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小麦,缓解了我国粮食危机

世界纵横 2025-04-24 16:29:34

1960年代初,连续自然灾害,我国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跌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我国开始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谈判,试图进口粮食。但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随着中苏交恶,在苏联的影响下,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停止和我国往来,拒绝向中国出口粮食。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也对我国实行贸易禁运,这导致我国几乎被排除在了世界粮食市场之外。

面对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主动出击,寻找敢于突破美苏封锁,向我国出口粮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需要具备两个标准,一个是粮食出口国,一个是不怕美苏反对。这种国家在世界上比较少,经过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的接触,我国选择了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但也是西方阵营国家,北约成员国,和美国直接接壤。当时中国和加拿大还没有建交,因此围绕着小麦贸易,中加两国开始了谈判。

第一,加拿大粮食生产。加拿大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和美国本土接壤,总面积约998万平方公里。加拿大是世界第二领土大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粮食生产,但加拿大的面积足够大,耕地面积仍然非常广阔。

加拿大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北纬49°至55°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被称为加拿大的"农业黄金走廊"。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曼尼托巴三个省,并称为草原三省,是加拿大小麦种植大省。这三个省的耕地土壤和乌克兰的土壤类似,都是黑土地,非常适合粮食生产。

加拿大草原三省土壤的氮磷钾自然储量比乌克兰黑土高出15%,每公顷基础肥力可支撑3.2吨小麦产出而不需额外施肥。据加拿大土壤普查显示,加拿大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8%,远超全球1.5%的平均水平。

加拿大小麦种植范围广,产量大,直到现在依然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据统计,加拿大年均小麦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5-18%。加拿大濒临三大洋,使加拿大可以同时向亚洲和欧洲两大市场出口小麦。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温哥华港的谷物码头可实现日均8万吨的装船效率。

第二,加拿大小麦出口困境。现在加拿大建立了"三级储备体系",包括农场周转仓、省立调节库、国家战略储备,可以储存大量暂时无法出口的粮食。但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因欧洲农业复苏而失去传统欧洲市场,导致加拿大国内小麦库存积压严重。由于小麦滞销,加拿大农民不满情绪高涨,因此加拿大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小麦买家。

就这样,我国开始和加拿大进行小麦贸易谈判,我国于1961年1月正式提出购买300万吨小麦的要求。这一数量相当于当时加拿大年均小麦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足以消化加拿大小麦的积压库存。但中加小麦贸易遭到了美国的阻挠。美国不断施压要求加拿大遵守对华禁运政策,导致加拿大国内分成了两派,一派反对对华出口小麦,一派支持对华出口小麦。

当时加拿大农业部长汉密尔顿是中加小麦贸易的支持者,为了促成这笔交易,汉密尔顿以辞职威胁。迫使加拿大总理约翰·迪芬贝克召开多次会议,最终批准了向中国出售小麦。1961年4月,中加签署首份小麦购销协议。

中加达成小麦交易后,美国政府公开谴责加拿大“破坏西方团结”,并威胁削减对加经济援助。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这是“中国突破西方贸易禁运的标志性事件”。面对压力,汉密尔顿在国会辩护时直言:“加拿大小麦养活的是人,不分国籍,也不分阵营。”1961-1963年间,中国累计从加拿大进口500万吨粮食,极大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危机。不过加拿大也得到了利益,巩固了自身全球小麦出口霸主地位,给萨斯喀彻温省、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农业带来了十年繁荣期。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