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章:时人公认的贪官,但不管是朝廷还是同僚,对他评价都很高

碧海蒼山玉宇 2025-04-25 11:25:22

晚清之际,官场流传一则民谣,其辞曰:“涂宗瀛窃之,刘秉璋掠之,潘鼎新诈之,独李瀚章取之循道。”此民谣意涵深刻,揭示彼时湘淮军数位骨干官员之贪腐行径。其中,涂宗瀛、刘秉璋、潘鼎新皆以不正当手段敛财,而李瀚章虽亦深陷贪腐泥沼,却较其他几人更为隐晦巧妙,恰如古语所云“盗亦有道”之情形。

【李瀚章入仕之初还算清廉能干】

李瀚章,作为李氏家族之嫡长子,其仕途开启相较于胞弟李鸿章更早。清道光二十九年,李瀚章于科举中脱颖而出,考中拨贡。旋即,他获选入京参与朝考,凭借出众才学,成绩斐然,进而被铨选为永定知县。

在清代科举体系中,“拨贡”这一概念有必要予以阐释。依据清代定制,每间隔十二年,各省学政会组织一场统一科考,旨在选拔德才兼备之士,保荐其入京。拨贡经朝考合格后,可获任京官或知县之职。虽拨贡在声誉上不及进士显耀,但在官员铨选机制方面,与进士并无显著差异,从选拔标准及实际价值考量,其含金量实高于举人。

李瀚章凭借拨贡之身份获任知县,初入仕途的数年间,于知县职位频繁迁转。咸丰三年,曾国藩奉朝廷诏令着手筹建湘军。至咸丰四年四月,湘军粮台正式设立。

曾国藩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遴选出李瀚章这一颇具才略之士,李瀚章于财政管理领域尤为见长。湘军初创之际,军饷筹措成为曾国藩面临的关键困局。而李瀚章凭借其出色的统筹规划能力,使得湘军将士在艰难时期得以维持基本生计,此成效在彼时殊为难得。正因如此,曾国藩对李瀚章给予高度赞誉,称其“内心秉持方正之德,行事兼具圆通之法,处理事务扎实周详,着实堪称得力干将”。

通常而言,粮台办理一职,常被视为极具经济利益的职位,若有意谋取私利,并非难事。然而,在这一特定时期,李瀚章却能秉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此般操守着实难能可贵。

依托曾国藩及其统领的湘军这一坚实凭借,李瀚章仕途顺遂,仅一年有余,便擢升至直隶州知州之位。伴随湘军在战事中节节取胜,影响力持续拓展,李瀚章亦随之获致晋升契机。曾国藩基于其功绩与能力,相继举荐李瀚章担任江西南赣南道道员、广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以及广东布政使等诸多要职。

【成为封疆大吏之后操守就把持不住了】

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翌年,李瀚章因功勋卓著获擢升为湖南巡抚,跻身封疆大吏之列。然而,其于湖南巡抚任内,亦遭遇若干棘手事宜。

太平天国运动遭清廷镇压平定后,朝廷出于稳固统治等多方面考量,对湘军集团采取抑制举措,在此形势下,曾国藩不得不着手裁军事宜。但需注意的是,湘军于解散之际,面临一项极为严峻的难题——欠饷问题。经核算,所欠饷银数额竟高达五百多万两。如此庞大的款项,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曾国藩实难在短期内筹措齐全。

旋即,已然解散的湘军士卒引发了索饷风潮。素有“湘军第一悍将”之称的鲍超所统辖的部队,因饷银拖欠问题爆发哗变。哗变士兵背离朝廷,转而投身太平军残部。此等变故,使得甫一上任的李瀚章陷入极度繁忙与困境之中。所幸,这场哗变迅速遭到镇压。同治六年,李瀚章获调任江苏巡抚一职,时隔不久,又暂行代理湖广总督之职。至同治七年,李瀚章正式实授湖广总督,并兼任湖北巡抚。

自此后直至光绪朝,李瀚章于督抚之位履职,其仕途轨迹涵盖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后又调任湖广总督。与此同时,在这一历史阶段,其弟李鸿章在官场后来居上,获任大学士并兼任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于威望与声名方面,远胜于李瀚章。李氏家族兄弟二人,皆居总督要职,一时间,“一门二总督”之佳话,名动天下。

在缺乏完备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位高权重的李瀚章实难坚守初心,不为贪念所动。自其擢升为湖广总督后,便公然大肆敛取贿赂,且不乏向下属勒索之举。

李瀚章在任湖广总督的十三载及两广总督的七年间,于所莅之地,皆肆意索求供应。其对下属约束松弛,致使属下频扰地方。即便如彭山县这般弹丸小邑,他途经之时,亦强索灰鼠帐四顶、燕窝数盒。面对县令涕泣恳请,他竟不为所动,最终责令县令将所索之物折兑为现银。

在清代的官场生态中,总督对知县进行索贿之举并非鲜见,且知县囿于官场等级秩序,往往不敢向上检举揭发。然而,当面对层级较高的官员时,情况则有所不同。以李瀚章为例,其行事必然有所顾虑。故而,李瀚章秉持这样一项原则: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需兼顾下属利益,避免下属利益受损。

在封建官场体系中,下属向上司示好,往往旨在谋求仕途晋升。李瀚章深谙此道,遂公然开启卖官鬻爵之径。对于前来以财求官者,只要贿银足额,他皆能满足所求,从不令其无功而返。长此以往,官场上下皆知李瀚章在这方面“行事颇为周全”,对待下属不致亏待。于是,即便李瀚章贪腐之名远扬,却依旧收获颇高评价,时人赞其“君子虽好利,然取财有道”。

【素有内圆外方官界佛子之称】

李瀚章身为官员,其贪污行径确凿无疑,且深谙为官之道。总督一职,位高权重、备受瞩目,稍有差池,便极易招致御史与朝廷重臣的弹劾。以李鸿章为例,其仕途中遭受弹劾多达数百次,其他督抚亦难以摆脱此类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李瀚章在长达二十余载的总督任职生涯中,始终未遭弹劾。这一现象充分彰显出其卓越的情商素养。他行事风格低调且审慎,深谙人际网络经营之道,通过巧妙疏通人脉关系,构建起稳固的社交基础。由此可见,李瀚章呈现出一种内圆外方的行事特质,既灵活应对各方事务,又坚守原则底线。

在仕途生涯中,官员能够始终免于弹劾,已然是极为难得之事。而李瀚章尤为出众之处在于,其长期主政地方,却从未对任何一位下属发起弹劾。据史料所载,李瀚章身形伟岸,颇具军人之体魄特质。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性格温和,对待下属态度和蔼,鲜少流露愠怒之色。

李瀚章履新各地任职之际,于僚属间颇孚众望。究其根源,盖因这位总督大人性情宽厚,为人亲和,颇具容人之量。在其任内,对待下属,鲜以弹劾之举加身,即便面对贪墨枉法之官吏,亦不轻易施以极刑。基于此,官场遂赠予其 “官界佛子” 之雅号。

李瀚章的仕途生涯,与声名显赫的李鸿章相比,政绩并不显著,且并无热衷彰显之举。其于入仕伊始,尚可见些许作为,然此后漫长岁月,行事多随遇而安。不过,客观而言,李瀚章深谙为官之道,较李鸿章尤甚。正因如此,他一生顺遂,未遭重大波折。光绪二十五年,李瀚章溘然长逝,朝廷追赐谥号“勤恪”,此谥号可视为对其一生的总体评定。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