一般是指绿鳍马面鲀,别称剥皮鱼、耗儿鱼、老鼠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海洋鱼类,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我国海洋捕捞中产量第二的经济鱼类,年产量仅次于带鱼。

形态特征

马面鱼体延长、侧扁,头部较长大,背缘斜直或稍凹入,腹缘斜直或在前部稍凹入;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口小,前位;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不少细长鳞棘;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二背鳍延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尾鳍圆形;体色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尾鳍绿色。

分布范围

马面鱼主要分布于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我国产于南海、东海,以南海北部的数量较大,为底拖网作业的大宗捕捞对象之一。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

生活习性

1、环境:马面鱼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水深50~120米的海区,最适水温14~17℃,常集群活动,越冬期和产卵期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起浮,夜间下沉。

2、食性:马面鱼是杂食性鱼类,常成群结队的在底层和中下层觅食,主要以挠足类、介形类、端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兼食软体动物、底栖蠕虫类、珊瑚虫、高等植物碎屑等。

繁殖方式

马面鱼是卵生型鱼类,一般情况下亲鱼2~3龄可达性成熟,产卵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一年只产卵一次,产卵群有长距离洄游现象,卵黏性、沉与水,在体外完成受精。

主要种类

1、绿鳍马面鲀

俗称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等,是我国出口水产品之一,主要出口到日本。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目前绿鳍马面鲀的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市面上很少能见到绿鳍马面鲀的踪影,并且市场价格不断攀升。

2、单角革鲀

又称单角革单棘鲀、薄叶单棘鲀。这种鱼虽然没有鱼鳞,但是鱼皮坚韧无比、布满毛刺,所以食用时必须把鱼皮扒掉。

3、黄鳍马面鲀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及澳大利亚沿海,国内通常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以南海北部的数量较大,为底拖网作业的大宗捕捞对象之一。虽然捕捞量很大,但是黄鳍马面鲀真正以整条鱼流入市场的很少,绝大多数都用来做烤鱼片、鱼蓉,鱼皮被用来做明胶,甚至鞣制成皮革。

4、丝背细鳞鲀

主要生活在我国东海海域,栖息于沿岸礁石间,以海底沙蚕和小蟹为食。体呈菱形状,侧扁,体长20厘米左右。肉质佳,适宜煮汤。

5、中华单角鲀

又称中华单棘鲀,俗名白达仔鱼体呈黄色,上有不规则的暗色小点,有时它们会集结成块或斜带。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这种鱼可作为观赏鱼,也可作为食用鱼。

食用价值

1、马面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可为人体补充氨基酸及营养物质。

2、马面鱼与木瓜搭配煮汤,对产后乳汁过少具有一定的疗效。

3、马面鱼的鱼肝非常大,可以用来制成鱼肝油吃。

家庭烹饪

红烧马面鱼

1、去皮、去头、去内脏的马面鱼洗净切段。

2、葱姜蒜切好备用。

3、油锅爆香葱姜蒜。

4、加老抽炒香,加水。

5、加料酒、盐、一点点醋,下马面鱼。

6、煮20分钟,汤汁浓稠即可出锅。

做法摘自《美食天下》仅供参考

1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