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又名花身鸡鱼、花身仔、斑猪鱼,属鯻科或鸡鱼科 。其体长可达25公分,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特别是在河口及港湾地区之浅水域至水深20~30公来以深之沙泥底栖鱼种。其稚鱼常出现在海面或海边,或侵入河口,成群在水边觅食。
形态特征
丁公鱼体侧扁,鳃盖上具一明显突棘。鱼体银棕色,具3条深褐色弧形纵带,背鳍具一大黑斑;尾鳍略凹,具3~4条纵带。体侧的纵带为直线,且尾鳍具5条纵带。本鱼体呈银白色,背鳍硬棘与软条之间有深刻。 背鳍棘部有一大型黑斑。 尾鳍上下叶有斜走之黑色条纹。
分布范围
丁公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红海、东至澳大利亚、北至朝鲜、日本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近底层鱼类。
生活习性
1、丁公鱼生性凶悍且贪食,游泳才能较强
2、丁公鱼以端足类生物和浮游性挠足类生物为食,跟着体型的增加,当它们真正变为底栖鱼类之后,改以蟹、虾、小鱼苗及其他软体动物为食。属于肉食性鱼类。
3、丁公鱼常生活于沙底、石砾底或礁石附近的沿岸浅海区,可生活于咸淡水或海水中。
繁殖方式
丁公鱼在4-6月水温23~26℃时产卵。受精卵为浮性卵,1~2天孵化,孵化为仔鱼后约2-3天变态为稚鱼,开始向岸边洄游,性喜河口、沙地及温暖的水域;半年后即可成长到10公分即移栖外海,至14-15公分开始成熟。丁公鱼为先雌后雄,有性转变之鱼类。亲鱼会洄游至20-30公尺以上较深的海域产卵,抱卵数每尾约15,000粒,一年可产卵两次。
食用价值
1、丁公鱼含有大量优质蛋白,以及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2、丁公鱼的肉质比较细嫩,容易被身体消化和吸收,鱼刺也比较少,适合大部分人群食用。
3、丁公鱼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丰富,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家庭烹饪
煎煮丁公鱼1、丁公鱼清洗干净晾干水份
2、烧热锅放油
3、下入丁公鱼慢煎,放2片姜片
4、用中小火煎到两面金黄
5、加水末过鱼大火煮10分钟
6、加入蒜苗、盐调味再煮一分钟
7、出锅装盘即可
做法摘自《下厨房》仅供参考
雷州话……网狗来~或者~白来![吃瓜][呲牙笑]
有两种比较相,一种比较大,小的那种叫花鸡鱼更美味!
一般
八九月是钓花鸡的季节,白天拿一钓杆趟水三步便可钓,晚上钓用铅坠子。多的时候几秒就一杆相当过瘾。鱼不大,多不超过15厘米,但是相当美味。
小条的滚汤,鲜甜
这种鱼不是很好吃我觉得。
广东统一叫:沙古头鱼!!!
我們叫唱歌婆,做湯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