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黄金藤,总长40余米缠绕古树之上,专家:接近1000年

万象硬核 2025-04-25 12:50:36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6年10月,一群平时喜欢到处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来到桂东县东洛乡下洞村小水江深山老林里转悠。

它们踏入这片深山老林时,深秋的气息已浸染山林。各种树木叶子或红或黄或青,交织成一片绚烂的 “五彩林”。

一行人寻找合适的拍摄点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一棵巨大的树上好像还缠绕着一棵巨大的古藤。

这个古藤浑身沉香金黄色,紧紧缠绕在一棵粗壮的凿树上,这棵凿树是一棵椤木石楠,树身粗壮异常,有20米那么高,3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抱。

而那根古藤看上去十分苍老,藤皮龟裂就像是龙鳞一样,它的身体分成两条紧紧缠绕在树身上,总长度看上去应该有40多米。

这两棵植物相互依偎,仿佛共同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形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古藤缠古树景观。

桂东县林业专家闻讯后迅速赶赴现场,经过严谨细致的鉴定,确认这根古藤名为黄金藤,属绵藤,学名为粉背南蛇藤,其藤龄已经快有1000年了。

这一发现令专家们兴奋不已,因为在东洛乡发现如此巨大的木质藤本植物还是第一次,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古藤缠古树所在地东洛乡,当地人称东边山,这里生态保护完好,拥有大片原始次生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粉背南蛇藤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得这一千年奇观得以保存至今。

那么粉背南蛇藤是什么植物,为什么会如此震撼呢?

—【·珍贵的粉背南蛇藤·】—

粉背南蛇藤属于藤状灌木,小枝在幼时会被一层白粉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粉逐渐褪去,小枝变得光滑无毛,呈现出灰棕色或棕褐色。

小枝上分布着稀疏阔椭圆形或近圆形的皮孔,当年新生的小枝通常没有皮孔,其腋芽较小,呈圆三角状,直径约2毫米。

到了花期,粉背南蛇藤会开出白绿色的花朵,花朵为4数,属于单性花。

雄花中存在退化子房,雌花则有带有短花丝的退化雄蕊,花朵开放时,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朵密集。

腋生的花序相对短小,通常具有3-7朵花,果期在10月左右,果序顶生且长而下垂,腋生花大多不结果实。

蒴果呈球状,颜色为橙黄色,果实稀疏,果皮裂瓣内侧分布着棕红色细点。

它的种子呈现黑棕色,外面包裹着橙红色的假种皮,形状从平凸到稍新月状,两端较尖。

粉背南蛇藤多生长在海拔400米至2500米的丛林之中,喜爱温暖湿润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也具备一定的耐阴能力。

对于土壤,它并不挑剔,在肥沃的土壤中能够茁壮成长,在一些较为贫瘠的山地土壤里也能顽强地存活下来。

作为藤状灌木,粉背南蛇藤具有强大的攀援能力,它会巧妙地借助周围的树木、岩石等物体向上攀爬生长。

其藤蔓一旦缠绕上支撑物,便会紧紧依附,随着时间不断加粗、延长,努力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生长空间,在山林中常常能看到它攀爬在高大树木上形成的独特景观。

粉背南蛇藤遵循着一定的物候规律,花期通常在6-8月,此时白绿色的小花陆续绽放,为丛林增添一抹淡雅。

10月进入果期,橙黄色的蒴果成熟,开裂后露出橙红色假种皮包裹的种子,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从分布范围来看,粉背南蛇藤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陕西、甘肃、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份。

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粉背南蛇藤的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且多呈零散分布状态,这也使得它在自然界中的数量相对稀少,愈发显得珍贵。

粉背南蛇藤的珍贵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在科研领域,作为古老的植物物种,它对于研究植物进化、生态系统演变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观赏价值方面,粉背南蛇藤的藤蔓形态优美,蜿蜒曲折,叶片翠绿,花朵淡雅,果实鲜艳,尤其是秋季果实成熟时,橙黄色的蒴果与橙红色假种皮相互映衬,极具观赏效果。

无论是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打造垂直绿化景观,还是作为盆景植物供人观赏收藏,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生态价值上,粉背南蛇藤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其枝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对维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同时,它作为藤本植物,与其他植物相互依存、竞争,共同构建起复杂的生态网络,保障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016 年在湖南桂东县发现的这棵千年“黄金藤”粉背南蛇藤,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

我们应当加强对粉背南蛇藤的保护与研究,让这棵承载着千年岁月的古藤能够继续在深山老林中焕发勃勃生机,为我们的后代留存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同时,以此次发现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守护好更多像粉背南蛇藤这样珍稀的植物,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参考:

湖南日报《湖南深山发现千年黄金藤 通体金黄》2016-10-10

0 阅读:24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