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位于欧洲意大利亚平宁半岛,总面积约0.44平方公里,是一个被意大利包围的内陆国。梵蒂冈是一个袖珍小国,常住人口约800人,却通过宗教、文化等手段,“统治”着全球13亿人口。那么梵蒂冈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历史地位高。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影响力越来越大。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取缔所有异教,确立了基督教罗马国教地位。但当时罗马主教还没有获得教皇地位,需要受到罗马皇帝管理。此后,罗马教廷就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机构,受罗马皇帝的管辖。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地区受到日耳曼东哥特人的统治,罗马教廷宣布效忠东罗马帝国。但罗马距离君士坦丁堡非常遥远,罗马教廷逐渐获得了独立地位。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将意大利中部土地赠予罗马教皇,奠定教皇国的基础。教皇国面积达到了17242平方公里,罗马成为教皇国首都。
罗马教皇斯德望二世为丕平加冕,开创了欧洲世俗君主需要受到教皇认可的先例。此后欧洲国家的君主称帝都要接受罗马教皇加冕,才算合法,这意味着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公元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正式形成了三大教派,分别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据统计,现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达到了13亿。因此教皇不仅是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更是这一庞大群体的最高精神领袖,其通谕和道德训导可直接影响13亿人。
第二,统治体系。1870年,意大利攻占教皇国首都罗马,罗马教皇庇护九世退守梵蒂冈,自称“梵蒂冈之囚”,拒绝承认意大利王国。罗马教廷影响力巨大,意大利不敢完全灭亡教皇国,1929年,意大利和罗马教廷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城国为主权国家。梵蒂冈虽然面积狭小,只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6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但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首先,梵蒂冈建立了以《圣经》和教会法典为核心的神圣法统,继承自圣彼得的宗徒统绪,以及持续两千年的制度传承。其次,梵蒂冈建立了全球教会网络,将全球天主教地区分为2862个教区,每个教区都通过主教任命权与梵蒂冈的罗马教廷保持垂直联系。这种"分而不散"的治理模式,使梵蒂冈在保持宗教权威的同时,又赋予世界各地的地方教会充分的本土化空间。
1983年,梵蒂冈颁布《天主教法典》包含1752条条文,规范了从弥撒礼仪到教会财产管理等各个领域。这种法律体系和世界各个天主教国家的世俗法律形成双重管辖,在婚姻无效宣告等特定领域具有实际司法效力。现在全世界约有220万天主教神职人员,为了确保罗马教廷体系的管理,梵蒂冈还建立了神职培育体系确保治理人才的传承。据统计,全世界有5000多所神学院,每年培养1.2万名神学生,形成从初学修士到枢机主教的12级晋升体系。
此外,梵蒂冈还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梵蒂冈的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世界13亿天主教徒"献金"。从教皇国时代开始,天主教世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天主教徒要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上交给教会,这个不成文规定被称为什一税。现在很多虔诚的天主教徒仍然恪守这一规定。因此梵蒂冈虽然只有0.44平方公里,却在现代社会中构建并维系了这一独特的统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