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多长有剧毒!杭州男子看着钻车里,瞬间不见了

万象硬核 2025-04-24 14:17:34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22日,潇湘晨报报道,杭州一名男子开着车一路跑到了修理厂,跟修车师傅说自己车里钻了条1米多长的剧毒蛇。

这不禁令修理厂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一阵后怕,剧毒蛇进了车子里面,男子是如何敢将车开过来的呢?

但是自己也不敢上手真的拆车找蛇,两方人一合计,还是拨打了119。

蛇钻进车里

在4月19日的时候,赖先生和他的同事开着车到桐庐的山上进行野外作业,本来就是个小活,两人到了地方就下车,准备速战速决,车门都没关。

等两人忙完打算走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竟然先他们一步上了车,是一条1米多长的蛇。

两人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蛇爬进了副驾驶室,赖先生还说自己还和这条蛇“对视”上了。

看着眼前的场景,两人都有一瞬间的愣神,等反应过来,想把蛇赶下去的时候,蛇就直接钻了进去,已经看不见钻到哪里去了。

没有办法,两人也不敢轻易在车上找蛇,毕竟蛇现在是在“暗处”,如果不小心被它咬一口可不是小事。

两人虽然害怕被蛇咬,但是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居然一起上车了,关上车门,开车就往山下走。

他们是打算把车开到山下的修理厂,请修理厂的员工把车拆开,找出蛇。

修理厂的员工听了两人在山上的遭遇,心里也很害怕,不敢轻易拆车,就打电话报了119。

消防员到达现场之后,和修理厂的工作人员配合,一起找蛇。

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修理厂的员工小心拆着汽车内部的操作台,最终才在车里的一个小部件中发现了蛇的踪迹。

接下来消防员接手,将蛇找了出来,这一看可不得了了,还是一条剧毒的眼镜蛇,被它咬到可是十分危险的。

不过也幸亏它没有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钻出来,不然车上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咬到。

找到蛇之后,消防员就利用捕蛇工具将蛇抓住,随后带到了野外放生。

剧毒眼镜蛇

眼镜蛇是蛇类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种毒蛇,隶属于眼镜蛇属或其近缘属,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在中国境内,常见的种类为中华眼镜蛇和王锦蛇科的一些近缘种。

眼镜蛇体型较大,一般体长在1.2米至2米之间,最大个体甚至可以超过3米。

它们身体修长,头部略呈椭圆形,颈部具有极具代表性的“扩展能力”——当受到威胁或进入攻击状态时,眼镜蛇会将颈部扩展,形成如同扁伞状的“兜”,兜面上常见两点或一圈斑纹,状如“眼镜”,因而得名。

其鳞片光滑、富有光泽,体色多为黑褐、灰黑或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浅,与无毒蛇类不同,眼镜蛇的头部较宽,眼睛大而有神,瞳孔呈圆形或椭圆形。

眼镜蛇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主要栖息于丘陵、低山、灌木丛、农田、林地、湿地等环境中,它们喜欢潮湿温暖的地方,也常活动于靠近水源的区域。

中华眼镜蛇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如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湖南等省区,尤以南岭以南的地区为多见。

它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也逐渐出现在城乡结合部、废弃屋舍、田边水渠等地。

眼镜蛇是一种剧毒蛇类,被眼镜蛇咬伤后,伤者通常会在数十分钟内出现疼痛、肿胀、头晕、乏力、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抑制,需紧急处理。

因此这两人在明知道车里进了蛇的情况,还开车下山其实是十分危险的行为,蛇如果在中途突然出现,很可能会咬伤两人。

遇蛇小心

春末夏初气温迅速上升,正是蛇类纷纷出动寻找食物、寻找配偶的高峰时段,这一时期蛇类活跃度明显提升,尤其在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

钻进车里的情况有时也会发生,车内可能残留食物或吸引了老鼠、昆虫等小动物,引发蛇类跟踪进入,而现在正好是蛇类的繁殖季,它们也会寻找安静、封闭的环境作巢或产卵。

而在冬天,蛇类也有可能会往车里钻,车的发动机散热慢,能够给蛇类提供冬天所需的温暖环境,从而吸引蛇类盘踞。

因此,夏季出行前检查车辆,尤其是长时间停放于野外、林边、草丛中的车辆,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开车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户外活动者、农田劳作者、登山徒步爱好者等更容易与蛇类“不期而遇”。

在野外遇到蛇类时,最重要的是冷静和避免惊扰。

切勿尖叫或迅速移动,否则会刺激蛇攻击,也不要转身奔跑,应缓慢向后退出蛇的活动范围,很多蛇类看似不动,实则随时可能攻击,尤其是毒蛇。

人们在野外行走的时候,最好避免踩踏草丛或石堆,穿长裤和厚底鞋,用登山杖探路,夜间活动尤其要携带手电或头灯,避免踩到隐藏的蛇。

野外若发现蛇类出现于人类活动区,应联系当地林业或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处理,不宜私自处置。

如果不小心被咬伤,一定要及时就医,最好将蛇的外貌特征记清楚或者拍下来,有助于医生判断种类,切忌冒险捉蛇。

眼镜蛇虽然是令人生畏的毒蛇,但它们在自然生态中扮演着控制啮齿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它们并非主动攻击人类,许多“蛇伤事件”其实源于误会与惊扰。

在春夏蛇类活跃季节,我们既要保持警惕,避免危险,也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与自然共处,野外出行多一份小心,蛇类遭遇少一分惊慌,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生。

参考:

潇湘晨报《剧毒的眼镜蛇!杭州男子看着它钻进车里,不见了,瞬间慌了》,2025-4-22

光明网《近期多发!人蛇相遇,能打蛇吗?该怎么办?》,2024-7-25

0 阅读:0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